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珠江口成为仅次于渤海湾全国第二大污染海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10:57 南方都市报

  珠江口海域快要“死”了。

  广州市海洋地质调查局承担的珠江三角洲近岸海域海洋地质环境调查表明,珠江口海域约有95%的海水被重度污染,剩下的5%也是中度污染。

  从去年开始,珠江口已经成为仅次于渤海湾的全国第二大污染海域。

  虎门镇沙角电厂附近海域是珠江口海水污染最为严重地区之一。如果不对这个区域的海洋污染进行有效治理,可能会无鱼无虾,成为中国的“死海”。

  谁污染了珠江?珠江入海口黑水变清又需要多少年的等待?还有没有希望?

  答案尚不明晰。

  起了鱼网,陈奴飞快地从6米多高的梯子上滑了下去,拉过竹筏,跳上去,挥动一支4米长的捕鱼杆,迅速向20米以外的鱼网荡去。9根碗口粗细的竹子扎成的筏子在海面上颠簸不定。冲到鱼网下,挥动捕鱼杆,他变换着身姿,照准了鱼儿,一杆一个准。但是水太浑浊了,鱼儿看不清楚,有些时候他要先拉一下鱼网,让网浮出水面才能看得见网里的鱼。

  十几年前,在虎门镇沙角的海边,陈奴一网能捕400多斤鱼。2005年4月11日下午3点钟,这次他捕到的鱼不到2斤,最大的也只有半尺长,只有拿回家去喂狗了。

  这是他下午第3次起网,前两次总共只打了4条小鱼。抚摸着手上被鱼网捋破的伤口,56岁的老渔民看着大海,满面忧愁。

  由于珠江的污染,陈奴守在珠江出海口位置的海域已经极少能见到鱼了。现在打鱼,只能是勉强混个全家的饭钱和喂狗的食物。

  从陈奴所在的沙角电厂附近到珠江入海口的标志——虎门大桥很近,陈奴说他算是珠江入海口第一位渔民,他这里已经算好的了,再往上游,20公里左右的珠江里面没有动物。

  20公里黑梦

  放生的泥鳅、黄鳝和鱼,没有能够活下去的。从虎门大桥往上游的这20公里成了一段死水

  从入海口往上游,用不了几分钟就到了太平水产农贸码头。

  太平水产农贸码头停的船很少了。其中一船主人姓何,湛江人,40岁左右,卷着裤脚,喜欢抽水烟。

  “现在愿意来这里送鱼的船少了。”何先生的船能装得下20吨的鱼,在当地属于中型的。他一直做贩鱼的生意,从附近海域向渔民收购海鲜,然后再运到虎门出售给鱼贩。现在,东莞附近的鱼已经很少了,何先生不得不把船开到伶仃洋,到那里需要十几个小时的路程,一个往返往往需要两三天。妻子也在船上帮忙,孩子只能托付给亲戚照管,这让何先生感觉很不方便。

  另外,水质污染使船的寿命大大减少,零件需要经常更换,尤其是水叶。各种杂质和化学物使水叶磨损严重,前些年他一个水叶可以用两年,而去年一年下来他换了10多个。

  从太平水产农贸码头再往珠江上游大约200米,就到了已经废弃的新港码头市场。

  新港码头办公室还保留着,斗大的字还写在上面。但是办公室已经改成出售淡水鱼的商铺,周围再也没有往日热闹的痕迹。

  3年前,这里还是人来人往的当地最大海洋鱼类批发市场。每天从夜里11点半开始,就有从湛江、阳江开来的五六十只渔船蜂拥而来,岸上更是车鸣灯闪,商人们在忙着谈价装货,一直会持续到第二天早上。

  后来,养在生水舱里的鱼到不了珠江入海处就已经死光了,因为它们喝了含有重金属的水,用不了几个小时就胀死了。死鱼的价格是很低的,这个口岸就很少有渔船光顾了。灯火辉煌的景象再没有上演过。 

  但摆渡的情形一直继续着。摆渡的梁先生是虎门武山沙村人,做这个生意已经有十几年了。

  梁先生感觉近十年来,他摆渡的快艇码头附近污染最为严重。就连生命力最强的塘虱、泥鳅也都死光了,河边也有放生的泥鳅、黄鳝和鱼,没有能够活下去的。从虎门大桥往上游的这20公里成了一段死水。前几天梁先生看到有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把养的乌龟放在珠江边的小船里,两天之后,当小孩子再一次想起他的乌龟的时候,龟已经死了。梁先生说这是被污染的水呛死的。

  新港码头旁边正在建新港大桥,挖掘机把像墨汁一样黑的泥从珠江里捞出来,旁边建设工地上的工人们都捂着嘴笑着跑开了。工人说这段江的污泥一般有七八米深,都是黑臭黑臭的。(黑臭是水中氮、氧过量的结果,主要来源是生活用水的过量排放)

  在新港码头做淡水鱼生意的黄先生说,泥和墨水一样的黑,发着恶臭,即使把水抽干,再把清水灌进去,水也会立即变黑。夜里他常被恶臭憋醒。

  当地25岁以上的人都会回忆起自己在这条江里游泳戏水的少年时代,那个时候水是多么的清澈,他们是多么的快乐,而现在的珠江水就像染上恶疾的人一样让他们碰都不愿碰一下。“你把手放在江里面再拿出来,手都成了臭的了。”

  被污染改变的

  捕鱼的陈奴已经捕不到什么鱼了;而养鱼的苏植安一个冬天鱼塘死了60吨鱼,现在靠卖电厂的废煤灰赚钱

  陈奴半生勤苦,是孖闸村里年龄最大的渔民,他们家世代捕鱼,陈奴有一手捕鱼的好本事。

  陈奴有3个女儿一个儿子,6年前,16岁的二女儿因染上重病无钱医治死去。这几年,和陈奴一块儿长大的伙伴都抱上孙子了,陈奴看着眼馋,就想催促已经二十好几的儿子也赶快找一个媳妇。但是当他在雨天看到家里唯一的房子,雨水从房顶上滴滴答答地往下掉,就再没有开口。

  陈奴还有一艘小木船,能装得下一吨左右的鱼。但是这样的船对大海来说太小了,根本不敢到深海里去,在附近的海里转悠还是挣不了几个钱。

  凌晨3点多,陈奴和儿子驾船出海,在不远处忙活了两个多小时,打到了十几斤鱼,拿到附近的集市上去卖。因为近海域污染严重,海里的鱼都有一股机油味,价格压得很低,一斤只有两块钱左右。他今天卖了50元。

  贫穷使陈奴加紧时间挣钱。从集市上回来,已经是早上9点多钟了,老人匆匆吃了饭,催儿子开摩托车到外面拉客,自己便向海边打鱼的小木屋走去。早晨很少有当地渔民来打鱼,但陈奴除外,无论什么时候,海上都有他瘦小的身影。小木棚里面放着铺盖,他白天黑夜地守在这里等待鱼儿上网。

  鱼,陈奴的脑子里想的都是鱼,但是鱼儿偏偏不上他的网!陈奴叹口气:“其实这片海里没有鱼了。” 

  陈奴虽然老实,可并不笨,他知道是海水的污染让他没有鱼可打,没鱼赚不了钱,没有钱他的儿子就娶不到媳妇,没有钱他的女儿因无钱治病病死的惨剧可能还会重演。

  他是怨恨这片海的,但是他又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大海身上。他说:“工厂里的污水不停地往海里排放,我以后可怎么活?”

  相比陈奴,55岁的苏植安生活就好多了。只是出海口的污染让他哭笑不得。

  上个世纪90年代初,苏植安承包了300亩鱼塘,本来想着发大财,谁知刚进入1995年,鱼一条接着一条死亡,一开始他想这么多的鱼死一些也是正常,谁知到了下一年,一个冬天就死了60吨。苏植安白天不敢到鱼塘去,晚上才去捞死鱼。回忆起当年的感受,他无奈地笑道:“白天不敢去,就是怕村里人笑我养死了这么多的鱼。”

  水里面的重金属含量过高,生活在水里的鱼肚子胀得圆圆的,一条条浮在水面上,这让苏植安现在想起来都怕。一怒之下,他放弃了200多亩的鱼塘,现在只剩下40来亩,再也不敢用珠江的水,改用井水。但是井水也只能是尚能维持,也存在污染。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指出,2004年全国地下水97%受到污染,部分地区水质污染超标严重,且还在继续加重。

  苏植安说,井水也被污染了,鱼容易得霉菌病,还是不断地在死。养鱼对苏植安来说一直是亏本的,之所以还在坚持,仅仅因为家里祖祖辈辈都是渔民,现在海里捕不了鱼,养鱼还是要坚持——这是他现在跟渔民唯一的联系了。

  看煤灰的老王是江苏人,他说苏植安可是他们的大老板。这几年苏植安承包了沙角电厂的煤灰。沙角电厂把废煤灰排到海边的沼泽里,苏植安就叫人用机器把它们挖上来,然后卖给别人做水泥等。

  正是有了这笔可靠的生意,苏植安才能安心让鱼塘亏本下去,他也无所谓。

  当年的渔村现在捕鱼的人已经很少了,在沙角电厂附近的海边稀疏地分布着几间捕鱼的小屋,有些已经坍塌,已经很少有渔民来了。当地的渔民说,来捕鱼的就是在别处找不到工作的村民,除了捕鱼再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干。

 [1] [2] [下一页]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