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金牌工人董日中荣获全国劳模称号(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3日18:47 红网-湖南日报 | ||||||||
董日中正在操作数控车床。记者 陈湘机/摄 据《湖南日报》5月3日报道 今年4月25日,他在全省劳模大会上,代表500名劳模宣读倡议书,为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的誓言,回荡在三湘四水。 去年8月,他作为我省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仅有50人的专家、院士、高技能人才代表暑期活动,给湖南工人争了光彩。
他,就是新时代的“金牌工人”———全国劳模、湘潭电机集团特种电气产业部车工董日中。 学习使他成为一名知识型工人 董日中,湘潭电机集团一名普通的技工。学习,使他从技工到技师再到高级技师,成长为一名知识型技术工人;学习,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实现了他的人生追求。 2000年,湘潭电机集团下属分公司首次购进数控设备,出于对“洋设备”的强烈好奇心,他向公司自荐为技术维护员,随后如愿成为公司引进的第一台1米+3米的“日本法那克系统”数控卧车技术操作员。然而,当时在公司,数控领域还是一片空白。他本人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能不能操作好,他心里发怵。万一操作失误,导致几百万的设备受损,后果不堪设想。 没有经过培训的他,主动自学相关知识,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学习数控理论,把不懂的地方和疑难问题做好笔记,白天在数控车床上编程并不断地演示和试车,把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他找来翻译一点一滴地学习英文说明书,一项一项验证。他还抓住设备为期一周的安装调试的大好机遇,主动向外国专家请教。由于满脑子都是数控难题,晚上睡觉做梦都还想起某些技术难题,于是立马翻身起床把问题记录在案,以防早上忘记。通过勤奋学习,他很快掌握了数控车床的操作以及编程技术,并能独立进行产品的加工。现在,他已熟练掌握了“德国西门子810D、840D、802D”和“日本法那克20TA”数控系统车床的操作及编程。 董日中的师傅熊明福说,他的这个弟子最大爱好就是读书学习。自进厂以来,董日中除了工作,就是学习。为掌握计算机技术,1997年,他借了9000元钱,买了一台586台式大电脑,对着电脑学习电子技术和大型数控卧车操作及编程工作。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自学考试,取得了本科文凭,为自己夯实了理论基础。他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不断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在2003年湖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获车工第2名,同年参加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得车工第10名,并被集团破格聘为高级技师。 不仅善于认真学习,而且善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是他提高的诀窍。轧压电机的轴,由于规格种类繁多,在数控车床上加工每类轴时都需要编辑一个程序,特别是遇到只有单个的轴加工时生产效率反而不如普通车床。为了克服数控车床的这一缺陷,他对西门子810D系统的高级功能进行了仔细研究和琢磨,并对轧钢电机的轴类系列图纸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找出其共同点,发现利用810D系统的R参数编程技术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一需要,充分克服了数控车床对单件加工效率低下的问题,随后经过他整理提高使这一编程技术对各类轴产品的适应性更强。现在车间每月生产轧钢电机近30台,其中轴类的精加工“瓶颈”的解决为后序生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得到公司的充分肯定。 他先后共参加了集团公司12项新产品试制,攻克了8项技术难关,取得3项成果,为公司节约资金近100万元,由此被评为湖南省十佳“知识型职工”。 在攻克难关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在生产技术一线,董日中养成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着力发挥技能优势,当生产闯将,破生产难关。 大型设备操作精准度相当高,任何一项创新都要求精益求精,不能有丝毫偏差。在对数控车床进行革新项目上,他勇于探索,敢于突破,结合数控车床刀盘的特性以及产品的加工类型,用计算机CAD制图,自主创新设计了“T型刀排”、“数控车球面夹具”、“横刀具刀排”等18副辅助刀排夹具,使某重点产品的大型轴瓦在F1000数控车床上的首次加工获得了成功,保证了轴瓦的加工质量。同事们都称他为“神刀手”。 一般来说,一副车床轴瓦成本高达20万元,在一项国家高新产品试制生产加工过程中,董日中“火眼金睛”及时发现对方厂家提供的工艺图纸有问题,使一套8副轴瓦合金两端面与球面中心不对称,出现5毫米的误差,便及时向工艺员反映,大胆建议采取打开轴瓦划线补救轴瓦,但工艺员不同意:生产厂家提供的设计图怎么会有问题呢?董日中心里非常着急,经过反复摸索、反复验证,的确存在偏差。公司最后采纳了他的建议,避免了1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保证了该产品如期试制完成。 哪里有困难,有难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如某型国防装备车是集团公司承担的国家高新技术试制产品,曾被确定为参加建国五十周年的阅兵活动,但在试制的过程中,该车辆有“液压阀体”、“形接头”、“曲柄连杆”等12项关键零件加工质量要求高、难度大,成了影响这一工程的“拦路虎”。集团公司便将12项技术张榜公布,向全厂招募攻关能手。董日中一人就接了6项。他说,接了这一艰巨任务,一看设计图纸,心里直打鼓。他和现场工艺员一起组成攻关组,查阅大量资料,制订了多种方案。由于材料特殊,尺度精确,他小心翼翼,每天奋战12至13个小时,经反复试制,终于按期圆满完成了这一重大任务,保证了车辆按时交付部队。 一脸憨厚的董日中,一沉入数控车床领域,就如痴如醉,不断捕捉创造出灵感和智慧的火花。几年来,董日中共参与了集团公司12项新产品试制,担任车加工关键工序加工,独创5项新加工方法,配合完善了3种生产工艺。他设计的“削扁防振刀杆”技术目前在全公司推广,使产品功效和合格率大大提高。近3年,他完成工时13800小时,相当于完成5年多的工作量。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技术工人,他在攻克难关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平时,他处处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苦活累活抢着干,加班加点完成工作。他主动向周围同事传授技术,切磋技艺,从不保留。为了能更好地从技术上指导全班组的同事们,他编写了《机械加工操作规范》一书,与他们一起分析加工方法,使他们少走弯路,保证了产品质量,也激发了周围青年工人学文化、学技术的积极性,在公司形成了比技术、争先进的浓厚氛围。 令他高兴的是,他这些年带出了6名徒弟。其中沈建华、林向两名徒弟,还成为了数控设备操作的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