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伊被绑人质营救过程回顾:李肇星三度落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18:36 羊城晚报 | ||||||||
本报讯 记者钟哲平、通讯员 叶蓝报道:昨天下午,广东外事部门和省直工委系统1000多人聚集省委党校礼堂,听取了由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司长、原“外交部赴伊拉克营救被挟持中国公民特别工作小组”组长翟隽主讲的国际形势报告会。 翟隽介绍了今年1月我国政府成功营救在伊拉克被挟持中国公民的事件经过,以及中东地区国际形势和我国与中东地区经贸往来的情况。许多听众感慨:“没想到当外交官这么
笑容背后几多艰辛 翟隽说,很多人以为外交官总是西装革履,觥筹交错,优雅地和人谈判。事实上,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是外交官的最起码要求。外交水平就体现在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谈起那次营救,他说,进入死亡公路,因为危机四伏,也不知道什么叫害怕,只想着一定要把人质平安救出,哪怕拿自己去换;进入清真寺,入乡随俗脱了鞋,走在地板上冷嗖嗖地,实在憋不住了上趟厕所,回来袜子全湿了,凉气直钻心底,脸上还要强颜欢笑;带同胞回到安全地带,什么都安顿好了,才想起上一顿饭是25小时之前吃的…… 他还说,特别工作小组成员几乎每人都连续工作40多小时,困极了就不停用冷水拍脸,嗓子喊哑了就打手势。即使是这样,他们仍然觉得自己比常驻伊拉克的同事要“幸运”,因为使馆工作人员每天的生活都是“在枪声中入睡,在爆炸声中醒来”。 一个字眼改动三次 翟隽说,人质事件发生后,中央领导人在事件报告中,将一个字眼作了三次改动。绑架—劫持—挟持。翟隽立即领会到领导的用心良苦,在后面的操作中,时刻以“挟持”这一较软化的词儿,在公开场合定性伊拉克抵抗组织的行为,减少了刺激性,大大增加了对方交谈与回旋的余地。 在进入清真寺谈判时,翟隽没有带武器,反而在手上握了一串伊斯兰佛珠,不慌不忙地转动着。佛珠立即吸引了挟持者的视线,对方问:“你,真的是伊斯兰吗?”翟隽没有正面回答,只用阿拉伯语说了一句:“感谢真主。”对方的神情瞬间起了变化,谈判得以顺利进行。 外交部长三度落泪 翟隽透露,为这一事件,外交部长李肇星哭了三次。 第一次是事件刚发生,李肇星在电视新闻上看见人质的母亲在痛哭,他也哭了。第二次是经过连日牵肠挂肚,终于接到翟隽的平安电话,得知人质已获救的时候。第三次是他和翟隽从福州回北京,坐在飞机上的时候。李肇星对翟隽说:“你们走了以后,我很后悔,后悔没送送你们,没和你们握个手,真怕你们回不来了。”说完便是满面泪水,手抹不停,泪流不禁。 昨日的报告会是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和省直工委为配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开展国际形势教育联合举办的。省外事办主任黄子强指出,广东外事部门要善于运用国际规则,处理对外事物,提升广东对外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