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专题 > 正文

不畏阻力 连战坚持“登陆”(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11:12 东南快报
不畏阻力连战坚持“登陆”(图)
  从台商春节包机的实现以及江丙坤访问大陆,到此次连战访问大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间曾遭遇了重重阻力。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连战排除干扰,坚持赴祖国大陆访问呢?连战大陆行的路线选择又有何寓意呢?启航之路

  江丙坤首行“破冰”

  2003年1月26日上午8时52分,上海浦东机场迎来一架执行台商春节包机首航任务的客机。

  台商春节包机返乡是在两岸直接“三通”尚未实现、两岸无法进行空中直航的情况下,经过两岸有识之士共同努力最终成行的,首倡者是当时台湾岛内中国国民党籍民意代表、台湾政界知名人士蒋孝严。此后,在台湾的中国国民党有识之士对这件事大力持续推动,同时大陆对这项惠及两岸人民的举措也做出积极回应,最终促成2003年和2005年的春节台商包机。

  春节台商包机的成行,为两岸破冰之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气氛。通过增加接触、促进交流促成两岸和平成为大陆与岛内国民党有识之士的共识。2005年3月28日,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团“登陆”,这是1949年以来国民党首次正式组团到大陆访问,成为国民党高级领导人对祖国大陆开展一系列访问的开端。

  两因素促连“登陆”

  连战访问大陆前曾遭遇重重阻力,是什么原因促使连战坚持“登陆”呢?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助理朱卫东认为当中存在两大因素。第一大因素是大陆调整对台政策的结果。从胡锦涛总书记在3月4日提出的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以及此前贾庆林在纪念江泽民同志对台八项主张发表10周年的谈话可以看出,大陆采取了一些灵活务实、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对台政策。

  第二大因素可能是岛内因素,一方面是连先生本人一贯的主张是反对“台独”的;第二方面,连战在7月16日的选举中可能要卸下党主席的职务,此时他需要为了国民党今后的发展进一步确立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的政策;第三方面,是岛内民意的支持以及国民党上下的支持。行程寓意

  线路选择蕴含深意

  从4月26日到5月3日,连战将陆续访问南京、北京、西安和上海4个地方。8天4地的访问包括6项主要活动,给这次“世纪首航”赋予了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那么,这次对路线的选择有什么寓意呢?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助理朱卫东对此作了分析。

  连战访问首站选择南京,在南京的主要行程是拜谒中山陵,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说明连战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的国民党,他们是正统的国民党的传人;第二层含义是体现继承中山先生遗志,在中山先生的旗帜下寻求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出路。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连战将在北京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面,这开启了国共两党接触、对话的机制,实际上也开启了两岸对话的一个新渠道,建立了新的平台。

  连战将去西安,实际上西安之行是一次寻根之旅。连先生到西安寻根,表明他不仅是一个台湾人,更是一个中国人。

  最后一站是到上海,上海之行可以概括为“经贸之旅”。以经济促政治是现在发展两岸关系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为发展两岸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数字解读

  56年来国民党最高领导人首次“登陆”

  从1949年到2005年,56年,半个世纪的沧桑,旧时的恩恩怨怨已成为历史。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前天表示:“国民党与共产党曾发生激烈的冲突,甚至引发影响国际情势的内战,但‘国共和谈’是内战时代的旧思维,现阶段的两岸交流‘还能用内战时代的思维吗’?”他表示,愿为两岸和平略尽绵薄之力,开启台湾各政党访问大陆的通道。

  60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将再次聚首

  从1945年到2005年,一个甲子的轮回。60年前,1945年8月28日,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派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经过43天的谈判,国共两党于10月10日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60年后,中国国民党现任主席连战迈出历史性的一步,强调促进两岸和平是国民党的一贯政策,从来就没有改变过。(来源:央视《东方时空》)

  相关专题: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