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民工短缺造就珠三角转型契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8日10:16 南方都市报 | ||||||||
编者按 近几日来,本报《民工流·东南之变》专题推出了一系列的民 工亲身经历调查及代表委员观点汇总报道,从中不难看出:目前民工短缺是全国性的问题,但珠三角地区的状况尤其突出; 珠三角的缺工现状与民工待遇偏低直接相关,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来自珠三角特有的经济结构。那么,珠三角的经济结构究竟 具有哪些难以克服的弊端?其经济转型的
对话人:高辉清 身份: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处处长 珠三角不做世界垃圾场 民工是无序引资的牺牲品 记者(以下简称记):民工流向转移的问题最近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在你看来,除了工资待遇方面的差异,还有哪些深层次原因? 高辉清(以下简称高):民工荒问题表明,民工成为了地方在引用外资的无序争夺战中的牺牲品。我们的GDP在增长,物价翻了几番,而农民工的收入却没有增加,待遇没有任何保障,还被经常拖欠工资。但是,当地政府往往为了吸引投资,默许了企业的种种不当行为。 工资待遇也只是表面现象,问题的深层原因还在于目前的产业结构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过去,珠三角是靠着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也主要是利用低廉的劳动力差价来赚取利润。现在如果强制企业提高工资,利润势必降低。所以,问题的根源还在于产业结构出现了问题。珠三角必须要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发展高新产业。 全国都面临产业机构调整 记:这是否表明珠三角的发展已经滞后了? 高:这并不是珠三角本身的问题,而是全国各地都面临的问题。只不过珠三角经济发展起步早,速度快,一直领先全国,所以,它也会第一个遇到这些问题。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因素,长三角最近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产生了相对更大的吸引力。但是,长三角的引资模式还是在学习珠三角。那么,珠三角现在遇到的问题,长三角也一定会遇到。可能在中部崛起时,企业和劳动力又会大规模地从这里流失。这里反而成为经济废墟。 不让外资企业占中国资源 记:珠三角该从哪些方面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呢? 高:首先要转变引进外资的观念,就是我们这里不能变成全世界的垃圾场、污染源,不能让外资企业既占用中国的资源,又挤走本土企业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利用的是优质外资。他们必须是具有高新技术的,又符合环保和产业升级要求的,在国际上具有极高声誉的。而且,进来后要遵守规则,和本土企业公平竞争。现在内外资不能合并税的政策要改变,做到税负公平。同时,平等对待民企,采取切实措施创造好的发展空间。 其次,要倡导建立节约型经济,利用市场手段、价格机制,比如排污交易权等方式,限制重污染企业的发展。同时,鼓励创新,为少消耗、少投入提供技术支持。 对话人:刘维新 身份: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区域经济专家 土地问题阻碍结构调整 “三来一补”企业已过时 记者(以下简称“记”):对珠三角地区来说,经济结构的调整有何必要性? 刘维新(以下简称“刘”):在改革之初,珠三角“三来一补”企业是利用国内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发展起来的,那些劳动力高劳动强度,低收入。但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工根本不用出远门,每月就可能拿到与珠三角地区打工相当的收入,这也是珠三角地区现在出现“民工荒”的原因之一。而劳动密集型的“三来一补”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必然面临一个结构性的调整。这是很正常的。 珠三角可借鉴昆山经验 记:以珠三角地区现有的经济条件、基础,经济结构调整应朝哪个方向进行? 刘:我曾在长三角地区的昆山调研了很长一段时间,昆山的起点很高,现以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为主。我觉得珠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在这方面是可以借鉴的,调整方向要以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为主。 记: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可能的问题? 刘:首先可能遇到的困难是土地问题——“三来一补”企业的土地重建和再利用。我在广东调研时,看到珠三角地区城市有大量的“三来一补”工厂,占去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在珠三角地区,土地是稀缺资源。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升级时,“三来一补”不能适应,在其撤销之后,留在原址的土地所有权和大量厂房产权问题、重建问题,都将是对政府严峻的考验。 官员不能只考虑“数字政绩” 记:经济结构调整,从短期效应来说,应该会对经济发展的“数据”产生影响吧? 刘:这也是经济结构调整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一个地区经济不可能总是增长,增长到一个时期会有一个缓冲期。但现在很多政府官员不是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考虑,而更关心在其执政期间如何将经济数据提升上去。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也讲了,不讲数据,关键是效益发展。数据增长很快,但以环境、土地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并不为老百姓接受。 对话人:丁力 身份: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复旦大学区域与产业经济硕士生导师 广东要加强内源型经济 农民工为何短缺? 整体市场供求失衡 记者(以下简称记):珠三角地区现在有很多企业都招不齐工人,这是否说明珠三角就真的民工荒了? 丁力(以下简称丁):民工荒这个说法不准确,不是民工没有,是民工在一定的工资水平下供不应求。从市场角度看决定劳动力流向的,是价格这个关键因素。珠三角因工资水平影响民工选择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在全国都存在,这是全局性问题。 许多劳动力市场以外的原因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整体价格,比如去年国家相当重视三农问题,农民收入有一定幅度提高,这让一些外流民工愿意回自己的土地耕种,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民工的需求量整体上增大,产生了供求之间的不平衡,这些都影响了劳动力的价格。 为何珠三角更缺工? 特有外源型经济使然 记:珠三角缺工现象似乎更突出,大家普遍认为珠三角民工待遇不如国内其他一些地区,这合理吗? 丁:民工工资低,是和外源型经济分不开的。珠三角外源型经济的长期存在,不仅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二世祖”共同分享利益的格局,订单生产带来的层层利润剥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低附加值,也减少了民工可能分享的利润。 珠三角区别于长三角的地方就是“二世祖”现象。珠三角许多村里都有很多闲人靠出租土地分红过日子,他们的利润只能靠企业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获取,而受到损害最多的,就是外来务工者。有数据为证,现在每10000广东当地户籍人口,就业人口是5000多,浙江是6000多,相差大概10个百分点。另外,珠三角很多是订单生产企业,香港先拿第一单,转给内地中介,这是第二单,然后还有第三单、第四单,利润在很多中间环节被瓜分掉了。 企业会离开珠三角吗? 当地优惠政策或能留人 记:低成本劳动力可能会随着民工短缺不存在了,这会对珠三角的工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企业会离开珠三角吗? 丁:低成本不存在了,企业就会走发展技术这条路,但这些大进大出的外源型企业也可能转移到劳动力更低廉的地方。不过现在还说不清楚。因为珠三角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已经形成了一个刚性的外源型经济的利益架构,外源型企业是不会轻易离开的。因为要考虑的不仅是劳动力成本,还有比较利益。假如我们的税收可以调低,地租可以调低,就算劳动力成本增加了,这些外源型企业还是可能会留下来的。 高技企业走进珠三角? 本地内源型企业难唱主角 记:如果企业走了,它们会不会像大多数人希望的那样转移到珠三角的经济腹地呢? 丁:珠三角的经济有很强烈的地缘经济色彩,即以香港为金融物流中心,就像江浙以上海为中心一样。所以外源型企业不是随便转移的,估计也会在一些周边地区,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另一种可能性是,它们不走了,逐渐转移一部分技术含量高的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到珠三角来。 记:这可能变成一件好事,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了,高新企业带进来?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后留下的空间能否迅速填补? 丁:对。靠低成本劳动力生存的企业被淘汰出局了,使我们可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是能否迅速填补面临的首个问题是结构调整谁来唱主角?很可能是招商引资引进技术型企业,但这种企业现在全世界都很缺乏,大家都想招。还有可能让自己的企业唱主角,但现在自己的企业大多还没有这种能力。广东民营高科技企业比例不高,大量的民营企业甚至比劳动密集型外源性企业更弱,有很多是从香港拿订单,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外源型企业。 珠三角与长三角孰优孰劣? 长三角内源型经济好于珠三角 记:你曾在浙江、上海做过研究工作,能不能谈谈这种结构调整的压力又会给长三角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丁:长三角的经济由三块构成,上海是总部经济,江苏是内外源经济共存,不过它们是先发展内源型经济,再搞外源型经济。浙江是以内源型经济为主,外源型经济基本是为内源型经济所用。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对珠三角和长三角都是一样的,但现在就是看两边抓住机遇的能力如何了。一些跨国公司愿意把高级的技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但要看有没有这种对接的能力。我认为这种能力取决于内源型经济的发展水平,长三角内源型经济的发展程度要好于珠三角。 珠三角转型之惑 ●“二世祖”挤压利润 每一万广东当地户籍人口里面,就业人口是5000多,收租者大量存在并瓜分企业利润,使农民工涨薪空间有限。这是外源性经济带来的,是珠三角区别于长三角的地方。 ●外源经济可能撤出 如果劳动力成本增加,我们很难阻止外源型经济企业不走。但如果我们的税收可以调低,地租可以调低,就算劳动力成本增加了,这些企业是可能会留下来的。 ●留下空白短期难填 当依靠低成本劳动力生存的企业在珠三角被淘汰出局,把厂房、土地都腾出来,供我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短期内我们很难找到技术密集型企业进行填补。 (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丁力采访记录)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