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提出“全面建设小康 奋力崛起中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13:54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 ||||||||
组织劳务输出发展经济 党的十六大以后,河南省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要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必须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研究和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战略。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就是信阳市依据“人多地少”的市情,作出的战略抉择,进行的成功探索。 多年来,特别是省委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奋斗目标以
反复思考得出的结论是:“一亩地刨不出小康生活,穿农装走不上小康之路。”信阳要脱贫,信阳要发展,必须解决“几个人争食一碗饭”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组织引导更多的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异地转移,通过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积累资金,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加快农区工业化、城镇化步伐,推进农业现代化。 事实证明,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确实是信阳人民的一个正确抉择和伟大创举。百万农民走出去,大量资金技术流回来,劳务经济富了百姓,强了地方经济,破了发展难题。“信阳现象”带给我们的启示多多。 信阳的实践告诉我们: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三农”问题,目前主要表现为农民增收难。而要增加农民收入、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一方面增加了外出务工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由于减少了农村劳动力数量,促进了农业资源的相对集中,变“几个人争食一碗饭”为“一个人独吃一碗饭甚至多碗饭”,从而增加了留在农村的农民的收入。 信阳的实践告诉我们: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是加快农区工业化的有效途径。缺少资金、技术和管理人才,一直是制约传统农区工业化的“瓶颈”。而农民通过外出打工,不仅积累了资本和技术,还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熟悉和了解了市场,他们返乡后,如果引导得当,就会形成新的生产力,加快农区工业化进程。 信阳的实践告诉我们: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城镇化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也是各种要素向城镇聚集的过程。对于输入地来说,农民工为城镇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创造了财富,增加了对城镇的基础设施、住房、教育、医疗、文化的需求,拉动了城市的消费,促进了城镇经济的发展。对于输出地来说,在接受了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熏陶后,不少农民工开始向往城市生活,返乡后大多会选择城镇定居和创业,从而提高了当地的城镇化水平。 信阳的实践告诉我们: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是开发人力资源,变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本、变就业“包袱”为创业财富的有效途径。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众多,多年来,许多人都将此视为就业“包袱”,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静止的。经济学家认为,现代经济发展重要基础的资本存量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自然资本(包括土地、矿物、水和动植物等),二是人造资本(包括工厂、田园、房屋、道路等),三是人力资本(包括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技能的劳动力等)。世界银行曾经对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过分类测算,结果表明,以上三种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分别是:自然资本占20%,人造资本占16%,人力资本占64%。可见,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发展质量和后劲的关键。而人力资本是附着在劳动力身上的,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就能够造就更多的人力资本,把人多这个“包袱”变成财富。信阳的实践诠释和印证了这一真知。信阳通过职业培训、劳务输出,提高了农民工素质,把人力资源变成了人力资本,而通过实施回归工程,更把人力资本优势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无疑,信阳的经验和做法,在我省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而人才短缺的省份,具有启示意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应当成为一项大战略。 信阳的实践告诉我们: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赖于方方面面的关注和支持。就输出地而言,应当抓好劳动力的培训,为劳动力转移提供各种服务,如信息服务、维权服务等。对输入地来说,建立无歧视的、平等竞争的用工市场,是当务之急。应当在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的基础上,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定居的条件,改善农民工的工作、生活环境。 愿有更多的地区通过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走上富民强县之路。让我们共同为劳务经济大潮的勃兴推波助澜。 作 者:路国贤 杜时国 秦国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