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旧城不是要赶走穷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16:36 中国新闻周刊 | ||||||||
中国新闻周刊:北京改造旧城不是要赶走穷人 大约在350年前,入关不久的满清政权为了排斥异族,将生活在北京内城的汉族居民逐到外城,形成了北京城南部(包括大栅栏)的贫民区。这个格局到建国后都没有根本改变。
过去十年间,北京的旧城改造模式备受诟病,那是以部分被迫迁居的原住民的利益损失为代价的。这一次,北京市官员明确表示,旧城人口结构调整并不是要“轰走低收入的人”,而是要让他们生活得更好 本刊记者/黄艾禾 □/徐扬 71岁的李秀春坐在自家的板登上发愁。屋外,是已拆毁房屋的残垣碎瓦,屋里,是满地的家当什物。电视机洗衣机,带走;沙发和大衣柜,扔下;旧衣服,挑出不用的捆成捆,卖掉。她已经这样收拾了好几个月。 北京大栅栏甘井胡同29号,这个小小的四合院里大约住了六七户人家。现在它被劈成两半,有三户人家的房子被划入煤市街道路拓宽工程的范围,他们的房子必须要拆掉。自从2004年12月31日煤市街改造工程宣布动工,到2月17日,这三家搬迁户已经走了两家,房子也已变成碎瓦砾,只剩下李秀春家的房子未动。拆迁办和街道的人每天都来询问她什么时候搬家,她不是不想搬,是没有合适的地方去。 “大拆大建”的终结 大栅栏,老北京城当年最繁华的市井商业区。 从天安门广场往南,出了前门继续往南走,你就可以看到那些鳞次栉比的著名老字号,和商铺后面密密麻麻的胡同。 李秀春已经在这里住了40多年。这里,也是北京市划定的旧城3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最大的一片。 这3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包括南、北长街,南、北池子,什刹海地区,东、西琉璃厂等,占旧城总面积的21%。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区是2002年分两批公布的。有消息说,北京市会在近期公布第三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名单。 在最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专门一章来表述。它的主要概念是:旧城保护的控制边界为北京市二环路,面积62.5平方公里。这里面,又分成三种地区:除了“历史文化保护区”外,还有“文物保护单位及建设控制地带”和“限制建设区”。前两种地区,占了旧城面积的42%,而“限制建设区”是指已经彻底改造,旧城面貌已基本不在的地区。 经历了千年历史的北京城,在过去50年中,经历过三次重大的改造浪潮。第一次,是在上世纪的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二次,是90年代开始的“危旧房改造”;第三次,是2000年至2003年的大拆改。这些改造带来的结果,是北京旧城历史性建筑损毁过半。 现在,北京城中保留较完整的历史风貌空间已不足15平方公里,在1949年旧城原有的2000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包括1300万平方米平房四合院)中,今天保留下来的不足四分之一。原来北京的3050条胡同,至2003年,道路宽度在20米以下的胡同(包括街巷)仅有1600条,到目前,旧城内被直接称为胡同的,只剩下400多条。 所幸的是,这剩下的老北京旧城,现在终于有望能得到一种基本的保存了。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规定:“严格限制旧城内的建筑总量和建设项目规模,停止大拆大建,新的建设必须与传统风貌相协调。” 今后的旧城改造,应坚持“小规模、渐进式、多样化、微循环”的运作模式。也就是说,以前一直为舆论界和中外各界专家强烈批评的旧城改造模式,将有一个根本的转变。 旧城的人口密度已到生存极限 今天的北京旧城风貌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两处:旧皇城以北和前门外。 李秀春老人所住的大栅栏地区正处在前门外。这里还保留着明清以来的传统城市元素,连下水道也还是那个时候留下的。 从历史观赏性来说,这里的风貌在北京中心城区绝无仅有,是北京现存的最后“历史记忆”,但是从居住角度来说,已经到了极限的边缘。 这里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4.9万人。比较一下北京市的平均人口密度,全市为1.4万人/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为2.2万人/平方公里。而纽约、伦敦等城市只有4000人~8000人/平方公里。 这么多的人拥挤在这里,屋里没有上下水管道,电力严重不足,没有燃气管道,上厕所要去院子外的胡同里公厕。有部电影描写过几代同堂还挤在一间屋里的“贫嘴张大民”家,在这里并不鲜见。有14条胡同因为太窄连消防车都开不进来。这里几乎没有绿化,所以也是内城中“热岛效应”最集中的地区。 最要命的是,这里的房子大都已年久失修。据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东介绍,这里的危房比例至少占到70%,年年雨季都要抢修,“这些破烂不堪的房子留到十年以后,别说没法住了,都要塌了砸人了。”张说。 鼓励旧城人口疏散,逐步减少旧城人口数量,也是此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1983年版的总体规划中,曾确定了一个将北京185万人口减少到120万的目标。可是到了2003年,北京旧城的实际人口仍有不低于165万人。 人肯定是太多了,问题是,怎么个走法? 从规划专家们来说,他们提出的方式,诸如增加新城的吸引力,停止在旧城兴建大型的“招人”的项目等等,都停留在原则上,但对于实际操作者来说,让人走的方法仍然是近年来所一直用的方法:拆迁。 实际上,许多在旧城中拥有住房的居民,有条件的,都在城外买了新的住房,把老房租出去;而留在旧城里搬不走的,是那些没有经济能力的、上了年纪的贫困人口。根据一项统计资料,在北京市的常住人口中,家庭收入难以维持温饱的贫困人口,占到了20%。 他们的搬迁,就成了最让人头疼的事。 穷人还住得起旧城吗? 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大栅栏地区改造规划的主要执行者。这家公司是政府背景,改造所需的前期费用,全部是政府拨款,通过这家公司出面来支付。 总经理张东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整个大栅栏地区改造需170亿元,其中市政建设40亿(包括拓宽道路,铺设管线等),肯定是由政府出;而居民的搬迁费用,估计要70亿元,这些目前也是他们公司来支付。 居民将要搬出去多少?张东说,人口密度要降到2.2万人/平方公里,也就是说,至少要走一半的人。 现在煤市街的改造,仅仅是大栅栏地区改造的一个开始。这个项目是为了疏解大栅栏的交通。一旦道路拓宽,接着就是沿街房屋的改造翻建。“接着,再修一条路,再做沿街。这样一条街一条街做,到2008年全部地区的改造基本完成。”张东介绍说。 实际上,对于住在这里的居民来说,如果你家的房子正好属于道路拓宽或是将来是商用及绿地用地,那你就再也搬不回来了。比如李秀春家。如果你的房子将来还属居住区,那也要看你有没有能力搬回来。 所有搬迁的居民户都会得到一笔补偿。这里的标准按北京市的87号文件执行,有一套复杂的计算公式。以李秀春家为例:李秀春和她的老伴及一个女儿,一共住有一大一小两间平房共28.8平方米,按每方米8020元补偿,再加上其他的补贴,她家一共可以拿到30万元出头。同时,政府提供了供拆迁户们购买的低价房,位置都在北京三环以内,比如,李秀春就可以选择永定门外沙子口的宣祥家园,房价是每平米4000多元。 以往的北京旧城拆迁中,屡屡发生将旧城居民安置到边远的郊区,令他们完全与原来的生活切断,甚而因路途遥远丧失了原有的工作,沦为新贫民的事情。相比之下,这样的安排,已经改善多了。 但是,李秀春说,宣祥家园的房子一居室有40平米,他们三口人没法住,只能买两居室,要80平米,全算下来要40万元,她差了10万元,买不起。 即使是可以搬到那里去,李秀春说,本来她看病只要走上200米就可以,现在要乘车倒车,就成了巨大的难事;原来用煤气罐,一个月花40元,以后烧天然气,一个月至少要花到60元;还有物业费,每月又得100多元。这一笔一笔看来都是小钱,但对李秀春就不小:她和老伴的经济来源只有每月数百元的退休金。 在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首次公开承认:“旧城人口逐渐老龄化、贫困化。”而李秀春的现状,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碰上这样的困难拆迁户该怎么办?张东承认,他也没办法。“解决不了。这也是困惑我们的问题,而且这还不是少数户。这是个社会问题,不应该说要我改造这个区域,就我来承担呀。” 一部分拆迁户最后可能返迁,但改造后的地区的高房价,显然是他们回家的最大障碍。 未来大栅栏地区改造好的房子会多少钱一平方米,张东没有透露,这里的计算也比较复杂。但是有一份北京西城区人大代表、城建环保委员会主任关国香的调查报告,提到这样一个数字:在西城区,回迁房价一般在7000元/平方米左右,买两居室(70平方米)需要人民币50万元左右,而居民拆迁补偿一般在30万元/户左右,所以,多数拆迁户是承担不了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吴唯佳则向记者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在一个城市中,有大户、高收入的人群,也应有一部分收入比较低的,如管家、保姆、司机,为高收入者服务。这样的社区才是完整的,可以良性循环的,不可能只住着有钱人。 要保护的不仅是房子,而是整体文化 旧城保护,是一个说了很多年的老话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赵中枢介绍说,实际上,对于它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开始讲保护,大家认为是单体的东西最重要,比如故宫;后来发现,保护古迹还要保护古迹周围的环境;再往后,人们看到,故宫这样的地方,是为帝王服务的,现在帝王不在了,它成了一种凝固的历史。而旧城里的老百姓几代传承下来的民居,许许多多房子在一起呈现出一片比较完整的风貌时,你看到的,才是鲜活地传承下来的历史,或者叫文化景观,这样才有了“保护历史地段”的观念。 也就是说,对于未来的北京旧城而言,其实要保护的,不仅仅是故宫、长城这样的古迹,还要完整地保护旧城的活生生的文化景观,这后者才是最难的事。因为,假如没有了老北京的人,你将如何保存老北京的特有的地域文化? 从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东那里,记者得知,到2008年时,大栅栏将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迎接奥运会:那时,市政设施将全部按现代化配套;所有破旧的危房烂房,都将按照原来的风貌得到翻修复建;那些原来的著名老字号商家和戏楼,都会得到保存更新。总之,改造过的大栅栏,将会比今天漂亮得多,也“宜居”得多。问题是,不知道将来住在这城的人会是谁,能保留多少原来的老北京“土著居民”。 张东说,他们也考虑过完整保存老北京风貌的问题,所以会在斜街地段,保留适当的土著居民,将来那里要开辟成民俗旅游区。他预计,将来大栅栏地区的土著居民数量会占目前人口的四分之一。 但是这四分之一的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回来,交不起钱的又怎么办,张东没有回答,他只是说,他们不会直接给这些人补贴,而是“其他方式”。 其实,要回答的问题还很多。在拆迁同时,有没有考虑与对居民的扶贫结合起来? 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陈刚也对媒体说,旧城人口结构调整,并不意味着就要把旧城“绅士化”、“富人化”,并不是要“轰走低收入的人”,而是要解决目前旧城低收入人群太密集、要改善他们的居住与生活水平的困难,这样才能切实改善旧城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疏散过密人口、消除安全隐患,重塑旧城优美空间秩序。 然而,当记者与旧城改造的实际操作者探讨具体方式时,发现有些概念都仍只停留在想法上,还没有什么实际考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