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杂志:求解中日关系迷局(4)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5日15:52 《环球》杂志 | ||||||||
“历史证明,中日之间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中日关系目前的这种僵局、这种不顺,不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双方都不愿意看到这个局面,不愿在这种环境中对抗下去。” “日本在对华问题上是矛盾的,既希望跟中国合作,又怕你发展过快;既希望参与地区的经济合作,又怕你出来当头;既希望台湾和大陆谈判,保持这个地区的稳定、合作,又
“中日关系的每一个变化都可以看到美国的阴影,这就是中日关系的难度,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关系。” ——徐之先 日本真想与中国对抗吗 《环球》杂志记者/卞卓丹 贺萌 蒋国鹏 从台湾问题到靖国神社 高恒告诉《环球》杂志,美国希望中日之间对立,而台湾的地位逐渐在边缘化。长远来看,日本也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也希望在这种前提下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谈判所谓的日美共同战略目标时,徐之先说,《朝日新闻》有一个很好的比喻,说这是日本的一个“三级跳”。第一步起跳,从理论上、政治上和战略上提出一个共同目标,把台湾包括进去;第二步是踏板,日美之间要进行责任分配;第三步跳出去,落实真正的目标。美国在日本冲绳的驻军进行调整就说明这一问题。但是,不管起跳也好,踏板也好,跳出去也好,日美之间也不会那么顺利。日美之间搞战略同盟是事实,但在运作中间也明确:把中国作为建设性力量进行合作。 那么如何进行合作?中日领导人不进行互访,如何合作?这就牵扯到小泉会不会去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徐之先认为,以前没有人会说“他不会去了”;现在有人开始这么说了,日本也有,中国也有。小泉最近就没有对此进行表态。去不去主要是看他的政治环境。小泉上台3年来,对美也好,对俄也好,对中国也好,对亚洲其他国家也好,他的整个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包括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战略,得分甚少。如果在这样一个政治环境下,他还要继续参拜靖国神社,继续破坏中日关系,那中日关系就会出现一个更大的倒退。这不仅是一个外交政策的问题,还会使日本内部也出现问题。现在实际上日本民主党把改善对华关系当作是夺取政权的一个筹码,明确提出不能参拜靖国神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很多学者,包括几个很有份量的学者,以及财界大人物都发表文章,公开反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 徐之先对《环球》杂志说:“如果小泉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对他的政治前途是不利的。但现在谁也不敢说他肯定不去了。如果在右翼势力强大的压力下,为了服务于一小撮右翼分子,小泉可能会去参拜靖国神社。但我想小泉不至于傻到这种程度。” 日本的实力和对中国的想法 高恒对《环球》杂志表示,这几年中日关系在政治领域,包括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其中,有日本国内本身的问题。日本右翼利用目前的国际形势想走军事大国道路。特别是反恐战争以来,搭便车,要改变战败国地位。从日本国内来讲,右翼找到了发挥自己的机会:派兵到伊拉克,派遣维和部队,突破了无核三原则和1%的军费限制。日本现在的核燃料储备可以造7000枚广岛级的原子弹、几十座核电站。日本可以在1个月内生产出核武器,其核武装只缺1根电线。日本发射的卫星并不比我们少,已经是一个空间大国。特别是其军事上的高技术含量,也是世界一流的。特别像微电子,美国还要依赖日本。日本不仅有军事大国的想法,也有条件,有机会。它跃跃欲试要扮演军事大国,不仅是在一个地区,还要走向世界,至少是做有世界影响的大国。 另外,日本这个国家也确实有很多长处。它在战后恢复得很快,很快成为一个经济大国、金融大国,有很多优势。但同时,日本也有很多战略弱点。例如,日本靠经贸生存,原材料、市场都不能自主;另外,地区积怨太多,很难解决。 专家们认为,日本对中国有很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中国发展很快,日本一定会依赖美国,提防中国,防范中国。另外,日本还要对中国耍横,要干涉中国事务。比如说,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显示出日本的强硬。日本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更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的中国、发达的中国。这是日本的本意,与其根本利益有关系。反过来,中国目前的状况可以被日本利用的地方很多,如能源紧张;如中日争夺安大线的问题;钓鱼岛事件背后透露出来的战略要地、交通要道和能源问题。 日本强硬背后的美国因素 在日本对华采取强硬态度和手段的背后,人们似乎总可以看到美国人的影子。这似乎也并不奇怪。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向来在世界各地气指颐使,并总是要求其他国家因为美国的利益做出牺牲或让步。 王新生告诉《环球》杂志,美国的对华战略和日本是不一样的,美国并不排除一个意识形态上接近西方的一个强大的甚至统一的中国;而日本是在肢解中国的基础上来加强对这个地区的影响力,在台湾问题上就是如此。我们在看美国和日本的时候,应该看到这一点。 1992年,江泽民访问日本,天皇访问中国,中日关系上升到顶点,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对日政策被调整为以经济为中心,改变了过去以安保为中心的政策。徐之先认为,1992年中日关系发展得非常好,可以说达到了顶点。但看到中日关系发展的美国非常担心中日结盟,于1994年末调整对日政策,重新回到了以安保为中心,1995年初又出现了新东亚报告,重新评估了日美关系,重新为日本安全条约定位。因为有美国在中间,这个三角关系是一个很微妙的关系:美国占主导,随时可以挑起日本对抗中国,也可以挑起中国对抗日本。 过去美国在克林顿时期所谓“日本无用论”,现在已经改变成了对日的“期待论”。布什上台以后很重要的几个步骤,首先强调日本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重新提升日本的地位,鼓励其修改宪法,过去所谓的瓶颈作用放开了,使日本成为美国在这个地区的前沿阵地,成为制约中国的一张王牌。中日关系的每一个变化都可以看到美国的阴影,这就是中日关系的难度,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关系。 钓鱼岛就处在美国围堵中国的战略链条上,下地岛、关岛都是美国围堵中国的主要战略后备基地,或者叫做先进基地。高恒认为,目前中美在争夺太平洋的主导权,美国一直把太平洋当成自己的内湖。中国要崛起是难以阻挡的,美国只能捣乱,但是把中国限制在一个范围是很难的。 高恒说,如果日本想遏制中国的发展,就会联合美国,“傍大款”。日本的这种模式从目前来看是要继续的。日美同盟现在不是削弱,而是在加强。日美台三角已经显示得比较清楚了。除此之外,美国同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的双边军事关系也很清楚,可以用“亚洲的北约版”来形容。美国搞NMD(国家导弹防御系统),TMD(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是对付大国的,也是地区的,尽管它以防御为理由,但实际上是为了进攻的。美国武装台湾,从电子战到飞机,是超过了它同其他盟国的关系。台湾现在横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日美将我们作为防范的对象,恰恰说明我们现在强大了,有实力了,别人对我们有戒心了,开始怕我们了。只要我们自己内部不乱,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不去招惹别人,谁又敢来惹我们?日美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不见得不这么想。”——一位民间人士 “中国国内现在有些人要抵制日货,不进日本的技术,如果这种思想成为主流的话,也要有问题。经济上不用经济杠杆而用政治杠杆必然给经济带来损失,不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中日关系最根本的就是一定要坚持对国家有利的原则。” ——徐之先 《环球》杂志:如何应对中日关系的变局 《环球》杂志记者/卞卓丹 贺萌 蒋国鹏 对策一:扩充影响 发展实力 一位曾在日本工作生活过多年的人士这样对《环球》杂志阐述自己对中日关系当前形势的看法:“日美希望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也好,要求中国增加军事透明度也好,都表明对我们的一种担心。如果台湾敢‘独立’你就动武,美日要是插手你就连美日一起打,有这样的实力就不信台湾它敢‘独立’。” 他认为,中国与美国、中国与日本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意识形态和政体,双方相互猜疑和防范根源也在于此,“要不然一个炸了它的珍珠港、一个给它扔了原子弹的这样两个国家怎么能够建立起那么牢固的同盟关系?所以人家怕我们没有什么大不了,如果人家要不怕我们那可要多加提防”。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对《环球》杂志表示,他自己对中日关系和中美关系的前景可能过于乐观,总认为不会恶化到哪里去,合作总会大于对抗。就现有力量对比而言,即使台湾真闹出一出“台独”闹剧,大陆以武力去解决,美国为它的所谓民主、自由而进行有限干预,中美发生局部摩擦,日本也不见得敢动手,最后“台独”闹剧也会草草收场。即使发生大战,日美也将被拖个半死。谁都不会不计后果的。 这位人士表示,目前日美在一些方面希望与中国加强合作,中国在一些国际事务上还有相当的发言权。一个朝鲜,就有中美日韩俄5个大国陪着解决问题,那么在面积上相当于上百个朝鲜、国力上也顶几十个朝鲜的中国现在没有人敢冒犯,这样再稳定地发展十年二十年,就更没有人敢冒犯了。美国离我们遥远,如果台海不发生什么事的话,中美正面冲突的可能性很小。 关于钓鱼岛归属和东海划界问题,他表示,在领土和重大利益上谁都不会轻易退让的,过去是靠战争,现在恐怕还要靠实力来解决,没有那个实力要攒足实力来解决。 对策二:迫其就范 加大联合 高恒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指出,中国在今后若干年的一个任务是要巩固周边,走向世界,寻求和平环境发展自己。虽然中国韬光养晦,不讲世界革命,但美国没有淡化意识形态。中国在这方面要有一个长期思想,避免不必要的纠缠,自己心里应该很明确,特别是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目标的实现。 对日本走军事大国的这种趋势,中国要和美国、俄罗斯共同规范日本今后的和平发展。中国也有发言权,因为中日毕竟是邻国。另外,中国方面要多做民间外交,把工作做到日本国内去。因为利用日本国内友好势力和中间人士牵制“反华派”更有效。现在中国政府看到了民间外交的作用,这是正确的方向。 高恒对处理日本问题提出了三条意见:一是迫其就范,而不能下跪求饶;二是要联合其他国家,形成一种震慑力;三是主张和日本的友好人士发展关系。保钓要中国人大联合,也要和日本的友好人士大联合,中国的官方和民间要联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限制日本右翼的嚣张。 日本要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对这个问题一定要讲清道理,不达标是不能进去的,“立地成佛”才可以。 朝鲜说有核武器,韩国要搞,日本也要搞,三个都可能成为核国家。在这一点上,中国和美国有共同利益,就是遏制日本的核武装。 高恒还认为,今后一二十年,中美之间的矛盾会上升。实际上日美共同关注的不是台海,而是中国,台海只是小问题。日美说关注中国是客气话,还是把你放在对手的位置上。现在笼子打开了,日本这只猛虎已经放出来了,全球都可以跑。 另外,高恒认为靠摆架子和骂人是没有用的。现在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抵制日货是打自己嘴巴,全球化的口号是过时的东西,但义愤可以理解,民间需要政府来组织引导。 对策三:强化友好 结合批判 对目前出现干扰中日关系发展的一系列事件,徐之先认为,一是要揭露,二是要批判,三是要引导,最主要是要揭露其本质。他指出,国人对日本的批评要到位,不能靠骂人取胜。实际上,日本现在以“新思维”来对中国学者进行划线,同意“新思维”的就是他认可的,不同意“新思维”的他就不认可,这是日本分化中国人的一种手段。当前,日本也处于转型期,也走在十字路口。中国作为一个邻国、一个大国,有责任和义务引导日本走和平道路。美国这时候是绝对不负责任的,这样做只能自食其果。 徐之先对《环球》杂志说,对中国来讲,第一要立足全局,坚持发展中日友好的基本国策,必要的批判和斗争要为这服务;第二,在中日关系上要遵守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原则,对日方要分清官方和非官方、主流和支流、多数和少数、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第三,对来自日本的干扰要进行冷静观察,做出适当反应,既坚持原则,加以反击,又顾全大局,掌握分寸;第四,新闻媒介多做友好工作,适当加强正面报道,批判和揭露要瞻前顾后,注重效果。 对策四:坚持原则 强调合作 对于中国政府和民众对日本最近举措的反应,王新生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认为应该慎重对待:第一,要坚持原则,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靖国神社问题、钓鱼岛问题和台湾问题,多年来中国政府进行的努力,如果让步就是毁于一旦;第二需要有不同的声音,现在是市场经济多元化,只有一个声音人家觉得奇怪,所以就得打民意牌。总的来讲,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同时要强调合作。 对于日本对华战略,过去中国是防范与合作相结合,这句话在目前的形势下应该是“防范基础上的合作”。因为国家利益是冲突的,首先立足于防范,然后再去合作,反而比强调合作更好一些。先往坏处想,往好处争取,这样会对中国更有利。 对于民众表现的评价,王新生认为,大家应该有一个平常的心态,民众也分各个阶层,有不同的认识、观点。有的民众表现激烈这是很正常的,目前网络把“民族主义”这个概念夸大了。他反倒认为,如果中国有民族主义的话,是不会像今天这样的,中国缺乏的就是健康的民族主义,中国人的国家利益的概念已经变得有些淡薄,这一点不如日本。中国需要有意地扶植一点点民族主义。但必须强调民族主义是双刃剑,民族主义恶性发展不会有好结果,因此对中国民族主义的扶植不能过度。 资料: 发展中日关系的主要原则 第一,发展中日关系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日本少数右翼势力否定历史,这种做法也是违背日本国家利益的。日本有识之士明确提出,不立足于过去和现实而描绘未来是不诚实的,只能是欺己骗人。日本的智囊也提出,日本对华战争从整体看来,无疑是日本单方面的侵略行为,日本必须从大局考虑,接受这一基本事实,并保证不会重演。未来的中日关系应该以此为出发点; 第二,中日关系的发展必须要坚持和平发展大方向; 第三,发展中日关系,中日友好的原则不能丢; 第四,求同存异。中日关系现在存在很多问题,但共同的战略利益在增多。我们要从大局出发,求大同,存小异,以冷静协商、诚恳对话的态度来发展中日关系,现在就缺乏这种东西; 第五,发展中日关系必须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求得双赢。现在应该寻找新的增长点、新的思路; 第六,发展中日关系必须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这是很根本的东西。中日关系之所以出现现在这种状况,主要是相互之间不信任,并且在冷战以后,这种不信任关系的裂痕反而越来越深了。(徐之先)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