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禹胜:中国科学家要为经济发展构建数学模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17:21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王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电自动化研究院总工程师薛禹胜代表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建立一个可以预测中国电力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数学模型,以便让中国企业和政府部门从十年一次的、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市场动荡中解脱出来。 然而,和下面的想法相比,这一计划顿时黯然无光:如果模型可以大致预测出电力市场的波动,那么加入足够多的变量,是否也可预测出中国未来的社会变迁呢?现在,这位
对于中国来说,电力市场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是电力投资在“过热”和“短缺”之间的巨大波动。在中国目前电力供应持续短缺的大背景之下,大批电力项目纷纷上马,政府监管部门担心数年之后就会导致出现供给远大于需求的现象,进而造成这些电厂亏损,并导致为它们提供资金支持的银行出现高达数百亿美元的坏帐,给整个社会经济造成危害。 一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电力市场化程度不高。但薛禹胜说,考虑到2003年以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就曾出现电力危机和北美地区大停电事件,这表明电力市场的稳定与管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他说:“美国市场经济的经验和电力市场化的条件比中国好得多,最大的电业灾难却偏偏发生于此,中国也应该吸取他们的教训。” 因此,一个让常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想法在他脑海中盘旋:“既然电力市场的‘试验’会让一国经济付出如此高昂的成本,可不可以把它搬到试验室去做?有无可能建立一个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仿真系统,把以前纯物理系统的电力系统,变成一个动态的宏观系统?” 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为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他将在仿真系统中尽量用数学及物理模型解决能“定量”的部分,而对不能定量的“人的参与”,则请来发电厂、电网公司、调度员、用户等市场参与者代表(或者了解他们决策倾向的人),坐在终端,完成整个系统的仿真。 “现在投资方没有办法预测3年或者更长时间以后的市场状况,投资是盲目的。”薛院士说,“我不能肯定仿真能达到最终目的,但有这样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数学模型总比什么都没有好吧?” 目前,薛禹胜和他的研究团队对该模型研究已经进行了两年,完成总体计划大约使用2300万资金。薛院士说,现在系统已经可以将美国加州发生的电力市场崩溃的过程“仿真”出来,并建立起模型。 然而,电力市场并不是薛禹胜的最终目标。在他的脑海里,将数学模型计划推广开来,在主要经济领域和重要行业引入仿真系统,甚至对社会的未来进行预测和推理,供决策者参考。 “这完全看技术手段的支持能力。”薛禹胜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目前还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构想,是一个很遥远的目标,也许这辈子都无法实现。” 薛禹胜代表将他的计划和想法带进了正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说,无论是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薛禹胜受到了鼓舞。他说:“科学不仅需要定性地描述,还需要定量地分析。尽管阻力很大,也不知道可以走多远,但中国正在着手建立‘和谐社会’,我希望能为这个宏伟目标提供技术支持。”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