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代表委员审议讨论去年政府工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6日08:3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

  新华社记者

  “过去一年,我们是在应对新的挑战和考验中前进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一表述,概括了两会代表委员对去年政府工作和国家发展历程的真实感受。

  5日下午,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开始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宏观调控 成效明显

  代表、委员们清楚记得,去年一年,是政府运用宏观调控手段“熨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从而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的一年。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最后能够顺利实现,相当不易。

  林兆木代表作为一位经济学家,对去年宏观调控的过程及成绩感受颇深:“严把信贷投放和土地审批两个闸门,使钢铁水泥等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以抑制,同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得以加强,有保有压,措施相当得力。从全年的各项经济指标来看,效果是理想的。”

  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益、粮食产量、就业与收入增长、物价水平、国际贸易……这一系列主要经济指标的公布,足以证明去年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政府工作报告所列出的这些指标,是实实在在的,是普通老百姓可以感受到的。最重要的是,人们看到了党和政府驾驭经济形势、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不断成熟,宏观调控不仅采用了行政手段,还使用了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李志斌代表说。

  去年宏观调控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不搞一刀切,一方面压掉了不健康的,另一方面大力支持不足的。这一点令代表、委员印象深刻。

  “去年,中央财政支农力度之大,政府惠农政策之有力,是历史上少见的。农民得到实惠之多,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农民积极性高了,农业基础加强了,人们看到了破解‘三农’问题的希望。”张德楠委员发言说。

  问题犹存 不可松懈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三大问题,第一项就是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尚未根本解决。这表明宏观调控工作丝毫不能放松。

  投资膨胀可能反弹,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投资规模仍然偏大的情况下,又出现了电站的无序建设;煤电油运仍然紧张;“三农”问题也只是刚刚破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目前面临的突出困难。政府今年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所推出的措施都是切合实际的。“如果不继续宏观调控,固定资产投资热就很可能回潮。”谈起今年的工作,李志斌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部署,深表赞同。

  高丽朴代表在审议中说,2004年农民增收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的综合作用。我们的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差,老天爷不可能年年帮忙。虽然有国家财政的支持,但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改变农民贫穷、农业落后,还需要不懈努力。

  “今年报告中拿出那么长的篇幅讲‘三农’问题,说明政府在去年增产增收的形势下,依然对农村问题的严峻性有着清醒的判断。”安徽省旌德县白地乡洪川村党支部书记余的娜代表说。

  林兆木代表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强。统计数据表明,去年我国的能源需求十分旺盛,煤电油运全面紧张。今年经济运行‘紧绷’的局面仍将继续,因此,宏观调控坚决不能放松,否则,不仅宏观调控的成果难以巩固,而且经济生活中的矛盾还可能更加严重。

  真抓实干 务求必胜

  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部署,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扎实推进。这是代表、委员们的共识。

  河南华英集团董事长曹家富代表说,作为企业,要自觉服从宏观调控的大局,在科技和管理上下功夫,在效益上下功夫。

  江苏张连珍代表说,报告突出强调了“三农”工作,把“三农”放在全党、全局、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非常务实的。我们要全力支持“三农”工作,努力消除体制性障碍,把政府新的惠农政策实施好,让农民切实得到好处。

  要调控,就要作出各种调整,就要与深化各项改革紧密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对如何加强调控,讲得相当透彻。安徽省国资委主任杨振超代表说,报告中的措施具体,目标明确,关键在于抓落实。只要各项工作都做到位,就一定能继续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