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GDP增速不应仅求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5日21:06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北京三月五日电 题:三位经济学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中新社记者 闻育旻 GDP增速不应仅仅求快
GDP的增长是中国经济学界“永恒”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吴敬琏在解读温家宝总理今天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时着重谈了“绿色GDP”。 他表示,GDP的高速增长要讲求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是用很高的成本还是用很少的成本,如果创造的还不如投入的多,这样的GDP是无用的。 他说,GDP的增长速度快比慢一般说来是好的,可是要有具体分析,此外,对地方政府GDP增速的考核也不应仅仅是求快。 在谈到绿色GDP时,吴敬琏委员形象地说,地方建工厂,GDP是上去了,噪音大、污染也很厉害,老百姓就不干了,他们要的是生活质量。 银行家要有“看得见的手”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林毅夫最关注温总理报告中的金融调控部分。他用“看得见的手”比喻银行家在企业贷款中发挥的甄别作用。 他说,据调查,二00四年中国近九成的企业投资资金都来自于银行贷款。银行资金过多地流入高风险行业,既造成了经济的“过热”,也给银行本身带来巨大的贷款风险。 “看得见的手要在银行家身上,”他认为,银行家应审查可看得见的企业信用记录、投资项目前景,并进行比较,挑选真正好的投资项目,发挥优劣项目的甄别作用。 中国经济增长百分之八有可能 “中国经济今年保持百分之八的增速肯定有可能,”这是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萧灼基在谈到《政府工作报告》后的第一反应。 他称,中国经济正处于上升阶段,今年全年都将保持快速健康发展,而去年东部及沿海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很好,呈两位数增长。 此外,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还包括目前资金面比较宽松;过去大量投资建成的生产能力能够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电力供应等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有所缓解;当前国际形势式总体是朝着和平的方向发展,对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有好处等。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