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新周刊:我们离和谐都市还有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6日17:01 新周刊

  在乡土中国向城市中国转变的进程中,每个城市地方政府都在买单。中国的和谐都市至少有45年的路要走。我们看到中国城市的一种大和谐诉求,即全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文/何树青

  和谐社会,是2005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的主旋律。

  自然也谈到了建设和谐都市。在“两会”召开前一天,中国科学院推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指出,中国“三农”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大量减少农民的数量,而要实现这一点,惟有靠城市化战略。为了将中国城市化率从现在的40%提高到75%左右,每年要平均增加约1%左右的城市化率(即每年约1000万—1200万人口从乡村转移到城市)。每进入城市1个人,需要“个人支付成本”1.45万元,“公共支付成本”1.05万元,总计2.5万元(按2000年不变价格)。预测到2050年,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将达到10亿—11亿,中国城市化所需的社会总成本将达15万亿—16万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支付约3000亿元—3500亿元。

  在乡土中国向城市中国转变的进程中,每个城市地方政府都在买单。

  我并不认同《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的这种观点:中国城市化已经走出“城市的发展必然引发城市病”的误区。基于以下现象的存在——环境问题受到重视但远未根治,新城与旧城的发展模式时有冲突,城市人群的公共利益屡有损害,打着扩城名义的新编制城市规划有好高骛远、借机圈地的嫌疑,重长官意志、轻专家意见的决策机制仍顽固存在,生产安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尚有难题——和谐都市离中国的距离至少有45年。如果这些现象不能全面得以改善,那么2050年将是中国城市阵痛的开始,而非结束。

  城市和谐之一:安居乐业

  新闻1:《温家宝:今年中央安排109亿元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宣布,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09亿元资金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比上年增加26亿元。温家宝在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2004年,中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80万人,超过预期目标8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民进城打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同时存在,使中国的就业矛盾十分突出。温家宝也在报告中坦承,‘就业压力巨大’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性问题之一。”

  新闻2:《武汉市长李宪生:把社区建成和谐社会的基础平台》

  “李宪生说,作为一个有着830万人口的特大中心城市,在全市中心城区883个社区实施‘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服务’四到社区,是武汉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积极实践,其中百步亭社区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两年来,武汉市共改造城市破损道路4300余条,安装路灯20000余盏,改造社区排水管网300余公里,解决了713个社区的渍水和污水漫溢问题,社区安装体育健身器材700余套,明令取缔了困扰武汉市10余年的37000辆‘麻木’,建立了《政府承诺公示制》和《社区社会事务居民听证会制度》。武汉市将启动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使和谐社区建设向2123个建制村延伸。”

  取消农业税是为了让农民安居乐业,中央财政的109亿元资金是为了城市市民安居乐业。与沿海和内地一些城市的“用工荒”联系起来看,城市就业的技术含量正在加强,而国人对收入和最低生活保障的要求也在提高。报考公务员能成为一种城市流行,稳定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也是原因之一。外来务工者和城市新移民作为新血,正在改变每个城市的血统,他们需要非歧视性的社会待遇和就业、生活环境。旧城区的居民为了城市发展的需要而迁徙家园,他们需要配套良好的新社区环境和可承受的房价。在某种意义上,安全感比发展空间来得更重要,在街上的安全感和在家里的安全感,在矿井里的安全感和不欠薪的安全感。欠薪和工伤事故比失业更可怕,拥堵的交通同无处停车一样不和谐。

  城市和谐之二:造城不毁城

  新闻1:《李元:严格土地审批 继续严把土地闸门》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介绍说,去年全国开发区的数量压缩了70%,用地规模压缩了65%。同时清理拖欠农民征地款175亿元,追缴地方欠缴新增的有偿用地建设费123亿元,用来支持农业,同时查处了8万多起土地违法案件。通过严格土地审批来严把土地‘闸门’,全国暂停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半年时间。同时对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的钢铁、水泥、电解铝以及高尔夫球场、高档别墅等土地供应采取了严格控制措施,重点支持国家急需的能源、交通、水利、城市重点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卫生等用地,支持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项目用地。”

  新闻2:《代表委员议政录:不要让江河带“病”运行》

  “‘在水能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各河流区域均制定了宏伟的开发计划:金沙江干流大于15万千瓦的电站就规划了12座;嘉陵江从重庆至广元740公里河段,已规划为17级开发方案;大渡河干流由原来规划的17级电站,装机1720千瓦调整为22级电站,装机2340千瓦。’谈起水电资源的无序开发,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研究员梁季阳很痛心地说,‘跑马圈水’之风必须狠刹!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介绍说,中西部的许多地方政府把水电开发确定为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大的江河被‘圈’掉的同时,大量的地方资本、民间资本则盯上了被‘圈’剩的中小河流,致使中小支流出现‘无河不修坝,河流节节寸断’的状态。在四川属于‘四无’(无立项、无设计、无验收、无管理)的电站就有128座。梁季阳委员认为,水电被认为是清洁能源,实际上是以河流自然生态受到破坏为代价的。不合理的过度开发,必然会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全国人大代表吴存荣说,新疆塔里木河上游兴建水库后形成新的绿洲,但塔河中下游断流,大面积胡杨林死亡,罗布泊干涸,大片土地荒漠化。甘肃的黑河上游修建水库造成下游额济纳旗水草丰美的景象不复存在,原本水面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的西居延海已经干涸多年。”

  新闻3:《北京确立建设生态城市目标:林木覆盖率要达55%》

  在城市硬件上,中国城市的投资力度和建设进度可用“势如破竹”来形容,而且“习惯性”地争建“全国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的标杆项目。但是,动则比现有城区面积大数倍的城市规划、连年以两位数增长的GDP指标任务、与城市现状不符的美丽而时髦的城市定位,都使众多城市政府随时有成为“大话王”的危险,损害政府公信力自不待言,更严重的是透支消费城市资源(以土地以代表),使天空变色(环境污染),山河破碎(生态危机)。那种“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式的破坏式发展,有违科学发展观,也使本想积极作为的政府最终变成不断“扰民”的政府。我们不需要中国城市成为巴黎,不需要外国人频频跑到中国来看城建的吉尼斯纪录,不需要街道在经过数十遍反复开挖填埋再开挖之后变成世界名街,城市“净畅宁”自然好,但为此剥夺掉弱势人群在城市的生存权则得不偿失。我们要的城市发展,应该建构在不抹掉过来文脉、不中断未来可用资源的前提之下,寻求小而佳、中而宜创业、大而宜居式的城市和谐。

  城市和谐之三:

  一种在竞争中达成的平衡术

  新闻1:《民政部表示中部六省辖区内短期不设直辖市》

  新闻2:《江西出现前所未有用工荒 官员赴基层动员农民工》

  “2004年江西劳务输出502.6万人。赣州18个县市一直是整个江西最大的劳务输出地,2004年,在对外招商引资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赣州自身却在去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工荒”,约60%的企业存在招工难问题。于是,在政府主导下的与珠三角地区的“抢工”行动开始成了赣州市基层官员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2005年南下民工大减。”

  新闻3:《全国政协委员吴敬琏:民工荒不会持续太久》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吴敬琏说,如果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民工仍不能分享到经济增长收益是不正常的。他指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是因用工市场失灵或市场未建立,他相信目前的状况不会持续太久,目前我们需要做的是把用工市场建设好。”

  新闻4:《全国政协委员称 “民工荒”带高广州房价一两成》

  新闻5:《东北第一条合资铁路将于今年5月开工》

  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先后列入中国近年的发展国策。其中,中部崛起是中国城市版图上最壮阔、最自觉的发展景象之一。中部省份自觉向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强势群体”靠拢,主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和民间投资,令我们看到中国城市的一种大和谐诉求,即全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而早期的“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实验田”们,也以泛珠三角“9+2”合作等形式,在竞争中主动互助和互补,达成双赢。中部省份如江西对劳动力的保留,总体上对沿海发达省市不构成大碍,反倒能促进它们用工环境的改善,也算中部本土活力恢复的标志。重庆乘着直辖和西部开发的东风,因势进取成为了中国城市版图上最突出的成长之城。第一条合资铁路出现在东北,是在中央对东北重寄厚望的现状下出现的,此外有数千亿资金注入东北三省助力振兴。

  “两会”很快开完了,和谐都市的进程每天都在走,要么每天前进一步,要么每天退后一步。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