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不是领导者的专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10:27 《决策》杂志 | |||||||||
-刘 峰 毛泽东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毛泽东所讲的出主意就是今天大家普遍使 用的“决策”这一概念。无数事实证明,毛泽东关于领导职责的论述十分精辟正确。时至今日,决策和用人依然是每一位领导 者的两件大事。现在的问题是,决策是领导者的专利吗?换言之,每一个决策必须由领导者去做吗?本文试图从领
领导决策的外部替代 大多数人通常认为,领导决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景下都是极为重要的。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只要我们对领导活 动多一些观察和思考就会惊奇地发现,在有的情景下领导决策确实至为重要,但在有的情景下领导决策却是无关紧要甚至是有 害的。这就是21世纪每一个领导者必须正视的决策替代现象。 其一,被领导者对领导决策的替代。在现代社会中,普通的员工即被领导者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 和工作能力普遍提高,同时自主意识增强。他们对领导者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更有甚者,他们经常地替代了领导者的决策职 责。 过去,决策是领导者的专利,领导者是决策者,被领导者则是执行者,二者的分工泾渭分明。今天这种司空见惯的现 象被打破了。被领导者不仅可以参与重大问题的领导决策,部分地替代领导者的决策职责,而且经常地主动地去做某些具体问 题的决策,完全地替代了领导者的决策职责。 其二,工作任务对领导决策的替代。当被领导者接受的任务和从事的工作比较具体明确,尤其是当他们熟悉工作任务 的结构和程序时,领导者的决策和指导就变成多余的了。被领导者知道干什么,知道如何干好,他们自己知道如何决策。 其三,组织特性对领导决策的替代。当一个组织有着明确的愿景和目标,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有着很强的凝聚力, 有着积极的文化氛围,被领导者在硬规则和软环境的影响下通常是自己做决策,他们不需要领导者过多的指手划脚。一个显而 易见的道理是,一个组织的规章制度越是严密完善,越不需要领导者过多的决策;一个组织的规章制度越是残缺不全,越需要 领导者的决策指挥。 其四,市场经济对领导决策的替代。在计划经济时代,高层领导是决策者,各个企事业单位都是被动的执行者。今日 的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策的主体是多元的。更多的决策都要交给企业去做,交给社会去做。 其五,民主法治对领导决策的替代。市场经济与民主法治是不可分离的。前者是一种经济制度的安排,后者则是一种 政治制度的安排。既然市场经济能够替代领导决策,那么民主法治也能替代领导者的决策职责。民主法治就是要限制领导者的 决策权力和频次,增加普通民众的决策权力和频次。用法治取代人治,用民主取代专制,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决策替代就会具 有更加积极、更加现实的意义。 其六,信息技术对领导决策的替代。还有一个领导决策的替代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信息技术。随着电子政务和电子 商务的普及,领导者的部分决策活动和服务职能完全可以在网上进行。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而且影响着领导者 的领导方式,并部分地替代了领导者的决策职能。 领导决策的内部分工 其一,出主意与选主意。按照现代领导科学的观点,领导决策是一个谋断分工协作的过程。谋就是出主意,断则是选 主意。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领导者对整个决策过程不是在大包大揽,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选主意上面。至于出主意 的事则是尽可能地交给专家学者去做,交给熟悉事务的普通员工去做。当然这并不是说,领导者不必出主意,而是强调领导者 的主要职责是选主意,是客观公正地选主意。 其二,用外脑与用主脑。根据领导科学和决策科学的理论,可以把出主意的人称为外脑,把选主意的领导者称之为内 脑。现代的决策活动通常是外脑内脑既分工又协作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六个关系。 一是分工:外谋内断。外脑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多谋”上做文章,多出主意,出好主意。内脑的职责是在集思广 益的基础上在“善断”上下功夫,选好方案,定好主意。 二是数量:外多内少。在决策的过程中,外脑可以多一些,外脑多可以代表各方面的利益、各方面的情绪、各方面的 智慧,可以有利于打开思维的空间和选择的空间。可以扩大民主参与的渠道。在决策时内脑要少一些。内脑少了便于缩短选择 的时间,减少决策的成本,提高决策的效率。内脑少了有利于领导工作的简约化,有利于民主集中制真正得以体现。 三是程序:外先内后。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尽管内脑和外脑都要参与,但参与的时间和阶段是不同的。决策开始时主要 是外脑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出谋划策,拿出备选方案。然后在外脑工作的基础上内脑再进一步加工整合,选择决断,最终形 成决策方案。 必须指出,外脑在决策的过程中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内脑不要事先定调子、划框子,限制外脑的思路。如果处处都听 内脑的安排,那么外脑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我们有许多“首长工程”之所以失败,其原因并不是决策时没有外脑参与,而是外 脑在内脑定案之后才去做解释的工作、附和的工作、论证的工作。这其实是把决策的程序颠倒了。 四是思维:外放内收。从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来区分,外脑的思维一般是开放的、发散的、多向的、富有创造性的。 外脑思维的放有利于想到各种可能性,有利于拟定各种备选方案,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专家和广大员工的创造性 。内脑的思维一般应是收敛的、聚焦的、单向的,因为内脑在选择定案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一定要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一定要始终关注领导活动的意图。没有收敛聚焦的思维就没有办法最终选择决断。 五是责任:外辅内主。从承担的责任来看,外脑的责任是起到支持和辅助的作用,而内脑的责任是主要的。这是因为 权力与责任是对称的,内脑在决策的过程中有最终的选择权,所以就必须承担决策的一切责任。 六是角色:外下内上。外脑与内脑的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变换的。面对上级你是外脑,你的职责就是给上 级“出主意”,回到部门,回到你负责的群体,面对下级你就是内脑,你的职责就是“聚合主意”、“选择主意”。你这个时 候应尽量多用外脑、用好外脑。 其三,评估与修正。决策失误有两个普遍的原因,一是决断前咨询不够,没有发挥外脑出主意的作用。二是决策执行 后的评估修正不够。第一个原因已经引起了我们足够的注意,第二个原因却远没引起我们特别的关注。事实上,决策的评估和 修正甚至比决策的咨询更加重要。 其四,执行与用人。出主意和用干部都属于领导决策这一完整的过程,只不过前者与决策的制定有关,后者与决策的 执行有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领导者的角色应该是教练员而不是运动员,是用人之人而不是做事之人。领导者此时关注的 应是组织协调的能力而不是自己的业务能力,是组织的整体绩效而不是个人的工作绩效。 改进领导与简约决策 在21世纪,领导不是越来越重要,而是越来越“不重要”;领导不是越来越复杂,而是越来越“简约”。所谓简约 ,就是指要转变领导方式,改进领导方法,千方百计地减少领导工作的“量”,实实在在地提高领导工作的“质”。我们一讲 到抓好任何一件工作就言必称“加强领导”,但往往事与愿违。在很多地区很多部门,正是因为加强了“领导”,加强了行政 干预,从而剥夺了下属的自主权,挫伤了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那里的工作更是缺少成效。 领导替代的现象告诉我们,领导者要顺应形势,把更多的决策权力和机会留给自己的下属。领导决策的简约化也需分 三步走。第一步,把“出主意”之类的事简掉,领导者发挥自己的优势去“选主意”。第二步,把有关具体事务或具体业务的 “选主意”简掉,领导者聚精会神地在有关全局战略的大事上“选主意”。第三步,领导者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在领导艺术 上下功夫,让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上下同欲,形成一个“共同愿景”,追求“无为而治”的领导效果。- (刘峰博士,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兼中国领导科学研究所所长。) 相关专题:《决策》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