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日本教科书美化侵略史专题 > 正文

中韩联手将日本新教科书问题国际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11:16 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纪芮俭报道 3月25日,一场名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韩关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研讨会在汉城举行。在研讨会上,韩国前驻中国大使郑钟旭称:“韩中关系正迎接转换期的到来。过去13年取得了瞩目的发展,内外面临着新的挑战,已经到了紧密合作以迎接挑战的时刻。”对于曾共同经历一段残酷历史、而今又共同面对一个不愿直面那段历史的近邻中韩两国来说,近期建立“历史问题统一战线”的呼声似乎越来越高。

  全球民间联手推签名

  两国境外的华裔和韩裔力量率先取得联手,甚至海外华人大签名的“点子”都不得不提到韩裔组织的贡献。

  总部设在美国的华裔组织——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是这次海外签名活动的主要发起机构之一。该机构发言人丁元告诉本报记者,签名活动实际从去年就已经开始策划了,而最初的灵感来自于去年一次在华盛顿的聚会,在那次聚会上,一些负责为慰安妇和劳工伸张正义的韩国裔民间机构透过他们在华盛顿地区的负责人提出搞签名活动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包括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在内多家相同宗旨的华裔组织的响应。

  就在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于2月28日在旧金山宣布签名活动开始的同一天,韩裔社团也加入了从洛杉矶开始的签名活动的宣传。华裔和韩裔力量在两国境外的联手实际使得两国国内的民间力量进入“同一个战壕”。

  据韩国联合通讯社3月24日报道,已经有6万多名韩国人在由世界韩裔、华裔等社团共同发起的“征集百万签名反对日本申常”的请愿活动中签名,尽管签名人数还不是很多,但显示韩国人已经加入到反对日本“入常”的国际请愿活动中。韩国国内反对日本申请常任理事国的活动也开始活跃起来,3月28日,24家市民团体联合发起签名活动,他们的目标是征集到一百万个签名,并开通了自己的主力签名站点www.vetojapaneseunambition.org。韩国《朝鲜日报》称,这些团体也正在寻求与美国和中国负责组织签名的市民团体进行合作。

  在接受采访时,丁元想起一位参与签名运动的韩国人士的话说,“开始我们只是一条小溪,慢慢地我们汇集成为一条小河,然后我们力量逐渐壮大,汹涌澎湃,势不可挡,现在我们是爆发的海啸!”

  国际化诉求不谋而合

  韩国政府3月23日决定,在国际会议上提出日本历史教科书歪曲历史的问题,比如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和其他国际会议等场合。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也发出了将日本历史教科书歪曲历史问题国际化的声音。《人民日报》3月25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韩国将日本教科书问题国际化,无疑是对日本右翼势力挑衅行为的一个有力回击,是一个十分必要的举措……就当前的形势看,教科书问题似难以在双边关系的范畴内获得妥善解决,因此,把这个问题从双边范畴推升至国际层面,争取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应当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其实,早在2001年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事件中,中韩双方就有过在此问题上结成“统一战线”的机会。“在包括历史教科书在内的对日历史问题上,声援韩国实际等于声援我们自己”,中国朝鲜史研究会秘书长李敦球对本报记者说。

  “在古代,中国形容中韩(朝)关系是‘唇齿相依’和‘唇亡齿寒’的关系。从明朝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到20世纪初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东北亚传统秩序中的“常数”,是中韩(朝)联盟以制止日本向亚洲大陆的扩张,”曾主张中国应该在舆论上支持韩国政府对亲日历史进行调查的李敦球认为,出于策略考虑,中韩之间可以先通过新闻舆论层面和学术层面进行沟通,以非政府组织形式建立“国际联盟”,这个联盟包括朝鲜在内。

  香港媒体近日评论,2005年可以说是中韩两国的对日斗争年,中韩两国如果不能有效利用这一天然的机会,迫使日本直接面对其模糊历史观的后果,那么今后后,中韩两国面临的处境将更为艰难。在这方面,中韩两国有必要适度联手,共同研究针对日本的策略。李敦球建议中国应该主动起到协调的作用,他说中国在六方会谈上已经体现了它在东北亚的这种能力,中韩(朝)如果能够在此问题上协调起来,对中国的战略利益是件好事,“千万不要受到韩美日框架的制约而自缚手脚”。

  相关专题:日本教科书美化侵略史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