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专题 > 正文

连去宋来:破冰之旅后的搭桥之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5日08:22 南方日报

  本报讯 (记者/梅志清 通讯员/李汉荣) 虽然是五一长假,但中山大学新近成立的台湾研究所的专家教授们却仍旧忙碌。连战的“和平之旅”带着圆满的结果刚刚离去,今日,宋楚瑜又将率领亲民党代表团接踵而来。对于希望能介入当下事件进行积极研究的台湾研究所来说,这真是难得的有利时机。连去宋来,对于大陆、对于台湾意味着什么?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甚至整个世界格局又将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昨日,笔者采访了该所的三位专家。

  执政党直接沟通并非不可能

  国民党率先打破两岸僵局,亲民党乘势而上,他们虽不是执政党,但在岛内“朝小野大”的情况和压力下,民进党不可能无动于衷——曹天忠副教授

  政党在现实政治生活,特别在两岸当前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两岸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亲民党和民进党的态度与智慧。

  如果说,国民党进行的是破冰之旅,那么,亲民党此举则是搭桥之行。一方面搭本党与中共关系之桥,提升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则有替两岸执政党搭桥铺路之兆,故而不妨称之为“双桥”之旅。

  在两岸政党格局中,亲民党地位特殊,为各方所接受。在岛内,它的力量虽不如积怨甚深的国民党和民进党,但因为与前者同源,且秉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党之间有某种程度的默契;又因为其与民进党虽有过节,但能达成谅解,有所谓“扁宋”十点共识,故能在国民党、民进党之间扮演调停人和联络者的角色。

  在两岸执政党关系上,共产党与民进党由于对“九二共识”分歧明显,不可能直接对谈。亲民党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且与民进党有上述共识,可以在两岸执政党之间传递橄榄枝。宋楚瑜祖籍大陆,生长在台湾,素有政声,在目前各党之间进行循环沟通的条件得天独厚。此次搭桥之行的路线与连战大同小异,预示亲民党在与大陆直接搭桥层面上,除欲与国民党争衡外,更想在两岸执政党双方之间间接架桥铺路,别开生面,为人所不能为。

  随着岛内在野党陆续登陆成功,有可能推动两岸执政党进行直接沟通。国民党率先打破两岸僵局,亲民党乘势而上,他们虽不是执政党,但在岛内“朝小野大”的情况和压力下,民进党不可能无动于衷。台湾实行的是选举政治,民众意向往往是各种选举胜负的晴雨表。民众对连战访问成功反映强烈,民意调查支持率上升到66%,另有近六成民众要求执政党积极跟进。面对前次“总统”选举的侥胜,“立委”选举的败落,年底市、县长的角力,民进党的对岸政策不能不有所反映和调整。

  在岛外,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以高票通过的反分裂法为底线,有力地威慑着“台独”势力,加上国际主流国家的反对,使其活动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共产党对民进党的态度更加开放,后者也作出积极回应。宋楚瑜认为,“扁宋”十点共识与胡锦涛的四点建议,至少在四个方面存在着交集:互相尊重,维持现状,和平解决歧见,讲诚信和说话算数。可见,两岸之间的共同点正逐渐增大。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预测,两岸执政党之间建立直接的沟通平台并非不可能。在此基础上,如果再接再厉,两者之间的沟通,甚至超出党际范围,签定具有实质性的两岸和平协议,亦未可知。果真如此,亲民党此行,当有不容忽视的承前启后之功。

  破冰不易 融冰更难

  两岸民众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使向往和平的民愿形成更为强大、更为持久的暖流,尽快消融海峡之间的“坚冰”——何文平 博士

  海峡两岸的冰垒是历史上的分歧造成的,而今两岸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恰若一股暖流,正在消融半个世纪以来的坚冰,势不可挡。国共两党领导人“依民愿超越政党分歧”的政治智慧深得民心。

  在近60年的对立、分隔甚至敌视之后,“破冰之旅”、“和平之旅”都非易事,需要非凡的勇气与胆识。国共两党存在着分歧是客观的事实,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但是,回顾历史也可以发现,国共两党在历史上的携手合作,都是在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大前提背景下,对政党分歧的超越。这次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60年后重新握手,同样吸纳了历史的智慧,从两岸人民利益出发,本着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以两岸同胞的福祉为重,求同存异,共同开创美好未来的胸怀与诚意,共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破冰不易,融冰更难。连战之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累积了半个余世纪的隔阂,并非朝夕之间就能彻底打破、消失。台湾执政当局应该正视民愿,尽快回到顺应潮流的轨道上来,以尊重与实现民愿为己任,切实推动两岸和平对话的进程。在这点上,我们也希望即将到访的亲民党代表团能将“破冰”的效果进一步扩大。

  更为重要的是,海峡两岸的民众,需要进一步加强互动,加强了解,加强合作与交流,使向往和平的民愿形成更为强大的、更为持久的暖流,尽快消融海峡之间的“坚冰”。过去,许多人为的障碍,使两岸人民隔离得太久,隔膜很深,甚至造成情感的伤害,连战主席在拜祭祖母墓时的一番感言,相信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有伤感。从大陆的角度而言,我们不仅要注意台湾的政治、经济,加强经贸合作,也要研究了解台湾社会,听台湾民众所说,看台湾民众所行,思台湾民众所想,从台湾经历过的历史中,理解台湾,理解台湾民众的生活与感情。只有这样,两岸民众才能更好地在彼此了解的基础上彼此理解、信任与支持。

  美国赞成两岸对话意在维持现状

  美国陷入伊拉克两年有余,至今不能全身而退。在朝核与伊核问题变得炽热起来的同时,美国不希望“台独”势力出来添乱——朱卫斌副所长副教授

  连战的大陆行不仅是国共两党和两岸关系中的大事,也必然会影响到两岸与美国的互动关系,因此引起了美国的高度关注。检视美国官方对于此事件的态度,可以发现,它有一个从谨慎支持到正面肯定的过程。

  在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团赴大陆成功进行“缅怀之旅”后,美国对即将登场的连战大陆行表示了审慎的支持态度。4月6日与19日,美国负责亚太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薛瑞福两次提到,“两岸间有对话总比没有好”,希望大陆同时与台湾的执政党民进党对话。语调显得相当谨慎。但20日美国却改变了口风,声称乐见连战访问大陆。国务院副发言人埃雷利在答记者问时一连用了“赞许”、“欢迎”、“正面”三个字眼来形容国民党的大陆行,显然比前一天美国副助卿薛瑞福的相关谈话更有肯定的意思。美国态度转变的原因,在于它了解到连战的大陆行不会出现美国忧虑的情况。

  一开始,美国的疑虑主要有三点:一是两岸关系会否因此发展得过快,导致急统?二是会否导致岛内党派之争失控?三是会否妨碍台湾对美军购案的通过?在获得了国民党方面的相关解释与承诺后,美国才改变了对连战大陆行的迟疑态度,转变为积极肯定。

  美国对台海两岸的政策是维持现状。为了达成维持现状的目的,美国既反对大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又不支持台湾走向独立,并主张两岸对话以缓和台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对于岛内政党与大陆之间的沟通,美国认为有助于缓和台海的紧张局势,故予以支持。

  美国虽赞成两岸接触、交流、对话,但并不希望两岸关系朝统一的方向急进。国民党虽赞成“一中”原则,但并不赞成“一国两制”,而是主张维持现状。当然,美国会掌握分寸,防止两岸接触导致统一进程的加速。美国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台湾各种政治势力的联系,就是要保证能有效掌控整个局势,避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完全落入大陆手中。

  当然,从更广阔的国际背景来看,美国在台海制造缓和气氛,还在于它不希望台海局势失控导致美国全球战略陷于被动。美国陷入伊拉克两年有余,至今不能全身而退,诸多精力、资源受到牵扯。伊朗核问题也令美国深感棘手,它的解决需要中国的积极配合。至于朝鲜核问题,美国更是指望中国发挥关键性作用。在朝核与伊核问题变得炽热起来的同时,美国不希望台独势力出来添乱,因而鼓励台海两岸展开对话以降低发生冲突的危险。

  链接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

  1942年6月出生,湖南省湘潭县人,家中长子。

  1949年随父去台。自认童年时代是个“木讷、内向的孩子,学业成绩乏善可陈”。

  196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

  1966年赴美国深造,并于1967年获加州柏克莱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学位;1971年获天主教大学图书馆系硕士学位;然后又到华盛顿乔治城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

  1974年,返台任“行政院简任秘书”,蒋经国英文翻译。

  1977年,出任“新闻局副局长”。

  1978年,蒋经国任“总统”,宋楚瑜也随之前往“总统府”任“秘书”。

  1979年蒋经国任命宋楚瑜为代理“新闻局长”。在此期间,台湾发生了台美“断交”、“中泰宾馆事件”、“美丽岛事件”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宋楚瑜则成功地充当了台湾当局代言人的角色,其驾驭媒体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受到蒋经国的赏识,1981年被选为国民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1993年3月,出任台湾“省主席”。

  1994年12月,以470万票(60%的支持率)的超强民意实力当选为台湾第一任“民选省长”。任职期间,宋楚瑜走遍了台湾309个乡镇探查民情,解决基层问题,不但获得大多数民众的认同和喜爱,也培养了广泛的人脉关系。

  1996年底,向国民党高层递交辞呈,被连战慰留;坚辞不准后,以“请辞待命”的方式做完了剩下的两年任期。

  1999年,与国民党决裂,以独立参选人身份参加“2000年总统”选举。“大选”落败,组建亲民党。

  “破冰之旅”回响

  台湾舆论

  八天七夜,从量变到质变

  新华社香港5月4日电 连战自大陆“和平之旅”返回台湾后,台湾媒体4日纷纷报道连战此行带给台湾的变化,认为此行成功扭转了两岸的氛围,并显示了台湾渴望两岸和平的主流民意。

  《中国时报》社论《连战的大陆行为两岸关系改变些什么?》表示,任何有前瞻视野的人,大概都会肯定,两岸关系经过了这“八天七夜”之后,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社论说,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连战此行确实成功扭转了两岸的氛围。此时此刻的两岸氛围,是和平、交流的倡议此起彼落,这个氛围的转变,正是从连战踏进大陆之际开始的。

  社论认为,连战此行也测试出了台湾目前的主流民意,就是渴望两岸和平。台湾当前民意所企求的两岸“现状”,不是“敌意对立”的现状,而是“和平互动”的现状。

  《中时晚报》3日社评《质变已经来临》指出,眼下,两岸关系与统独对立的思维模式,已经由“量变”,产生了“质变”。主张两岸关系要走缓和道路的泛蓝,得到更多民意支持。社评说,最重大的质变,无疑是台湾的人心。整个人心期待的,是两岸大和解,互助互利,而不是再搞对立冲突。

  中国国民党的《中央日报》表示,连战此行最具重大意义的,是对两岸关系的影响。社论表示,总结连战一行的大陆“和平之旅”,我们认为连战的访问,有助于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就国共两党关系而言,连战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握手的刹那,象征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这两大政党之间的百年恩怨,已随之走进了历史。通过连战的访问,国共两党已建立了双方未来沟通接触的机制,希望为两岸化干戈为玉帛,开创有利的契机。

  《联合报》记者文章《和平之旅句点,两岸新起点?!》认为,连战此行为台湾政党、政治领袖、两岸之间以及国际局势,都将带来深远的影响。就两岸互动和国际局势角度,胡锦涛和连战的会谈促成“和平协议和军事互信机制”建立,是此次连战往访的重要进展,也是后续最值得注意的。连战“和平之旅”的句点,是不是能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建设性起点,还得要看朝野能否同心。“赢得和平,比赢得战争更难”,这句话应值得朝野领袖们好好思考。

  台湾一些舆论还积极回应了大陆同胞赠送大熊猫等三项措施。《民生报》报道说,“熊猫魅力无法挡,大人小孩都着迷”。文章说,可望来台的大熊猫,随着这几天超高的新闻曝光率,人气也逐渐飙高。这几天,已有很多小朋友一边看电视,一边和爸妈预约日后到动物园看大熊猫。大朋友对熊猫的热情也不逊色,不少人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看看熊猫到底何时来。

  香港舆论

  大陆的善意开创了巨大空间

  新华社香港5月4日电 香港《文汇报》的社评说,大陆宣布向台湾同胞赠送大熊猫、扩大台湾水果准入等3项措施,显示大陆促进两岸迈向双赢的努力是全方位的,这为两岸共谋和平稳定发展的新局,进一步创造了巨大空间。

  社评说,现在,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已经到了十字路口,必须改弦更张,才能顺应潮流和民意。台湾当局若有诚意参与两岸和平互惠、共同繁荣的主戏,对两岸人民,对民进党当局,对亚太和平与稳定,都能形成多赢局面。何去何从,民进党当局已到了必须作出明智选择的关键时刻,错失良机,则悔之晚矣。

  香港《大公报》的社评说,连战此次大陆之行,成果和影响不可估量,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善意。自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以至夹道欢迎的老百姓,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番诚挚的、无可抗拒的善意。大陆日前又宣布向台湾同胞赠送一对象征和平团结友爱的大熊猫,同时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扩大开放台湾水果准入等,这3项大礼,“受礼”的对象不止连战一行、不止国民党,而是全体台湾民众。

  《香港商报》的社评说,大陆宣布向台湾同胞赠送大熊猫等3项“大礼”,是出于大陆顺应台湾同胞的心愿,根据台湾民众和业界的实际需要和期盼,切实体现了大陆方面对台湾同胞的承诺。

  社评说,连战“和平之旅”引起的强烈反响显示,互信互助,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再造和平双赢新局,开创中华民族未来,已经是于两岸同胞和所有中华儿女的美好愿景。只要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愿景必将化作连接两岸的彩虹。

  《星岛日报》的社评说,连战在大陆展开“和平之旅”,赢得大陆的善意厚礼,不但为国民党增分不少,而且为争取台湾民心、促进两岸统一推进一步,打乱了“台独”分子的阵脚。日前中央宣布的利台措施,包括送出一对大熊猫、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以及增加输入台湾水果的项目并享有零关税。这些都是能够为台湾经济民生带来庞大利益的项目。

  《明报》的社评指出,大陆向台湾送出的3项礼物,充满善意和人情味。通过送出礼物,大陆方面再次向台湾民众展示了自己的善意。两岸之间分割逾半世纪,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差异,都使得双方出现各种各样的分歧;两岸要走向和解,需要双方无数次的善意累积。连战此次率中国国民党代表团访问大陆,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举行会谈,最大的成功之处,无疑正在于开启了一个化解敌意、累积善意的新进程。期望台湾当局顺民意走新路。

  相关专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