科学发展一年间——写在两会召开前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11:08 新华网 |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孙承斌、张建平、邱红杰 如果说2003年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确立”年,2004年则是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在全国上下的“树立”和“落实”年。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宏观调控初见成效,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以及社会生活领域呈现的和睦、团结、进取和活力,都无可辩驳地说明这样一个事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了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具有无比的科学性和不
(一)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和他的同事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不懈探索,到邓小平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揭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它与党的三代核心关于发展问题的思考是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说。 全面、协调、可持续,构成科学发展的三个要素,而“以人为本”则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科学发展观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的、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二) 盘点2004年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的工作要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无疑位于最突出的位置。在中央的大力推动下,科学发展观在火热的实践中初展思想的锋芒—— 贯穿全年的宏观调控,被认为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和政府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这是一次具有预见性的主动调控。早在2003年下半年,党中央、国务院就敏锐洞察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果断决定加强宏观调控。这是一次把握全局、有抑有扬的调控。在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进行调控的同时,经济增长仍保持9.5%,财政收入增收5000亿元,失业率10年来首次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在“温和可控”范围……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不仅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全党同志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重要指导思想的认识”——200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这样的评价。 被置于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为2004年的中国增添一道醒目的亮色:全年粮食产量达到4695亿公斤,成功扭转粮食生产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最多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实现了1997年以来的最快增长;全年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学校886所,为7.7万所农村中小学建设现代远程教育装备,近1600万中小学生受益…… 统筹区域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2004年,中国的区域发展,实现了从“单极突进”向“多轮驱动”的转变。西部大开发战略下的西部地区实现12%的经济增长,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迈出新步伐,“中部崛起”战略掀起中部加快发展的热潮。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带不断向内陆纵深挺进,“泛珠三角”把整个华南地区连成一片,京津冀加快融合的步伐清晰可闻…… 与此同时,循环经济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同。绿色GDP核算框架初步建立,环境和资源成本被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评核。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未获批准,13个省市的30个违法开工项目被叫停,项目总投资高达1179亿元,涉及电站、石化、造纸、公路等多个领域,处罚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被舆论誉为“环保风暴”。 以修宪为标志,政治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务院部门取消、调整1806项行政审批项目。一批官员被撤职、解职,突显行政问责制的强大威力。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2004年,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协调。这些新气象,都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采取重大对策和措施的结果。”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说。 (三) 如果说,“全面、协调、可持续”解决了发展的方式问题,“以人为本”则深刻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核心。从这种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远远超出经济增长方式改变这一层面。 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频频深入基层问寒问暖,到各级党政干部纷纷前往福利院、养老院、孤寡老人家中,与困难群众同度除夕;从有关部门频频出台便民、利民举措,到基本完成全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形成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让政府深刻认识到“公共服务”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职责,更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利益观、地位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尤为让人感动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关怀和爱护,正在社会生活的角角落落,引发深层次的变化。农民工、艾滋病患者、印度洋地震海啸灾民……这些看起来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正纳入越来越多普通人的视野。为了让素昧平生的贫困大学生能回家过年,无数热心人伸出了援助之手。 (四) 与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深刻内涵相比,目前取得的成就显然只是初步的。对习惯了粗放式增长方式的一些人而言,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话题。 有什么样的发展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包括全国第二大水电站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在内的30个大工程项目,未拿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就违法动工。受能源供应紧张、煤炭价格上涨等利益因素驱使,一些煤矿置矿工生命安危于不顾,“大矿大干、小矿蛮干”。短短四个月,连续发生三起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大矿难…… “这些现象的存在和发生,充分表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目前还仅仅只是破题阶段。”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说。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5个月后,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并就加强和改善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提出了具体要求。 海内外舆论注意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中国发展目标的一次清晰、明确的表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五) 一年多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全面、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年多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正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 这是全国上下努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一年多,也是这一方针在实践中经受检验的一年多。犹如一粒种子,科学发展观深植于中华大地,正在静静地扎根、抽芽,孕育新的发展硕果……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