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观音》引发版权之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9日16:44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 ||||||||||||
据新华社电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舞蹈《千手观音》在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大放异彩,但随之而来却引起了与甘肃版《千手观音》的版权之争,其中的是是非非,引起了各界人士广泛深入的探讨与反思。 两个版本是各自创意吗?
“它来自敦煌莫高窟第三窟的千手千眼观音壁画。”开创了中国敦煌舞教学体系的原甘肃省艺术学校校长高金荣说,她最早就是被莫高窟的壁画激发了灵感,在1980年写出了《敦煌舞基本训练教学大纲》。1991年,甘肃省艺术学校的学生演出了以“千手观音”为基本造型的舞蹈《敦煌手姿》。1998年,高金荣接受中国舞蹈史专家王克芬的建议,将舞蹈《敦煌手姿》正式更名为《千手观音》。2003年甘肃省艺术学校演出的《千手观音》在全国第七届桃李杯大赛中获得群舞比赛三等奖。 “春晚版”《千手观音》的编导张继钢则称,他的创作源泉来自云冈石窟。1996年到1997年,山西平遥的双林寺、太原崇善寺的千手观音像,还有云冈石窟中的千手观音像,使他萌生了让静止的艺术“活”起来的想法。2000年,张继钢觉得应该创作这一题材的舞蹈。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法律顾问庞中正表示,“春晚版”《千手观音》是张继钢独创的,而高金荣的“桃李杯”《千手观音》可能是高教授独创的,虽然两个舞蹈名称一样,但实属不同的两个作品。 注册会造成“垄断”吗? “春晚版”《千手观音》与“甘肃版”《千手观音》到底有什么不同呢?高金荣告诉记者,《千手观音》舞蹈的主题画面就是一个叠面,似孔雀开屏,突出了敦煌舞垂、扬、俯、仰等千变万化的手姿,所以她当时取名为《敦煌手姿》。高金荣说,虽然目前《千手观音》的音乐已是第三个版本,在舞蹈过程中也不断融入新的技巧,但是主题画面一直没有变化。 作为“春晚版”的《千手观音》,编导张继钢在2000年是第一次用聋哑孩子进行表演。张继钢表示,千手观音就是祝福人间的,应该用聋哑孩子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出这种对人们的祝福,所以他用了3个纵排,用高低不等的排出手臂的画面,以往前拥抱的这样一个形态来表达。庞中正律师说,“我们无意垄断艺术,任何艺术团体表演我们登记版权的舞蹈《千手观音》,理应征得著作权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和作者张继钢的同意,并且不能盗用、窃取我们的剧照及图文、音像资料”。 这一举动在甘肃引起不小争议,因为高金荣要再想演自己的舞蹈《千手观音》,就要征得他人的同意,而事实是高金荣的创作在先。一些人士在质疑版权部门是否该对舞蹈《千手观音》进行注册的同时,还认为这样做会造成“封闭”或者“垄断”,不利于艺术交流和发展。 如何共铸文化大“品牌”? 但围绕这次版权之争,很多老艺术家对当前文艺创作不尊重继承的事实都表示了遗憾。他们认为,一些作品之所以没有人署名原创,并不仅仅是因为缺乏版权保护意识,而是作品本身是经过许多代人相互借鉴,慢慢成型成熟,最后达到完美的。 究竟应如何发扬光大传统民族文化,共铸传统文化大“品牌”?一位网友在有关《千手观音》版权之争的网络论坛中,贴上了这么两句古诗:“同是苏堤一枝柳,南北骚客皆可吟。”这位网友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与其争来争去,不如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将“敦煌文化”这个品牌创出来,打出去! 各界人士对其中的是是非非,展开广泛深入的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