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郑州晚报:拔苗助长式博士培养内幕真相(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07:40 郑州晚报

  “投入”与“索取”不平衡

  郑州晚报:您谈到发表论文的问题,实际上是博士培养质量标准的问题,您认为怎样的论文数量才是合适的?

  王立东:确定数量的前提是依据投入和时间,我想重点谈一下对博士培养投入的问题。现在研究生分为两种,公费生和自费生。公费生一个月国家只给发300块钱津贴,还不如一个保姆的工资高,甚至还不够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而我们的博士要靠这笔钱吃住还要买书。自费生的负担更重,一年还要再交一万多块钱。我国的研究生多是从高中、本科、硕士一路上下来的,中间没有喘息的时间,在资金上都不宽裕,在校期间的生活质量都很成问题;而在研究资金上,医学博士算是比较高的,国家一年给的研究经费最多8000元,除掉必须的论文评审费用、专家评审费用、论文制作费用,用于研究的钱十分可怜,有些学生答辩都是自己掏钱。试问,在这种条件下,你如何要求他们去做出来多少篇论文呢?

  郑州晚报:这些年,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是一直在增加吗?

  王立东:对,今年我国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基础学科的科研经费投入达到了27个亿,比上年增加了6、7个亿,增长幅度很大,但相对社会需求来说还是有很大缺口的。按照国际上的惯例,投资到基础教育科研里面的资金应该是占整个投资科研经费的15-20%,但我国还不到5%。

  郑州晚报:那这个缺口如何解决?

  王立东:我认为,国家补贴后,剩下的部分应该由学校来补贴,改善研究生的生活待遇和研究条件,不然,你怎么好意思去要求他去发表多少篇版权完全属于学校,能给学校带来声誉和排名的SCI论文?而现在,学校的“投入”和它的“索取”却是很不平衡的,学校收学费很多,很多东西越来越商业化,这种方向就是错误的。

  郑州晚报:现实中你们如何解决资金问题?

  王立东:只能依靠导师了,导师去申请科研项目,申请到了就有资金,用完了再申请。能力强的导师申请的多,能力不强的就很少,带学生都没办法带。教育部长周济说过,导师没有钱就不能带学生。这是非常正确的,但导师和学生获得资金的渠道就那么些。我知道的情况是,有些没有钱的导师不得不把学生送到别的学校去,跟着别人做实验,当然出来的成果也是人家的。另外,即使申请到了资金,数目也十分有限,省级项目通常都是只有几千块。常常因为受资金限制,有时候你快要做完的项目,却不得不延长时间,同时也要把大量时间耗费在不停地申请项目上,一年里面三分之一的时间要为申请项目资金忙碌。

  “清贫”导致人才流失

  郑州晚报:如果这种培养制度不改变,有什么后果?

  王立东:这个制度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曾经为我国培养了大量高学历人才,但现在已经落伍了,很多具体的内容都限制了博士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从不好的方面来说,这个制度不改变,不单会导致博士生质量下降,更严重的是导致人才流失、学术浮躁。

  郑州晚报:您是指博士生的流失吗?

  王立东:对。这个培养制度里面的东西其实是环环相扣的,如果它没有一个良性的开端,就不会有一个良性的循环。中国的高学历人才直到毕业之前,几乎没有挣钱的能力和机会,而在上学期间,他和他的家人投入了大量的金钱,有的结婚都要靠亲友帮助,所以博士本来是要读3-4年,但绝大多数都是赶3年,而且很多人一直想的是怎么找到一个挣钱的门路,特别是一些自费生,在拿到博士学位之后,立即联系出国的原因就在这里。他也在考虑他的成本回报。

  郑州晚报:您曾提过担任行政职务的教授多带学生的问题,这种现象现在还有吗?

  王立东:依旧存在。目前,高校里面担任重要职务的领导,特别是一些年富力强的领导,他们往往在学术上有着很深的造诣,让他们去分开很大部分精力搞行政,实际上个人和学科要做出的很大奉献和牺牲,甚至有些领导因为工作繁忙,一些很好的研究课题不得不中断或者推迟,这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也有个别领导,在学术造诣上并不很深,也在拼命地带研究生,甚至一带几十名,既没能力又没有时间精力去带研究生,就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另外,学术界里的“官本位”思想的不良影响也需要尽快消除。

  “双向淘汰制”:革新良方?

  郑州晚报:据说您所提到的上述问题在中国高校中很普遍。

  王立东:必须承认,在目前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大部分导师们是在兢兢业业地搞研究和教育工作,学生也是克服条件限制专心做研究的,但这些现象都时有发生吧。我们谈的切入点是医学教育,但实际上其它科目、学校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国家的一个大的制度和环境是这样的。

  郑州晚报:您认为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王立东:除了继续加大投入、改善研究生待遇之外,我认为最紧迫、也是最根本的办法是改变这种培养制度。我比较欣赏国外大学的双向淘汰制,导师到学生没有什么硬性的数量标准,能力强你就多带,能力差你就少带或者不带,但学生对老师不满意可以随时转系,或者更换老师,老师对学生不满意也可以不让他顺顺当当地毕业。导师和学生的主动性都提高了,导师不是终身的导师,学生也不一定就能拿到博士毕业证;同时博士与硕士连读,压缩读硕时间,增加读博时间,如果在攻读期间有其它原因不愿再读下去,只要学分修够你一年就可以拿一个硕士学位走人,让硕士成为博士学位的副产品;还有简化项目资金再申请的渠道,给国外一些机构做项目,完成之后的后续项目申请资金很方便,而且申请来的资金分为两部分,一是直接研究资金,是你申请的数额,第二是间接研究资金,是给你让你请人用的,这样照顾到的不止是导师一人,你可以给你招的研究生发放工资。等等。这些制度几乎可以解决现阶段我们在高等教育管理层面遇到的诸多不良现象,比如,导师能力问题,经费问题等等,导师和学生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研究,有相对长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培养质量当然是有保证的。(郑州晚报记者 游晓鹏/文 王梓/图)

[上一页]  [1]  [2]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