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扎龙湿地火灾:丹顶鹤故乡的人鹤冲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6日15:35 新华网 | ||||||||
这是2004年11月初记者拍摄的扎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所在地人工饲养的丹顶鹤。 3月25日下午2时30分左右,在扎龙自然保护区齐齐哈尔境内的克钦湖附近突起大火。 3月25日,一名在扎龙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居住的农民从一片过火的苇塘里抢运出未被燃烧的芦苇。 3月24日,扎龙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大火仍在燃烧。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崔峰、呼涛 年过六旬的王玉霞老人在扎龙湿地已经生活了30多年,她清楚地记得自己年轻时湿地的景观:水草丰美、芦苇排立、百鸟低飞、流水潺潺。那时候,有几百对丹顶鹤每天和她一起迎接朝阳。翩翩起舞的鹤鸟,在她的心中代表着如意和吉祥。
可如今,湿地内居住的人越来越多,苇塘逐渐干涸,仅剩下的几对野生丹顶鹤也因为刨食粮食激起了人们的不满…… 当人类更多地关注经济和生态和谐的时候,扎龙湿地的丹顶鹤却面临着人鸟争食、荒火连绵、缺吃少喝甚至家园被毁的威胁:严重干旱和人们用火不慎,致使扎龙湿地连年着火,其中2001年的大火从头一年秋天烧到了第二年春天。今年3月底,扎龙湿地再次火光冲天,经过7个昼夜才被扑灭。干旱的湿地黑灰飘舞、难觅鸟踪。 湿地,鹤靠它栖息、人靠它生存 今年3月24日,当大火在扎龙湿地的杜蒙县小六队屯附近熊熊燃烧时,这里的村民都忙着向外抢运芦苇。当地农民生产用火引发的这次火灾,使不少村民的苇垛化为灰烬。 一名村民说:“我通过私人关系借来一辆消防车保护苇垛。这么大的火咱也救不了,再者说了,烧不烧到丹顶鹤和咱啥关系啊,鹤不知道是谁的,但苇子是我自己的,烧苇子就是烧我自己的钱啊!” 烟筒屯镇几名干部望着大火束手无策:“出于对丹顶鹤栖息地的保护,我们应立即组织人力扑火,但现在想调集村民扑火是非常难的事情,凡是能到火场去的,大多是为抢苇子!” “我们也是没办法啊,全靠这点苇子挣钱呢。如果把芦苇全烧了,我们就没钱买粮食,连人的生活都维持不了,还保护啥鹤啊?”王玉霞老人说。 由于历史原因,扎龙湿地内分布着50多个村屯,仅在湿地核心区内生活的农民就有4000多人。多年的生产活动破坏着这里的生态环境。湿地苇场工作人员孟宪章说,这里的农民主要经济来源是收割苇草、捕鱼和把岗地的草原垦为农田种植农作物,是典型的“吃资源村”。 一名叫姜喜富的湿地工作人员慨叹:“现在,来这里栖息的野生丹顶鹤已经不多了,扎龙湿地之所以还有‘丹顶鹤故乡’的美誉,靠的是管理局所在地人工饲养的百余只鹤‘撑门面’。鹤需要苇子做窝,人把苇子割光卖钱;鹤需要有水栖息,人却因为交水费问题争论不休,几年不补水;鹤以鱼虾为食,人抢先一步,把大鱼小虾捞来卖钱或者当了下酒菜……我们也知道省里有《湿地保护条例》,但我们这些人得活着吧,所以只好每天在违法中吃饭、睡觉。” 冲突,管理博弈中的体制之痛 “不要总为鹤鸣不平,这东西有时候也祸害人啊!”农民李志刚对此愤愤不平:“刚种下的玉米籽,被鹤刨出来吃了,秋天没有收的玉米棒子,也被吃了个乱七八糟。这块湿地在没成为保护区之前我们就在这里居住,凭什么让我们给鹤腾地方?”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李长友告诉记者,鹤是机警的动物,尤其在繁殖期,它们常常为了躲避人的干扰而在沼泽中游荡,甚至推迟繁殖期。每年村里人割苇子,就像剃光头,鹤想找个筑巢的地方都不容易,只能栖息在稀疏幸存的苇子里。有人还在繁殖区内搭窝棚、捕鱼、放牧,这些活动对鹤的影响最大。另外,严重缺少鱼类及水生浮游生物迫使鹤改变了食物结构,刨食粮食也是迫不得已。这或许是鹤与人相争的一种形式吧! 他说:“人与鹤的冲突其实只是表面现象,而多方管理、相互博弈形成的体制之痛是扎龙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深层次原因。”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庆(林甸、杜蒙两县)等市县的交叉地带。因为当初设立保护区时没有考虑行政区划,使得扎龙如今正陷入“到底归谁管、怎么管”“应该设立几个管理局、设在哪里”等问题的困扰之中。一些影响人鹤和谐的诸如资源归属、湿地补水、核心区移民等问题的解决也因此搁浅。 李长友说,现在的管理局设在齐齐哈尔市,但设立保护区时却规定了“三统一两不变”原则,即统一保护、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行政区划不变、资源隶属关系不变。管理局工作人员可以到湿地所跨其他县境内实施保护鹤鸟的职权,却无权管理那里的人和资源。扎龙在行政体制的划分下,被分成几大块,我们到哪一块行使职权,都得和当地村屯‘商量着来’,因为‘扎龙既是我们的,又不是我们的’。” “以补水为例,湿地上游自然供水河流被所在县修成水库,全部截留。目前只能靠引嫩江水灌溉湿地,但需要花水费,湿地所在的各县市都因为‘扎龙不完全是我们的’而不甘心掏这笔钱,管理局又拿不出,只能看着湿地变‘旱地’,进而引发大火吞噬苇塘。” 哈尔滨工业大学公共部门经济学研究专家梁雪峰指出,多方管理不仅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还体现在对资源的一种损耗。从产权角度分析,扎龙虽然划定了保护区,表面上界定了产权,但实质上扎龙湿地还是一块“公有地”,人们可以随意到湿地上割芦苇、捕鱼捞虾,而眼看着湿地逐渐退化不必负责。人和鹤都有进入湿地分享资源的自由,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鹤又怎么能竞争过人呢? 扎龙,呼唤人与自然和谐 为彻底解决扎龙湿地人与自然冲突的问题,黑龙江省有关部门正着手扎龙湿地管理体制改革,期待通过逐步理顺产权关系,明确权责,为扎龙的和谐发展创造环境。 有一种改革方案提出,在齐齐哈尔市和大庆市各设一个管理局,然后在省林业厅设立一个协调机构,以“分家”的形式明确各自的产权范围。此意见大庆市赞同,齐齐哈尔市反对,最终方案一直没有出台。 据了解,齐齐哈尔市一直称自己是“丹顶鹤的故乡”,借助丹顶鹤的“城市名片”,他们在去年赢得了中国“魅力城市”的美誉。宣传片中,美丽的丹顶鹤展翅飞过城市的高楼大厦,其和谐的景象吸引着旅游者和投资者的目光。同样,位于大庆市管辖区的杜蒙、林甸等地也“深深眷恋着这块湿地”,杜蒙县位于湿地内各乡镇农民每年卖芦苇的收入占总收入的1/3强;林甸县也发现了丹顶鹤带来旅游等巨大经济效益。双方因此对“管理局”的问题各不相让。 经济研究学者梁雪峰认为,多方争夺的结果使扎龙仍处于产权残缺的状态下,所有人争先恐后追求各自利益将加速湿地消亡。因为公有地是谁都可以使用的,收益是自己的,而问题却可以留给别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马建章说,丹顶鹤栖息地离不开水、食物和隐蔽所,但目前扎龙湿地内,因为人类的频繁活动和干预,这三方面条件都不好,如果环境继续恶化,不排除丹顶鹤改变迁徙习惯和另择栖息地的可能。 在湿地生活的一些农民和育苇场职工说,2001年大火后,丹顶鹤改变了生活习惯,提前迁徙,如今有的鹤正越过扎龙飞往俄罗斯和日本栖息。 马建章院士说,在国外的自然保护区,人们可以为保护动物让出自己的空间和利益,虽然中国的管理部门和老百姓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但也不能单方面考虑经济利益,或者只考虑本地区、本部门和个人的利益。和谐社会应该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人鹤之争是对和谐最大的破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