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专题 > 正文

连战宋楚瑜大陆行引发网络诗歌创作激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3日16:58 潇湘晨报
连战宋楚瑜大陆行引发网络诗歌创作激情

新浪网站出版了网友诗集,作为一项颇具意义的礼物赠送给了国民党大陆访问团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连战宋楚瑜大陆行引发网络诗歌创作激情

《娘,大哥他回来了》作者钮保国


  《娘,大哥他回来了》(节选)

  当你跨出机舱的那一刻
  我就认出了你
  父亲一般伟岸的身躯
  母亲一般睿智眉眼
  在你的身上依然是那样的明显
  唯有那零乱的白发
  让人生出无限的感慨
  走上前去,说一声
  大哥,你回来了
  我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所堵塞

  想当初为推翻帝制
  是你拉着我的手
  在村口的大树旁
  一同告别了咱娘
  踏上北伐的战场
  当取得胜利的时候
  是你让我写信告诉咱娘
  忠孝不能两全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九·一八的枪声
  激起了你我兄弟的男儿血性
  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
  我手握大片刀喋血平型关
  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
  在青纱帐里你我一同擦拭刀枪
  淞沪战役
  敌后战场
  武汉保卫战
  战斗在太行山上
  你我相互鼓励
  打回老家去
  让侵略者血债血偿
  保卫黄河
  保卫长江
  保卫全中国
  ……

  咱娘在生前可一再叮嘱
  咱们家历代姓“中”名“国”
  不管到什么时候
  谁也不准更名改姓
  谁也不许吵闹着分家分田
  这是娘的嘱咐
  也是晚辈的希望
  大哥呀,“中国”两个字比你我的生命

  更重要

  今年的4月26日开始,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访问团相继造访大陆。就在两岸关系破冰进入新篇章之时,民间也催生了一批空前热情和人气高涨的大众诗歌的网络创作热潮。

  当代诗歌久已陷入曲高和寡的尴尬之境,“连宋之旅”却带动了大批网友诗歌创作热情,自发自觉地造就了一场大众诗歌热的文化现象。

  网络诗词墨香一片

  今天,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结束了在大陆为期八天的访问。“连宋之旅”都让访问团和国内外媒体收获了中国民众自动展示的爱国热情与骨肉情谊。

  同样在网络上,许多网站的新闻专题报道和论坛诗歌版块中,大众赋诗都成了一抹鲜亮的色彩。据记者粗略统计,光新浪一家门户网站收集的“赠连先生诗作”就有近四百篇、“赠宋先生诗作”两百多篇。各大网站的赋诗让电脑屏幕也似乎散发出诗书墨香。

  这场大众诗歌热潮中,作者们的诗歌修养和文学功底参差不齐,但集合在一起,却也是一场爱国的诗歌盛宴。

  许多网友们创作了古典格律的诗词,读来新意十足,许多作品气度意韵皆有品位。一位惹人注目的笔名“岳麓山民”的湖南网友,在连、宋来访期间创作了数篇古体诗,他还搜集前人现有之句联成了一篇《沁园春·携手重振》,送给直言“重振华夏雄风”的老乡宋楚瑜,其匠心独具,让读者印象深刻。

  还有不少网友创作的是行文奔放的现代诗。比如“你们来,跨越过历史的鸿沟/你们去,扫除了历史的阴霾/你们想的是,结束历史的恩怨/你们说的是,重塑历史的安泰……你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责任/你们连结着,民族历史的兴衰”(《随感·历史》),却分明是一位因感触到时代和民族的伟大荣誉而内心难以平静的爱国人士的心曲。

  从诗歌的标题也能看出网友是全程密切关注着这两次“和平之旅”的。从《南京,历史性的第一步》、《观连战先生中山陵题词有感》到《胡连握手,闪耀在历史长河 》,从《宋楚瑜祭黄陵》、《湘情依依故人来》到《金戈玉帛聚北京》,大家把观看电视、阅读新闻过程中所积蓄起来的情感,借用诗歌喷薄而出。

  “好久没为诗感动了”

  这样大规模的民间诗歌创作的激情,当然也有读者的感动作为呼应和互动。

  就在连战访问大陆期间,网上一篇被网友誉为“千万网民为之落泪”的现代诗《娘,大哥他回来了》开始迅速蹿红。这首诗以兄弟二人半个世纪后重逢拜祭母亲为喻,串联起中国近代许多个历史瞬间,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呼唤两岸统一、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诗篇文笔健美流畅,通篇涌动着真挚饱满的爱国激情,让许多读者泪湿衣襟。不久,这首佳作在各大论坛都闪电般转载,还有人打印出来读给同事、学生听,甚至建议编入教科书。

  一位澳大利亚网友评论说:“每次(读这首诗)都会热血沸腾。不管人们从哪个角度去评论它,对我而言,字字句句打动人心……正因为它的朴实无华,才更显出不虚伪造作。”他更反复回味起诗中最使他激动的一句“‘中国’两个字比你我的生命更重要”将他和所有热爱祖国的人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不到30岁的公司职员王先生感叹道:“我要感谢这首诗,让我重新学会为一首好诗流泪!差不多有近10年没读诗了,以前我觉得是现代都市人缺乏理想和激情,而现在才发现是难得有一首真正能打动我们内心的诗。”

  这首诗造成的轰动影响还引得媒体发动了一场寻作者的行动。当记者访问到这首诗的作者钮保国时,他透露自己在创作过程中也深深为爱国情绪所感动,“刚写了一小半,我就开始流泪,边流泪边开始写,感染的情绪始终无法自控,在这种情绪——感动的高峰期里一口气写完了”。

  除诗作本身外,在媒体寻找钮保国线索的全民动员中,有一个小插曲同样感人至深。那是一位热心读者提供的“寻人线索”:“我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的名字叫‘中华’,只要你走遍中华大地,从高雄到台北,从漠河到南沙,处处都可以找到他。”

  文学的站立需要精神脊梁

  《诗刊》杂志副主编、诗人叶延滨曾经访问宝岛台湾,也几乎每年都参与两岸诗歌交流的文学活动。他认为,诗歌向来是最适于表达和沟通情感的形式,注重创作激情,而两岸同根的亲情交流与呼唤,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海峡两岸诗人的创作热点。对5月份在网络出现的民间诗潮,叶延滨觉得首先要肯定“这是好事”,但也要考虑到网络平台特性也是造成这次热潮的原因之一。

  湖南省作协副主席、作家王开林认为这次民间诗歌热说明,我们的诗歌需要题材和“精气神”的刺激。“有的诗人耽于个人梦想的世界和自我的内宇宙,只会与时代隔膜,与读者疏离。如果诗人继续怨恨、自怜地写作,肯定只能陷入更晦涩的境地。”他还谈到唐宋诗词歌赋的发达,认为“诗歌就是一个时代文学的火车头,有诗歌的精气神,才有整体文学的发展动力”。

  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古典诗歌盛世,可是到了今天,面对落寞的中国当代诗歌,我们有些哀其不振;面对一些仍在“坚持”却无法“感动”的当代诗人和作品,我们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诗歌从来就是作为一种精神的最佳载体而存在。像曹操的“青青子襟,悠悠我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像《沁园春·雪》“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印度解放运动时期的最强音,是泰戈尔的新诗,因为其代表了人民的精神和时代的旋律;智利的聂鲁达在对爱情的吟唱中,写出民族伤痛,并凭借其诗歌中“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和梦想”(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词)……

  没错,这次“两岸破冰之旅”点燃的民间诗歌热情,并不足以复兴中国当代诗坛,也不能在文学探索上对诗歌有多少增益,但却足够让我们的眼睛重新对诗歌产生爱情,产生泪水。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场民间诗潮给我们绝世孤僻的当代诗坛注入了一针最鲜活、最滚烫的兴奋剂。那些快被大多数民众遗忘的古典诗词,焕发了生命力和激情,而那些往往被当代诗人弄得“下半身”气息十足或艰深晦涩的现代诗,则变得雄浑和血肉丰满了……

  《易经》中有一句老话,“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人向来看待人文或者文化,都是紧密连结着民族命运和感情的。因此,文学的兴盛衰荣也不会逃离这一定律。

  相关专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