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记者寻访重庆抗日老兵 感受英雄60年前飒爽英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16:57 时代信报

  今天,我们只能从他们依稀的记忆中寻找当年的壮烈,这一天或许离我们很远,但时常萦回在他们的梦中。如今他们都走向迟暮之年,记忆就这样散落在仄逼的巷口、宁静的养老院、和他们零碎的生活中。这些老人大多眼神不济了,但在他们模糊不清的讲述过程中,偶尔会有亮光从眼睛里掠过,或许,那就是60多年前的烽火——

  3月19日,市精神病院,76岁的郝海元

  今天,去市精神病院寻访问郝海元。问在院坝里闲坐的几个人,X栋楼在哪里,他们指着身后的一排房屋,却说不上来到底是哪一栋,但一听说是找郝海元老人,一个中年妇女尖着声音喊:“哦,郝院长哪,早说,在那边。”

  开门的正是老人。从市精神病院退休后,由于身体的原因,他更多的时间是呆在家里。

  老伴过来,仔细盘问了记者的身份,然后爽朗地笑了,说明天是他们的金婚纪念日,山西老家的亲人们都来了。郝老说,妻子像个哨兵。

  郝海元是山西榆社人,今年76岁,13岁时在太行军区三分区参军。

  提起战争,老人立即来了兴致。“三九寒天,太行山的气温降到零下二三十度,连空气也冻得咔咔作响。我们穿着空心破棉袄,双脚冻得通红。平常没事的晚上,战友们聚在火堆前,用一根筷子,绑上一些棉花,随便在背上搔一下,虱子就沾在棉花上了,然后放在火上烧,只听见一阵‘噼里啪啦’地响,就有人会得意地喊:‘看看,革命虫,革命虫!’”

  “我们住的那地方,离日本鬼子的据点只有2里路”,郝海元老人告诉我们。1942年的时候,中国军队的力量还比较薄弱,“为了保存实力,有时我们一天要转移四、五次,夜晚睡觉也不能脱衣服。”

  有一次,实在太困了,郝海元把绑腿脱下,一边看着“哗啦哗啦”落下的“革命虫”,一边在想,日本人还远,应该没什么问题。

  结果早晨4点钟左右,巨大的吵声把他闹醒了,“自己被日军包围了。”他跑了出去,当他跑到一条深沟的时候,前面的一个战友倒下了,后面一个战友倒下了,而自己正巧在深沟里,躲过了一劫。

  后来整个部队终于顺利脱离了危险,至于原因,郝老回忆说是当时的一个炊事班长手里还有一颗手榴弹,他顿时急中生智,脱下鞋子,装上一些烧红的煤,向日军扔去,顿时野火烧成了一大片,因此救了整个部队。

  郝老的眼睛里闪着光芒,“人不去鬼不去的地方,就是八路军的根据地,”在他看来,自己的部队和战友是很聪慧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都能对付过去。

  而就在这一年,日本进行了残酷的二月扫荡和五月扫荡。在二月扫荡中,郝海元的父亲为保护公粮,被日军杀死,而在五月扫荡中,他只有4个月大的小弟弟也被冻死。说起这些,老人的声音有些暗哑。

  老伴进来了,拿出当年老人各种各样的纪念章和年轻时的照片,用革命军人的豪爽一一向我们解说着当年照片背后的情景,那些身着军装的照片,和那段峥嵘岁月被老人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保存着。

  客厅里传来儿女们的笑声,门铃响了,来道贺的亲人们都会带来一阵热闹的寒暄和欢呼,老人身后桌上放着一张那是几天前他和老伴去照的金婚纪念照,明天就是他们的结婚50周年了。

  离开时,老人有些留恋和不舍,蠕动着嘴告诉我,他现在有病,是胃癌。

  歌乐山第三社会福利院,82岁的郭晨

  见到郭晨老人时,他正趴在桌上专心地吃着面前的一大碗饺子,他一小块一小块的往嘴里送,慢慢地嚼着,很专心,全然不知记者的到来。老伴告诉我们,因为一身多病,平常老人吃一碗饺子需要半个小时。

  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大着声音给他打着招呼,他才抬头望着我们,有些吃惊。

  自从他退休在家,已经很少有陌生人来访了。但一说要讲当年抗日战争的故事,老人眼里闪过一种神采,他甚至一下子兴奋起来,立刻放下碗筷,扶着桌子要站起来。

  记者赶紧扶着他,叫他慢慢地吃,不用着急。老人竟说什么也不听,把重新握在手中的筷子再一次放下,又试图站起来。记者只好借口说刚到,累了,出去休息一下。他才重新安心的坐了下来,继续吃饺子。

  这是一排由黑砖墙砌成的平房,院内干净、清幽。郭老的老伴挂着刚洗完的衣服,不远的小路上,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正推着一个老人缓缓走过。

  现在是下午两点左右,一天当中最暖和的时间。

  “哦,问吧,孩子,”约莫过了两分钟时间,一阵洪亮的声音传了过来。郭老拄着双拐,挺直腰板,已经颤巍巍地站在了门口,对着记者满脸微笑。

  老伴连忙扶他坐在椅子上,把准备好的帽子给老人戴上,再轻轻地围上一条深黄色的围巾,整理好边角,仔细地看了看,嘴角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才离开。

  刚坐下来,记者无意间从门口望进去,发现里面的桌上还有大半碗饺子!这个调皮的老人,竟然趁大伙儿不注意,把饺子藏起来了。

  郭老出生在河南辉县,“我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孤儿,”他这样解释自己的身世,由于从小父母双亡,在日本占领他们家乡的1938年,他参军了,当时15岁。

  一提起太行山,老人显得很激动,他告诉我们,自己曾经在太行山第四军分区的工兵连二排,而自己最为骄傲的一次战争记忆是1944年正月十五那天智取老顶山。老人的眼睛凝视着远方,四周是巍巍的歌乐山,他的记忆似乎在当年的战争场景中一泻千里。“那时的炸药包一般是2.5公斤一个,大的50公斤一个,”他挺直了腰板,比划着,告诉我们当年他就是这样,抱着炸药包向敌军的门扔去。

  在起身告辞的时候,老人突然得意地说:“我还写过两首诗。”自己没上过学,但这两首诗却“自我感觉很好”。他目光炯炯,向记者大声地朗诵起来,“炮火连天三九年,日本进攻我辽县,陈赓将军上前线,七七二团去阻歼……”老人的声音铿锵有力,仿佛让我们突然和那个年代发生了某种关系,再一次看到了当年的郭晨——那个高大威武,英姿飒爽的军人。

  [1]  [2]  [3]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