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缅怀历史风云珍视当今和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09:3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五月九日电 题:缅怀历史风云 珍视当今和平

  ――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

  中新社记者

  五月九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日。今年九月三日,中国人民也将迎来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本社特派记者已赴莫斯科采访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庆典,同时,为纪念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本社还派出多个报道组深入辽宁、吉林、北京、山东、山西、云南等地,下一步将派记者到淞沪、两湖、两广、豫、皖、赣、苏、浙等地,重访昔日抗日战场,忆峥嵘岁月,缅历史风云,吊牺牲英灵,听先辈倾诉,览存世资料,鉴民族精神。从今天起,推出《抗日战地行》和《抗战胜利六十年》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曾有过二千余年的友好交往。近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却不断膨胀侵略中国的野心,一九三一年又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日军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到了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直至一九四五年八月,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这场一百多年来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二十二次,重要战役二百余次,大小战斗近二十万次,总计歼灭日军一百五十余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一百二十八万余人。

  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共领袖毛泽东在一九三八年初写下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八个多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这些人中间,许多是国民党人,许多是共产党人,许多是其他党派和无党无派的人。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从郝梦龄、佟麟阁、赵登禹、饶国华、刘家麒诸将领到每一个战士,无不给了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中华民族空前的大团结,实现了地无分东西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幼,踊跃投身于这场神圣的战争中。其中多少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我们实在无法用笔尽述。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尽了自己的伟大责任。从“七·七”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在困难重重的环境中独自奋战了四年时间,承担着日本侵略战争的全部压力。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六成以上的陆军,使它陷于其中而不可自拔,有力地配合了苏联的对德作战和美英在太平洋的对日作战。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支持。苏、美、英都曾在经济上援助过中国,苏联、美国组织航空部队来华,许多飞行员长眠在中华大地。还有许多国际友好人士来到战时中国,或报道、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或组成医疗队援华,或开展反对日本侵略的活动。一些日本进步人士和改造后的日军战俘投身反战活动。所有这些,都是中国人民难以忘怀的。

  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三千五百多万人,财产损失及战争消耗达五千余亿美元。抗日战争结束后,盟国在东京设立国际法庭对战犯进行审判。发动侵华战争的元凶东条英机等七人被判处绞刑。此后,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设立了法庭审判战犯。侵略者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历史问题目前仍然成为发展中日关系的主要障碍。胡锦涛主席最近提出的发展中日关系的五点主张之一,就是要“切实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希望日方把侵略战争表示的反省落实到行动上,能以严肃慎重的态度处理好历史问题。同时,中国领导人也一再重申发展是第一要务,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毛泽东早在《论持久战》中就曾说过,“我们的抗日战争包含着为争取永久和平而战的性质。”“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在六十年之后缅怀战时风云、回味胜利喜悦,正是为了不忘昨天、告慰先烈,弘扬抗日战争中孕育出不屈不挠、共御外侮的民族精神,正是为了珍惜今天、激励后人,维护和平环境、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