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介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实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6日11:35 中国网 | ||||||||
2005年4月26日,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是发布会实录: [杨扬]: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今天我们请来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先生和国家文物局副局
[周和平]: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很高兴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见面。长期以来,新闻界的朋友们对于我国文化事业给予了很大关心和支持,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这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我国非物质文化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 它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并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人类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周和平]: 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世纪中叶,我国政府组织文化工作者对部分传统文化遗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使许多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抢救。1979年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共同发起“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撰工作。截止2004年底298部省卷已经全部完稿,并已出版224卷近4亿字,保存了大量的珍贵艺术资源,这项工作被海内外誉为当代文化建设的“万里长城”。 1997年国务院发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对传统工艺美术作出明确的规定,通过建立国家评定机构,保护了一大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命名了200余名“工艺美术大师”;国家还成立了“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振兴昆曲指导委员会”,从今年开始设立专项资金,实施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一批具有悠久传统、民族风格和地方艺术特色的乡镇,被国家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增强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鼓励各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研究和开发。 从2002年起,文化部、财政部等有关单位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对具有重要价值且濒危的项目进行抢救性的保护。 [周和平]: 目前已确定了国家保护试点项目40个,各省也相继确定了一批保护项目,不少地方政府通过制定地方政府法规,建立传承人命名活动,为传承活动和人才培养提供资助,鼓励和支持教育开展普及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活动,规定有条件的中小学将其纳入教育教学内容等多种措施,卓有成效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最近,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的精神,履行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义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家名录,确定“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意见》指出,国家将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摸底工作,通过建立代表作名录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 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意见》要求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由文化部牵头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同时,广泛吸纳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相信《意见》的印发必将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物质遗产保护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今天国家文物局的张柏副局长也出席了发布会。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你讲话中提到要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家名录体系,为什么建这样一个国家名录体系?申报的标准是什么?怎么样进行申报? [周和平]: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56个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特点是多元一体,由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应该说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连接民族之间的纽带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础,也是维护我们的国家身份和主权的依据。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所以保护好这份珍贵的财富是国家和公民共同的历史责任。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意义重大。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所以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是刻不容缓。 世界各国对于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都非常重视,许多国家设立了国家名录,使本国、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我们借鉴世界各国好的做法,同时也借鉴了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经验,准备在我国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国家级名录、省市县级名录。它是一种呈宝塔型的名录体系,一般县级应该比较大,往上应该越来越小,进入国家名录的是文化遗产更为丰厚的项目。 [周和平]: 国务院办公厅的《意见》中就如何建立国家级名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决定从今年起开始建立我们国家的第一批国家级名录。在建立国家级名录的基础上,带动省市县各级名录体系的建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