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央视记者走访万隆会议历史见证人(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2日18:02 中央电视台

  专访见证人姚力

  记者提问:“中国当时为什么要参加‘万隆会议’?”

  姚力(时任国务院周恩来总理秘书):“当时中国和亚非国家建交的只有7个,很希望多交朋友。周总理当时给印尼著名的《南华》画报的题词也说明了中国的愿望”

  解说:为了搞清楚上个世纪50年代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究竟处于什么地位,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对这次大会意味着什么,记者首先乘上了从香港前往澳门的客轮。我们此行所要寻找的人叫司徒眉生,这位老先生当年不仅是印尼《新报》的记者,后来成为苏加诺总统的助理和中文翻译,而且当年也是万隆大会秘书长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对“万隆会议”召开之前的历史背景可以说十分了解。

  (司徒眉生)

  当时亚非国家对中国并不了解,有的国家确实反对中国参加;苏加诺总统当时特地让我(司徒眉生)把这个背景告诉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的黄镇大使,为的是让中国早有思想准备;

  苏加诺总统坚持要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他明确指出: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中国不参加“万隆会议”,这个会就毫无意义!

  解说:“万隆会议”和如今留在印度尼西亚的人文遗迹,50年后对探询者依然充满着魅力,因此为了制作纪念万隆会议的电视节目,中央电视台记者4月初,一方面在香港开始了紧张的采访,另一方面也在梁思谋夫妇的陪同下来到了印尼。

  记者:“1954年12月底,在茂物,五个主办国召开了第二次筹备会议。会议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商讨召开万隆会议的目的,二是解决是否让中国代表团参加的问题。这就是当年筹备会的旧址。”

  解说:茂物,距离雅加达80公里的一座小城,万隆会议二次筹备会在这里举行,这对于决定大会的召开和中国参加具有特殊的意义,而鲁士兰·阿卜杜加尼是当年“亚非会议”的秘书长,由于记者在印尼巧遇了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司徒眉生先生,在他的引荐下,我们很快见到了这位九十二岁高龄了的历史见证人。

  解说:由于苏加诺总统和缅甸总理吴努的坚持,茂物会议最终做出了邀请中国参加会议的决定。这样,1955年4月18至22日,中国代表团得以全程参加了“万隆会议”,并从此掀开了新中国外交历史上的新篇章。

  解说:万隆会议如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半个世纪,就在中国和海外许多地方都在纪念这个划时代的历史盛会的时候,香港“万隆友校会”隆重纪念“万隆会议”50周年的大型纪念活动也在香港拉开了序幕,在这个纪念活动上,我们不仅看到了许多历史见证人,听到了他们对大会难忘的记忆,也了解到了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并为了使大会最后取得成功曾经经历了怎样艰辛的历程。

  康岱沙(时任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研究室主任):“那时候真是太紧张了。在会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大多数代表都同意‘和平共处’,可是也有一些国家鼓吹帝国主义的军事集团,也就是反对‘和平共处’”。

  解说:由于对坚持共产主义的新中国不甚了解,加上帝国主义反华势力的有意挑唆,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一开始就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致使周恩来在19号下午的第一次发言中,上来第一句话就首先声明:我们不是来吵架的。”

  记者:“总理为什么一上来就那样说——‘我们不是来吵架的’?”

  姚力(时任国务院周恩来总理秘书):“因为他们吵架了,批评我们,如果我们反批评不就吵架了吗?我们不同你争。”

  解说:万隆会议第一天的大会发言,一些代表就宗教信仰、双重国籍等问题对中国展开了责难。

  记者:“当时总理听了这些攻击不生气吗?”

  黄书海(时任中国驻大使馆印尼翻译):“总理知道这些国家是受了美国的挑唆,这些国家不是我们打击的对象,如果中国和他们吵会就开不下去了。

  解说:按照万隆会议的日程,中国代表团的发言本来是被安排在前面,但是为了更多地听取不同意见,周恩来特请大会批准将中国代表团的发言放在尽可能靠后。同时根据会场出现的新情况,总理19号下午的发言并没有采用事前已经准备好了的发言稿,而是临时起草了一篇补充发言,这篇‘补充发言’不仅简短,富有针对性,而且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崭新说法。

  黄书海(时任中国驻大使馆印尼翻译):“总理发言后引起全场沸腾!热烈鼓掌!”

  解说:梁凤翔,1955年印尼《生活报》的记者,当年曾全程参加了亚非会议的报道,对于总理在第一次发言后各国媒体的热烈反应至今仍记忆犹新。

  梁凤翔:“当时各国记者马上都冲出去到电报房和电话房抢着发消息,我记得美国的一个记者也说,总理的发言平静而有理——”

  解说: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第一次发言坦诚、智慧,他的出色表现和政治家的个人魅力使亚、非29个国家很快了解了中国,他所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口号不仅使每一个与会代表都表示赞同,而且这个口号一经提出,立即驱散了一度在万隆会议上空凝聚起来的阴云,更为后来大会绕开争吵、避免分裂起到了扭转方向的作用。

  司徒眉生:“求同存异四个字挽救了万隆会议。当时苏加诺总统最为周总理担心,但是后来听了总理的发言,看到会场上的热烈反应,苏加诺总统对秘书长说:他‘心头的一块大石块才落了地’。”

  解说:万隆,与50年前同样的季节,50年后这里绿树依然青翠,空气依然清新。

  “万隆会议”的主会场——“独立大厦”原名刚果利亚剧场,1945年印度尼西亚独立前,这个剧场一直是专供殖民者使用,所有印尼人都不得入内。2005年4月中央电视台记者来到万隆,当大厦的负责人听说我们是特意从中国赶来的,不仅友好地让我们进入了大厅,而且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微缩会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万隆会议29个国家当年使用过的国旗,总理当年上台发言的讲台,以及这部当年用来拍摄新闻记录片的老式摄影机。

  美丽的万隆并没有因为半个世纪的风雨而减少了容姿,然而当人们把记忆重新拉回到50年前的会场,当年的血雨腥风又仿佛扑面而来。

  记者:“如果说万隆会议曾经出现过危机,一共有几次?”

  黄书海(黄书海——时任中国大使馆印尼翻译):“一共有三次。”

  康岱沙(时任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研究室主任):“整个亚非会议全过程,每一次遇到破裂,关键的时候周总理就以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做工作,他提出亚非国家讨论世界和平和合作问题,为什么不可以撇开不同的意识形态、国家制度?以和平、合作为共同基础?这样我们就能够达成协议,组成保卫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真是影响了与会代表,这个思想一直贯穿了全过程。

  解说:1955年4月22日以后,万隆会议已经进入了分组讨论,此时个别代表突然并提出台湾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交给国际社会托管。面对这场突起的风波,23日上午,中国总理周恩来在有五个发起国及菲律宾、泰国、中国组成的8国代表团团长会议上由发表了简短的声明。

  黄书海(时任中国大使馆印尼翻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声明,总理所了三句话。第一,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第二,中国不愿意和美国打仗;第三,中国愿意就解决中美关系问题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

  解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不断地平息着有可能导致会议破裂的一波又一波浪潮,始终坚持亚非人民应该团结起来,在“求同存异”的出发点上寻找和平与合作的路径。周总理的每一次发言并不是没有原则,而总是恰到好处地发挥了灵活性。

  康岱沙:“总理做人的工作真是太辛苦了”

  记者:“您说的做人的工作是指什么?”

  康岱沙:“会上出现问题,总理就下来做工作,心平气和地和大家交谈,很多反对派就最后采纳了中国的意见。”

  解说:经过会上、会下的努力,周恩来和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赢得的信任越来越大,而就在会议即将结束,将要诞生29国联合公报之前,一些代表因为公报的措辞又引发了争议。

  黄书海(时任中国大使馆印尼翻译):“比如有人说“和平共处”是你们共产主义国家使用的名词,他们不愿意接受,想避开。”

  康岱沙:“大会明天就要闭幕了,总得有个东西吧?是否能够顺利闭幕,当时大家都捏着一把汗。

  黄书海:“总理就说那好啊,我们可以换一个说法,采用联合国宪章中所提出的“和平相处”。

  解说:万隆会议通过中国代表团和其他主张和平与发展国家的共同努力,最后终于诞生了一个29个国家一致同意的《十条原则》,这份划时代的《联合公报》完全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中国代表团、特别是周恩来总理为大会取得成功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因此就在会议刚刚结束的4月25日傍晚,黎巴嫩大使来到周总理的住地,感慨地对总理说:“总理先生,我想我可以说,这次会议你赢得了每一场战斗的胜利。我们有机会看到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办事的,而且我们发现你们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围绕着你们的神秘性部分地消散了。”

  解说:“万隆会议”是亚洲、非洲从此改变命运的一次历史性盛会,中国代表团为大会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是国际反共势力为了阻挠这次大会的顺利召开,启动了种种暗杀计划,其中4月11日,中国政府包租的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 飞机,在主要搭载了出席亚非会议的中方工作人员,自香港飞往印尼的途中,突然爆炸,机上11名乘客全部遇难,这给尚未召开的万隆会议带来了极大的恐怖威胁。

  记者:“要暗杀周总理是不是就是为了阻挠周总理去万隆?”

  庄世平(时任香港地下党员主要领导):“对,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有声音了,强大了,要反攻大陆叫嚣不就没有了可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