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东今年出现暴冷暴热天气 专家分析形成原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14:45 大洋网广州日报
广东今年出现暴冷暴热天气专家分析形成原因

信宜雪中天池。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广东今年出现暴冷暴热天气专家分析形成原因

今年来,韶关的冬季经常下雪


广东今年出现暴冷暴热天气专家分析形成原因

揭阳龙卷风受灾现场。


  今天(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

  回顾过去一年,广东气候异常,主要特点有:高温屡破纪录,三年连旱并引发严重咸潮、雷击频繁、寒潮严重、粤西南的信宜居然也下雪、强对流天气多、龙卷风肆虐、雾霾时间长达100多天……

  专家强调,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已日益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隐患。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气候变暖是诱因,它破坏了正常的大气环境。这一现实提醒人类更加珍惜我们身边的资源和环境。

  可喜的是,极端气候事件已引起了我省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各级通过绿化造林、增加湿地、营造红树林、大兴水利、科学预警、人工增雨等多种措施保护大自然,应对气候变化,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力促“自然—经济—社会”的和谐、协调发展。

  最温屡破历史记录

  全省情况:2004年高温天气出现早,4月份8个市县出现≥35℃的高温天气;5月,又有22个市县出现≥35℃的高温;6月末7月初出现罕见的大面积高温炎热天气,中部部分地区和北部最高气温高达38.0℃~39.8℃,全省有45个市县最高气温破历史同期最高气温纪录。6月,平均气温有12个市县破(平)历史同期纪录。

  三年连旱严重咸潮

  全省情况:去年起,广东大部分地区经历了50年来罕见的夏秋冬连旱,已蔓延至今年。连续三年夏秋冬连旱,导致全省有66个市县重旱,中等干旱的有15个市县。长时间持续少雨导致了江河流量大幅度减少,部分主要江河出现历史最低水位。由于干旱等原因,珠三角的咸潮危害自去年10月开始持续时间超过5个月,形成20年来最严重的咸潮灾害。

  冷空气影响全省

  全省情况:受中等强度冷空气影响,今年1月20日早上韶关市的部分地区降了冰粒、冻雨,清远市的连南出现雨夹雪。21日、22日北部十多个站点的最低气温出现在0℃以下,其中连山22日最低气温降到-2.9℃。京珠高速公路粤北路段由于路面结冰打滑出现大塞车。3月12日始,纬度比广州还低的湛江信宜居然下起雪来。

  龙卷风肆虐

  全省情况:去年我省强对流天气多发,龙卷风肆虐。去年5月8日12时10分左右,揭阳惠来岐石镇发生龙卷风。4月24日15时30分左右,曲江县白土镇界滩村遭龙卷风袭击,持续时间约5分钟,受灾地域长250米,宽30米。

  雾霾时间达140多天

  全省情况:去年以来,南粤频繁出现霾、雾天气,且出现频率、持续时间有日趋严重之势。珠三角雾霾时间长达140多天,霾雾天气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

  典型事件:佛山出现14年来最高温39℃

  2004年的6~7月份,佛山地区数日持续高温。尤其是在6月底至7月初,连日出现异常的高温,如6月29日和7月2日气温为38℃,而6月30日与7月1日两天,最高温为39℃,打破了当地1990年8月17日的温度38.5℃的纪录,出现了14年来最高温。

  由于连日高温,城市的用水用电也创下历年最高峰。据去年7月底的用水统计,仅禅城区(不含南庄镇)的日供水总量为70万立方米,而7月份用水量不断上升,日供水总量突破80万立方米,达历史高峰。此外,去年6月期间,佛山地区的用电负荷一路攀升。

  佛山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小霞分析说,因受到副热带高压与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共同的影响,加上受台风“蒲公英”的影响,去年6、7月份出现了持续高温。

  天气高温异常与环境、气候的变化有关。今年的夏季即将来临,届时气象台会及时把每日气温的预报信息传递给市民,让大家做好防暑的准备,如防止人体中暑、热感,防止汽车自燃受损等。

  典型事件:连旱三年引发严重咸潮

  据珠海市气象部门介绍,广东已连续三年出现干旱天气。专家分析,连续三年降水偏少,是干旱的主因。

  2002年、2003年全省的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分别为持平和偏少二成。而去年珠江三角洲一带出现了罕见的大面积高温炎热天气,由于夏季高温日数明显偏多,水分蒸发加大,使旱情加重;另外,登陆或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较少,降水不够,无法缓解旱情。

  据介绍,去年只有热带风暴“圆规”等于7月中下旬登陆粤东,但没有带来足够的降水以缓解旱情。

  据悉,由于西江上游已经受连续三年的干旱,水位持续下降,而去年珠海市更是遭受严重的连续干旱,全市1至10月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21%,到了10月份,蒸发量却比常年增多15%。

  据介绍,珠海地处出海口,由于西江上游江水径流量减少,对海水的压制动力减弱,这时“咸助旱威”,海水沿西江上溯,覆盖珠海磨刀门等供水水源取水口,位于磨刀门的主力抽水站水源的咸度大幅增加,泵站便无法取水。珠海的主要取水泵站——广昌泵站在去年9月23日就出现了咸潮,较前年提前了13天,较往年提前了近两个月,并一直延续到贵州压咸淡水南下,为历史所罕见。

  典型事件:温暖信宜下雪 京珠北路面结冰

  有关专家称,3月4日上午约11时到晚上,在北方较强冷空气影响下,位于大雾岭自然保护区内的海拔1700米的大田顶山峰上的气温降至0℃以下,而且,前一段时间雾气较大,当地的空气一直潮湿,形成了下雪的相关条件和要求。这次之所以能看到大田顶山峰上下雪,是因为云上的冰晶从天空上落到大田顶山峰的时候,因为当时的山顶的气温较低,冰晶来不及融化,于是就成了雪。

  今年2月18日至21日,粤北韶关境内出现了雨夹雪的寒冷天气,京珠北气温下降到-2℃,部分路面结冰,道路两旁的护栏、树枝上结满了冰凌;大雾弥漫,能见度只有几米,车辆在雾中前行险象环生。鉴于天气的恶劣和行车的安全,京珠北再度全线封闭,这是三日内两次全线封闭。

  韶关气象局饶纲伟专家分析,京珠北出现冰冻现象主要集中在从京珠北32公里至43公里处的5个点,即3座大桥及2个地下通道桥。由于下雨、低温,路面积水会凝结,而这五座桥的桥面,由于地热无法达到,不能及时融化,于是在路面形成冰冻。由于这一带路海拔在800米以上,天气稍不“顺畅”又会飘雾。

  典型事件:龙卷风袭惠来及韶关曲江

  去年5月8日12时10分左右,一阵持续15分钟的罕见龙卷风将位于粤东揭阳市惠来县的岐石镇搅翻了天。龙卷风横扫了岐石镇坑仔、览表、林美、双湖四村,所经之处有204间房屋倒塌,272间房屋被揭顶,大批农林作物损失惨重。

  去年4月24日15时30分左右,位于韶关曲江县白土镇界滩村突遭龙卷风袭击,持续时间约5分钟,受灾地域长达250米,宽30米;雷雨和强风使200多棵松树拦腰折断,有的被连根拔起,100多间房屋被刮得“面目全非”。

  韶关气象局饶纲伟分析道,相对沿海城市而言,山区市遭龙卷风袭击的“机遇”要比沿海城市少得多,但龙卷风不是袭击沿海城市的“专利”,山区市不能掉以轻心。

  典型事件:佛山出现6年来最低能见度

  据佛山市气象台的有关统计,今年2月至今,佛山地区出现有雾天气共30天左右,其中有极浓雾的8天,能见度非常低。三水曾在2月份出现过最低能见度为30米,出现了当地6年来最低能见度。其中,潮湿度很大,雾霾天的相对湿度一般为95%左右,最高达98%.

  自开春以来,粤西大部分地区也一直是阴雨绵绵,天潮地湿的气候给市民出门也带来了诸多不便。

  据佛山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小霞说,多雾、灰霾已成为珠三角城市独有的气象现象,尤其是在冬春季节,只不过表现形式可能随气象变化有所不同。每年10月以后至来年春季,珠三角开始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此时来自大陆的干冷空气和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实力不分上下,空气流动受限使污染物不易扩散,自然灰霾就最为严重了。

  此外,持续的干旱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气象局专家分析极端气候事件产生原因

  省气象局专家指出,广东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出现,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全球气候变暖。变化:

  一、引起海洋表面大范围的温度升高、全球海平面升高、海冰面积减少以及盐度、波浪和海洋环流的变化,从而严重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资源,进而影响海岸带环境。

  二、广东处于季风区内,由于全球变暖将造成影响广东的季风系统减弱,将导致未来各种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可能更强烈、更频繁,高温、洪涝、干旱、台风、寒害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有可能增加。

  三、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监测表明,1958年~2001年南海海平面年上升0.13~0.21厘米。对策:

  1.要建设气候系统观测网,建立一体化的监测系统,获取长序列、高精度的观测资料。

  2.制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总体规划,统一规划经济、能源等方面的应对策略和行动。

  3.通过多学科的联合,对重大天气事件进行集体攻关,为预测、预警提供科学基础。

  4.加强空中水资源开发及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早做好防大旱的准备。

  5.全力提高干部群众的气象意识和保护生态意识,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态度。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