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机场搬迁之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10:27 《决策》杂志 | ||||||||
-本刊记者 吴明华 贺海峰 2005年1月末的一天,安徽省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厚亮来到合肥骆岗机场迎接远道而来的外商, 言谈中,外商抱怨转道而来的麻烦和辛苦,以及看到落后的机场设施而对合肥第一印象的失望。这些,都令王厚亮倍感尴尬。
由于工作的关系,王厚亮平时接触到很多来合肥的国内外客商。“合肥机场没有国际航班,而且班次少,他们过来很 不方便,很多是从南京、上海等地绕道而来。”王厚亮说。 一年前,在安徽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计承江提交的关于合肥机场搬迁以及建设大“皖中机场”的提案, 引起一场不小的争论。虽然该提案得到的正式答复是:机场在未来会搬迁。但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关于机场搬迁的争论仍在继 续:需不需要搬迁?如果要迁,迁往何处? 迁还是不迁 半年前离开人民银行合肥支行,就任郑州中心支行行长的计承江在接受《决策》采访时说:“机场在运营中经常‘吃 不饱’,规模小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且机场地理位置不合适,影响城市向南发展,安全和噪音问题也日益突出;另外机场 没有国际航班、形象差等。”而此种说法遭到不少人的质疑,他们认为,目前机场运营良好,完全符合合肥乃至安徽的经济发 展需要,为了追求形象、贪大求洋而贸然搬迁,无疑会给机场和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 争论的双方似乎都有理有据,那么,机场到底需不需要搬迁? 合肥骆岗机场位于市中心南方9公里处,始建于1972年,1977年竣工,1996年为完善现代化航空港4D 标准进行扩建,设计年旅客吞吐量150万人次。与机场搬迁密切相关的是乘客、机场当局、安徽省政府和合肥市政府这四方 ,要全面地考察机场搬迁的利弊必须从这四个方面分析。日前,记者就此作了深入的调查。 从乘客角度看,没有国际航班、班次少,给越来越多的乘客带来了不便,搬迁的呼声也主要来自乘客。搬迁之后,机 场升级为国际空港,但国际航班能开通多少,航班能增加多少,都是个未知数。东航安徽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分析说:“航班少 是因为客流量小,客流量小的根本原因是合肥乃至安徽整体经济不够发达,人口少。而且这也有马太效应,客流量小航班就少 ,航班少乘客就转道走了,这样客流量更小了,航班也更少了。因此搬迁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合肥和周边城市 经济和人口发展到一定规模,机场和客流量才能上升到一定的规模。从目前的发展速度看,至少要5年时间,也就是2010 年,合肥市按预定目标达到生产总值1000亿美元、人口300万。” 从机场角度看,目前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1999年以来,机场连续多年吞吐量以15%左右速度递增,20 04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2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近2万吨,所以在目前没饱和的情况下搬家肯定是浪费,而且会给机场背上 沉重的债务包袱。据安徽民航机场管理公司总经理徐华利估计,2008年机场才能达到饱和状态的200万人次吞吐量,即 使达到250万人次,机场也能正常运营,但到时机场的改造空间不大。1970年代建机场的时候没有按照国际标准,它有 先天不足,如果要升级为国际空港,在原有基础上改造都是徒劳的,例如候机楼不是与跑道平行的,它的一端是跑道,另一端 是公路。而且许多设施都已到了寿命极限,今年民航总局和省政府共同出资5000多万元对超期服役的跑道铺沥青、“盖被 子”,使其寿命延长8-10年。 “机场搬迁是必然的选择,但这个时间应该是5-8年之后。”徐华利说。 与机场当局不同,安徽省政府则是站在全省发展战略角度看待机场搬迁问题。安徽的发展战略是要突出合肥在全省经 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共同繁荣发展,因此合肥机场要建设成为安徽的中心机场 、国家的干线机场,这样才能成为安徽对外的窗口。而外界有专家认为,骆岗机场与已建成的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空间距离在1 00公里左右,随着与长三角地区经济联系的增加和高速公路交通联系的加强,合肥重新建设高等级机场的意义不大,骆岗机 场应明确定位为支线机场,以小机型、高密度的航班为主要发展方向。对此,安徽省发改委交通处处长张天培表示,安徽省要 有一个国际机场,这不仅是形象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全省的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进程。随着合肥到芜湖、安庆、六安、淮南、 蚌埠等地高速公路的开通,作为安徽交通枢纽的合肥,将来搬迁机场和建国际机场是必要的。 机场搬迁另一个重要理由是:机场地理位置不合适,距离市区太近,安全和噪音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城市向南发展。 而在采访中,不少民航业内人士质疑:上海虹桥机场、广州白云机场等离城市都很近,几乎在高楼中穿行,他们都没有与城市 发展有很大的冲突,何况是合肥?况且现在合肥还没有发展到二环以外,机场周围除了一些居民的平房,基本上是旷野,净空 条件很好。 机场的存在是否与城市发展有很大的冲突?对此,记者从合肥市规划局和机场管理公司得到了相同的答案:机场净空 45米限高区东侧为合肥市规划选择发展之城市中心区南缘,西北10公里范围内是合肥科研文教区和城市建设区,对城市的 噪音干扰明显,对城市新中心区部分地段建筑高度有限制。从合肥市中长期规划考虑,合肥要往南向巢湖发展,所以骆岗机场 将不再进行扩建,在合适的时候搬迁是必要的,但是从近期5-8年合肥综合发展分析,机场的存在还不是合肥城市建设的主 要矛盾。 问题越辩越明,从以上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各方都已形成一个共识:合肥骆岗机场目前不宜搬迁,但搬迁是未来必 然的选择,搬迁的时间应该是5-8年后。 迁往何处 搬迁之争似乎有了定论,但争论却不止于此:将来机场迁到哪里最为合适? “合肥与巢湖交界处”和“肥东、长丰、定远县交界附近”,一直以来这两种说法较为流行,分别得到不少人的支持 ,但在采访中,安徽省发改委和机场管理公司的权威人士都一致否决了这两种方案。 如果在合肥与巢湖交界处选址,该处与中心城市25公里左右,属于合理距离,可以利用合芜高速,很好地为“合芜 都市圈”和沿江经济带服务。而赞同此观点的航空公司和民航内部不少人士,则是从客源方面考虑,可以吸收芜湖、铜陵等地 的客源。但徐华利说:“巢湖地区地势低,易受到洪水威胁,易积水,这就‘一票否决’了,此其一;其二,吸收芜湖、铜陵 等地客源的想法虽好,但必然与南京禄口机场存在竞争,显然在这些地方,合肥机场无论哪方面都处于劣势。”所以这种说法 很难成立。 如果在肥东、长丰、定远县交界附近选址,该处地形为低缓丘陵岩地,适于建设新机场,其地址位于距离中心城区东 北31公里,附近有高速公路经过,淮南、蚌埠两市很容易到达。该处避开了城市发展主导方向,对城市居民不会形成干扰, 且周围多为农田,拆迁成本相对较低。“在肥东建机场肯定不行,不仅肯定通不过中央军委的审批,就地理位置而言,该处附 近有几个水库,对机场会产生威胁;另外该处多为耕地,土地审批这一关也难过。”徐华利直截了当否决了这种说法。 虽然计承江提出在肥东北部选址的建议遭到否决,但建设大“皖中机场”的建议得到了徐华利以及省发改委有关人士 的普遍认可。张天培说,大“皖中机场”周围城市群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区域人口众多,建设大“皖中机场”,可 以有效地整合周边6个城市和皖中广大地区的资源,不仅市场潜力巨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带动皖中乃至全省的开放与 发展。同时,张天培也表示,具体选址问题省里还没有着手考虑。 对于外界关于机场具体选址的这些争论与猜测,徐华利和张天培等均表示不值一驳。他们认为,新机场地址的选择要 对合肥市和全省进行通盘周密的考虑,不是谁随便说了算的,它涉及土地、飞行安全、地理位置、风向气象、周边机场的分布 等多方面因素,需要组织专家团进行论证,而且必须要通过民航总局、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审批。 记者通过有关方面人士获悉,去年,合肥市曾组织过有关专家对新机场选址进行初步察看,他们看好肥西、长丰和寿 县的交界处附近,因为该处距合肥环城高速很近,进城方便;靠近206国道,到蚌埠、淮南、六安等地的交通都很便捷;而 且地处海拔70米左右,地理位置较为合适;土地多是丘陵,不占用很多的耕地;另外,村庄少,拆迁量较小。 如何搬迁 根据其他机场的建设经验,我们发现建一个机场牵涉的问题很广,从前期的论证、审批、土地征用到建设,整个过程 至少需要5年时间。如果说前文的结论正确的话,5-8年后机场需要搬迁,那么,现在已经需要开始启动了,但至今还只停 留在“呼吁”阶段,各方都没有实际的行动。 出于种种原因,在对待机场搬迁问题上,安徽省政府、合肥市政府和机场管理公司三方都很低调和谨慎。据透露,2 004年末,安徽省发改委专门派人到国家发改委汇报了此事,合肥市规划局也正在作初步的规划,但这只是部门各自的动作 ,各方至今还没有就此事沟通过。采访中,在提到为什么没有启动时,三方都避而不答,只是表示,搬迁机场牵涉面很广,非 他们一个部门力所能及的。 根据记者的了解,合肥机场搬迁至今没有启动的原因可能有四:其一,搬迁机场这个重大决策还没能定下,省里还需 要再论证和听取各方意见;其二,国家正执行严格的宏观调控政策,这项工程没有把握能通过国家的审批,特别是土地的审批 ;其三,当前投资热、形象工程泛滥,这项工程一旦上马,可能也会背上这样的舆论包袱;其四,搬迁机场牵涉的单位和部门 多,沟通和协调的难度大。 影响机场搬迁最关键的因素还有资金和土地,在谈到资金问题时,业内人士均表示不难解决。徐华利为记者作了粗略 的估算,参照南昌昌北机场,合肥新机场的投资规模应该不超过30亿元,旧机场拥有土地3000多亩,按照现在的土地价 格计算,总价值近20亿元,而且5-8年后,随着合肥往巢湖发展,这片土地还会大幅升值,旧机场的土地置换资金加上少 部分的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所以资金应该不成问题,但这个假设是建立在旧机场的土地能够得到很好置换的基础上的。土地 能否很好地置换意味着资金能否及时到位,而新机场的建设用地能否顺利得到也是个难题。“这些都需要安徽省和合肥市政府 做很好的协调。”徐华利说。 “新机场的建设一定要控制规模,切忌贪大求洋,不能为了追求形象而浪费资源。”在采访中,这句话几乎被所有人 一再提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