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南方都市报:科学发展观为转型中国碰撞出明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6日09:49 南方都市报

  对宏观而重大问题进行全新角度的思考与定位,是今年两会政治讨论的一个最大特点。国家安全上,要审议《反分裂国家法》;国家发展上,则凸显科学发展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代表3月5日在广东代表团发表讲话时,着重将后者强调为“新的法宝”,并以“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当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的理论武器”、“今后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来描摹科学发展观时势相催的必然性与布局久远的必要性。体现出经济活跃而且对时局高度敏感的
广东,经过在全国率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种种实践,又一次在国家社会大转型的关节点上洞悉潮流的锐利与再为先锋的冲动。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与内涵,在中国的智库与决策层虽然早有酝酿与尝试,但明确地被提出来,则始自2003年4月中旬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广东时的一番讲话。其时正值非典疫情最紧张的高潮,这一番对于发展目标与手段的系统阐发,无疑有些像是一个具有特别穿透力的信号弹,表达出一个国家的发展理当免除所有人的恐惧——既包括全体民众被经济发展所裹胁的恐惧,也包括弱势人群被发展抛弃的恐惧,还包括后人无物继续发展的恐惧。

  对于科学发展观而言,发展是目的,科学是手段,意味着只有科学才能发展,科学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而如果更进一步,赫然又能发现,对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来说,发展何尝不也是一种手段?它所指向的目的,其实应该是全体成员均能相对满意的一种合意的生活方式。在这个意义上,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的核心诉求,取代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屡屡被误读和滥用的“以经济发展为本”的价值观,无疑是一种视野的大开放——科学发展观固然不排斥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强国富民路径,但以20多年发展实践为镜鉴,它关注到数量发展之下的质量发展、经济发展之外的全面发展、当前发展之后的持续发展,都体现出中国社会在长期积累物质财富与发展经验教训之后涌动的社会大转型要求。这种要求,被称作统筹、全面、和谐……都是“科学”可以囊括的内容。因此,说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关键是要从这社会转型的大背景来理解——单纯的经济发展出口,不能满足全体成员的需求,也不能满足个体成员的所有需求。

  无论是经济增长模式的困境、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收入差距导致社会张力、经济表现日渐异化的倾向,无一例外都是可以在上述的两种“不能满足”中得到解说,所以可以说这正集中地体现出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这些问题与矛盾的根源,显然正在于片面发展理念下,具有最终目的价值的人与合意的生活方式,没能成为社会努力的着眼点,发展出现了为发展而发展的怪圈。问题自然是需要逐一解决的,但所有的这些问题如果都可以寻到一个总源头,那便是发展观上的调整与更新。科学发展观之所以可以成为我们国家解决上述问题与矛盾的理论武器,正是因为它在解决总根源问题上,具有与当年“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等理念一样解放思想的效力。当然,科学发展观能够解放思想,可以提供理论武器的威力,前提必须在于它不会成为一个简单的口号、一个空洞的概念、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而必须是同实践经验与思路高度统一的力量。

  而一次思想的解放,显然将是一次与社会惯性努力抗争的过程,一场新的社会原动力的发掘激发,也必然要有长期不懈的鼓呼与引导。所以,科学发展观确实是“今后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而事实上,也只有科学发展观不仅成为一种理论,而且成为一股力量,它才可能在今后获得长期的坚持。中国处在社会大转型的历史阶段,合意的生活方式这一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最终目的,日益成为举国清晰认知的共识,容纳有生动进取内涵的科学发展观,也必然因此将获得长期坚持的动力与助力。

  时代的指针在转,时代的主题在进,我们不为言词的变幻所动,而只为应时而生的真正努力加油鼓劲。科学,曾以赛先生的名号美丽地邂逅中国,发展,更是几代志士殚精竭虑求解不舍的难题。如今这两者的相遇,将为今日之中国碰撞出怎样一个明天?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