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再上两会的一点感受和期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3日11:01 新华网 | ||||||||
“两会”不仅是盛会,也是媒体的竞技场。作为万千新闻工作者的普通一员,我有幸再次参加今年的“两会”报道。看“两会”,听“两会”,报道“两会”,有一点感受,也有一点期待。 看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参政议政,不少人都有一个感受,就是觉得政协委员更敢于讲话。政协委员大都是某个领域里的专家或学者,所以讲起来有理有据,头头是
不管是人大代表,还是政协委员,其特点之一是代表性。他们代表着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回头看看这几年的“两会”报道,记者们的话筒或镜头不少对准的是代表和委员中的领导干部,而报道普通代表委员特别是那些来自基层的不多。记者们能不能用自己的笔、话筒或镜头,多捕捉一些来自基层的声音和面孔?这算是一点期望吧。代表与委员中的领导干部,因为职责原因,掌握的情况更全面,政策把握得更准,讲起话来更有高度;而来自基层的代表与委员,是最了解一线情况、最有亲身感受的,他们的发言或许很简洁,或许并不全面,但却是最鲜活、最生动、离老百姓最近的,尤其是相对于只会背诵“成绩”的个别领导来说,这些尚带着泥土气息的话,更动听,更吸引人。 让我们把镜头多对准这些基层的同志吧,没错!(记者 宋丽云)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