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评论:少走弯路切实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8日10:38 人民网

  刘义忠

  经常听到学校领导这么说,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教育也要走向市场。于是,把企业管理模式引入学校,什么“优化组合”,什么“末位淘汰”,什么“量化机制”等等,同时把企业经营模式引进学校,搞什么教育产业化,什么自负盈亏,差额拨款,鼓励创收……各个学校各显神通,五花八门,还说是按照市场规律办学。

  教育变成了市场,教师饭碗被砸得人心惶惶,今天是红人而明天就可能被挂起来,饭碗都成了问题;学校成了企业,老师们把校长喊老板,校长就是学校,学校就是校长,一切校长说了算。校长和老师变成了主顾关系,公仆成了主人,主人变成了雇佣,逢年过节或寒假暑假得给校长提点什么,都得巴结校长,提防解聘;学生成了商品,与家长讨价还价,乱收费怎么也无法叫停,惟利是图,钱多的上重点上名校,要钱不要分不要脸,教育乱收费飙升为投诉之首,众矢之的,把教育搞臭了,臭不可闻。教师跟着背黑锅。

  教育还有自身的规律吗?笔者以为:

  首先,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为公益事业,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的培养目标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应该由国家买单,教育经费应该由国家税收支出,特别是义务教育应该是由国家尽义务,不存在收费问题,更不能产业化。要承认一夜间各大中小学以至幼儿园一刀切地都实行高收费的决策是错误的,影响是深远的,特别是把农村孩子和贫困家庭孩子所倚赖的中等师范学校和中等职业专业学校以及技校都搞得几乎倒闭了,有的中专为了生存而升级为职业院校高收费,切断了贫困家庭孩子上学的机会,造成教育的不公平不平等,造成教育的两极分化和贫富悬殊。校长不抓教育教学只抓钱,千方百计地各显神通地搞创收搞政绩工程,试问将教育引向何处:

  其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可能急功近利,培养人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既有阶段性更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教材等相对的稳定性,对孩子的个性和习惯有逐步摸索和熟悉的过程,对孩子的成长有一个逐步教育和培养的过程,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今天换教材,明天换老师,学校没有正常的教学秩序,随心所欲,不按照学生的成长发育规律办事,怎么能够办好学校,培养人才呢!农民种地讲究季节,否则就没有收成。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学》《心理学》阐述得很清楚,不能乱来;

  第三,尊师重教。重视教育首先要尊重教师,教师是知识分子,原来还有个知识分子政策,如今有个《教师法》,对教师应该依法办事。《教师法》对教师的聘用和处分都有条文规定,不能由校长说了算,想聘就聘,想炒就炒,教师的权利要受到尊重和维护。《教师法》没有砸教师饭碗和下岗的条文,处理教师一定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办好学校靠教师。校长要为教师服好务,不断改善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多做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让教师安心工作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学校是为国家培养人的地方,不是应付考试而赢得学校特别是校长声誉的场所。学校一定要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办学。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即使学知识也是全面的,不仅仅满足于应试的那点点考点或标准答案的那个水准。不然就不是人才,只不过是应试的机器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工具或砝码。学校、家长和学生追求的是重点、名校、好职业,尽是个人前途赚大钱,什么理想信念、国家安危都置之度外,知识也是片面零碎的,怎么算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呢?凭什么建设小康社会和接社会主义的班呢!

  第五,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利于好课堂教学主渠道。首先要研究教育的对象学生,增强培养人才的底气。对学生生理成长、心理发展、认知接受等特征的认识;对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共性、个性特点和差异;不同家庭背景中学生的不同潜质;社会对学生的正负面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形成的诸多因素等等,在这些关键问题上,一定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必然事倍功半,甚至屡屡碰壁。其次要研究教育方法,把握育人真谛。对未成年的学生应该是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见物见人,生动活泼,鲜活有神韵。要循序渐进,耐心细致,从小处着手,防微杜渐。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不能用简单的办法处理学生问题,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前进,健康成长。既要注意教育的普遍性,更要关注教育的特殊性,关爱个别特殊的学生以及所谓“差生”,注意呵护和转化。再次要研究教学规律。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采取适合孩子们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对他们进行生动活泼的积极有效的教育。孩子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充满疑问,感性认识多余理性认识,形象思维多余抽象思维,直接感受多余简捷感受,所以,对他们的教育教学不能像成年一样,采取报告式、灌输式或填鸭式,而应该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利用丰富多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手段,吸引他们,启迪他们,让他们乐学、爱学、好学,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陶冶情操,修养品德,丰富文化和科学知识。避免好高务远,急于求成。最后校长要研究教师的心理和工作规律,教师队伍要有一定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根据教师教育学生的周期性长,而且有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小学5至6年,初中3至4年,高中3年,大学3至4年,每一个学段,如果频繁更换教师,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和教育。现在,教师的变动频繁,显然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教育客观法则,即教育自身的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的。教育在任何状况下都要受到自身规律的制约,一般规律存在于一切教育现象之中,并始终贯穿于教育发展的整个过程。教育规律是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系列法规所决定的,是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的有效途径。

  当然,教育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与时俱进。人们通过不断实践探究并认识教育规律,从而使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但是,与时俱进并非随心所欲,以至违背最基本的育人规律,违背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违背素质教育的要求。

  今天我们呼唤教育规律,是因为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出现诸多这样那样的违背教育规律的问题,急待解决。如何解决呢?那就是总结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事。这样,可以少走弯路,逐步走进教育的“自由王国”,夺取更大的成绩。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