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旅游商品:梅州旅游之“软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8日17:43 新华网
旅游商品:梅州旅游之“软肋”

旅游商品:梅州旅游之"软肋"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旅游商品:梅州旅游之“软肋”

李光强为自己研发出来的围龙屋模型感到自豪,却也为其迟迟不能推向市场而发愁。


  梅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客家文化旅游景观异常丰富,然而多年来令游客遗憾的是,这里缺少与之匹配的本土旅游商品,特别是有档次、有客家文化内涵的旅游工艺品仍然显得“苍白”,这也成为我市旅游业的一个“软肋”。今年春节黄金周,我市游客人均消费仅100元左右,旅游商品营业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很低。作为我市旅游产业“吃、住、行、游、娱、购”诸要素当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旅游商品开发的现状令人关注。

  旅游商品包括工艺纪念品、土特产和与旅游有关的食品、用品等。在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业总收入的比例一般在40%到60%,在我国,这个比例大约在20%左右。去年我市旅游总收入28.36亿元,如果按20%的比例计算,我市每年旅游商品市场总额可达5.6亿元左右,再假定这些商品有一半以上是本地产生,那么给梅州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将是惊人的。但遗憾的是,这仍然是梅州旅游业界人士的良好愿望。

  景区与商店:客家“特色货”稀少

  来梅旅客大都有这样的感受:我市旅游景区售卖的旅游商品相当之少,而且“大路货”多,具有客家文化内涵的“特色货”太少。游客常常空手而回,这对旅游区来说也是重大财源流失。

  “梅州为什么没有表现其独特客家风情的旅游工艺品?”上个月,一个香港旅游团的杨女士夫妇在游览了梅州不少景点后,到处寻找能够代表客家文化的纪念品,结果她很失望。她向记者坦言,一趟欧洲7日之旅,单购物就花去她好几万元,而梅州之旅她在购物上总共花去不到500元,因为除了买点梅菜干、柚皮糖等价格低廉的土特产外,实在没有什么好买了。“梅州的客家民俗风情和绿色生态环境都是一流的,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旅游商品带回去给家人朋友,真可惜啊!”

  杨女士的话不无道理,记者近来走访一些景区时也深有“同感”。在千佛塔、灵光寺等景区的道路两旁,可看见一些旅游商品摊档或小店,佛珠、檀香镯、笑罗汉……商品种类繁多,但大多是全国各地景区商店都可看见的熟悉“面孔”。来来往往的游客,驻足购物的很少。在雁南飞度假村,虽然有土特产专柜,也有高档茶具、根雕作品等旅游商品,但真正能反映客家民俗风情的特色旅游商品还是不多见。

  一位旅游局干部对记者说:“一件旅游商品在外地能买到,在梅州也能买到,那就不算真正的旅游商品。”真正的旅游商品要与景区关联密切,地域性、独家性、不可复制性尤强。省旅游界一位专家曾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布鲁塞尔一条不足300米的小街,主要卖当地特色的“小尿人”旅游纪念品,每年的收入是7000万欧元,国内很多景区有不少购物一条街,但经营效果却是天壤之别。可见,梅州在发展旅游商品时是否也应着重考虑特色在哪里?

  研发与生产:呼唤时代感和本土内涵

  融入客家文化的“灵魂”并赋予时代气息的旅游商品能否开发出来?记者在采访中惊喜地发现,近年来我市在这方面的空白正开始被一点点地填补。

  在梅江区体育局模型教练李光强家中,记者看到一个刚刚制成的客家围龙屋微缩模型。这个模型采用水晶底座和高档塑料等原材料,经过电脑雕刻和复杂模具制作出来,以梅县白宫围龙屋棣华居为原型,按比例缩小。据作者介绍,他的这一作品从作为2000年梅州客家民居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品的第一稿开始,几经修改,才制成现在的这座围龙屋模型。谈起创作和投资围龙屋模型,李光强却显得有些无奈。当初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腔热情投入到这项事业中,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先后投资六七万元,并获得了“中旅杯”广东省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最佳设计奖”和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外观设计专利,但由于缺乏资金运作和市场推介,今天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记者了解到,除了在雁南飞度假村、万秋楼客家民居酒店等地设有销售点外,这个围龙屋模型在偌大的梅州仍难觅身影。

  在华侨城金大阳礼品公司,记者看到了用合金材料、水晶、高分子树脂等做成的客家旅游纪念品,如梅县八景盘、客家新娘轿、梅县金柚、客家风车、雁南飞标志石等,但据公司王经理介绍,前来购买的外地游客比较少。在江北湾水塘的一间陶吧里,店主罗先生与其妻子凭着学习美术设计专业背景,目前已创作出一套颇具客家风情的陶瓷工艺品。如客家石磨造型的烟灰缸、客家土楼造型的牙签筒、线装书造型的“客史”、黄遵宪人境庐模型等。这些工艺品融入了客家风情和乡土气息,加上设计精妙、体积不大,并具有一些实用价值,正受到越来越多游客青睐。

  从旅游土特产的开发销售来看,情况要比旅游工艺品略好一些。在梅城喜多多超市、江南彬芳大道客都特产专卖店和梅州各旅游景区都设有客家特产销售点,品种有糖饼类、草药保健品类、汤料配菜类、茶烟酒类、特色果品类以及盐焗鸡等客家名食类产品。据销售人员介绍,每到节假日,土特产就会比较畅销,但平日的销售则显得有些冷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我市旅游商品的开发和销售在近年来取得了一些发展,但尚处于初级阶段。首先是旅游商品的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既没有专门的科研与开发队伍,又没有健全的行业管理机构,旅游商品开发仍处于小作坊式的状态;其次是旅游商品未形成产品系列,缺少向外宣传促销的拳头产品;再次是旅游商品工艺水平低,很多产品不完全符合“旅游商品”的特性,由于无包装或包装简陋,降低了旅游商品本身的档次。总而言之,在梅州的旅游商品市场上,真正具有客家本土特色又兼有时代气息的旅游商品仍少之又少,更谈不上成功走俏市场和创造丰厚利润。

  推介与营销:让旅游商品成为“摇钱树”

  无可否认,近年来我市旅游商品的开发取得进展,但设计与市场脱节、生产与销售脱节正阻碍着我市旅游商品从小产品向大产业发展。如客家围龙屋模型等工艺品虽然开发出来,但由于资金短缺,无法对其进一步改进,更难于推向市场。

  旅游商品如何才能成功走向市场?旅游专业人士认为,一是要正确地进行市场定位,针对不同的游客消费需求,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比如,外国人和华侨偏爱购买各种旅游工艺品,港澳同胞则喜欢食品及茶叶,而台湾同胞喜欢中成药、保健品等。二是应以深厚的文化背景为依托。文化渊源是旅游商品的生命力所在,应将我市旅游商品融入山文化、水文化、根文化、茶文化、客家文化之中。三是旅游商品必须重视外观设计,做到既具有艺术性,又方便携带。四是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旅游商品的促销,提高旅游者现场购买力。五是要建立旅游商品销售系统。在销售网点的空间布局上,要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设置旅游商品购物街等以形成规模效应。此外,还要加强市场管理,使旅游商品在价格、服务质量等方面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以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旅游商品才能成为我市旅游业提高实际收益的一棵“摇钱树”。(李锦让 肖根平) 来源:梅州日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