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诸多建议待实施(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02:22 新京报 | ||||||||||||||||
本报讯 (记者谢炜)昨日,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圆明园相关事件回答了媒体提问。新华社的报道称,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副区长于军、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孔繁峙都在会上强调须落实《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中明确的近期实施任务,合理、合法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规划专家赞同政府表态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一位曾参与编制《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的专家告诉记者,“可能由于经济利益,圆明园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圆明园的规划本身并没有问题和失误”。 这位专家指出,圆明园被曝光的很多问题在该规划编制之前就已经产生,规划的目的之一也正是要解决圆明园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其本人赞同市政府有关负责人昨日的表态,下一步圆明园还应该按照当初的规划,有步骤地在2008年前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 诸多《规划》建议待实施 记者从该专家提供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中发现,该规划早已对规划实施作出建议,而其中很多建议至今尚未得到实施。比如规划中提出,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一经批准,即应制定《圆明园遗址公园保护管理规定》,并使之具有法律效力;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要进一步编制详细规划和相应的专业规划;遗址的保护、恢复和整治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具体设计、施工方案要经一定程序论证、审查批准并严格实施。 规划中还特别提出,圆明园管理部门应理顺工作机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决策机构、专家咨询机构和办事机构。 该专家介绍,在上世纪末他们制订《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之前,曾经对圆明园的情况做过细致调查。当时就曾发现,“由于公园管理费用不足,圆明园已经出现了游乐化、商业化倾向,公园管理处经营了一些和公园性质与氛围相悖的项目,还有各种游园活动、商业活动等对遗址意境和景观影响很大”。 而这些,都在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交的规划文件中专门提到。 现场回访 湖心岛小院已搬空西静园公墓待改造 本报记者回访已被收回的湖心岛和部分占压遗址用地单位 昨日,本报记者来到圆明园内福海湖心岛进行回访,看到原本被出租的小院已被圆明园管理处收回。圆明园方面仍未来得及对小岛上的房子进行修护。走过通向小岛上庭院的石桥,院门口的铁门紧闭,透过木栅栏,原本就堆放在院子里、房屋旁的几十个铁桶仍在原地,庭院内一片萧条,搬运后留下的木条、废弃小家具等杂物随处可见。由于湖水干涸,位于湖中心的岛屿孤立在湖中,几乎无人上岛光顾。 当日,北京市有关部门针对圆明园防渗漏工程、湖心岛、万春园别墅、化工研究院、西静园公墓等单位占压遗址用地等一系列问题作出解答。有关负责人表示,湖心岛早已经列入清理范围,而且类似问题将合理解决。近期将全力推进周边单位占压遗址问题,进行环境彻底整治。 贻兰庭院落:庭院附近成酒家 被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及的福海东岸贻兰庭院落在哪儿?昨天,当本报记者问到这个遗址的所在时,圆明园内多位工作人员都摇头说没听过。只有一名游览车司机称,曾听说过,但现在早没有了,就是现在酒家所在地域附近。 酒家人员称,酒家在建园没多久便有了,是园内惟一招待客人的餐厅,由圆明园管理处直接管理。在酒家南侧为戏楼,人员称专门招待团体客人而准备餐饮等。 此外,在福海东岸,几座连成片的仿古建筑依山而建,仿古建筑大都开设为小卖店等娱乐、商业用房。位于福海东岸的另一处房屋古建筑目前已空置,但房屋一根柱子上红色“食品处”的字样还在。商业用途的房屋里现已堆满了杂物,房屋门上、窗上后修的铁门铁窗也被大锁紧扣。 西静园公墓:公墓停业静待改造 属于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范围内的西静园公墓,大门位于距圆明园南门大约千米处的一条小胡同中。 “公墓已停业三个年头了,已不再出售墓穴。听说要改造,但还没看见动静。”昨天下午,西静园公墓值班处的刘义福老人向记者讲述了公墓的历史。 刘义福说,“圆明园方面大概是希望公墓能搬走,但具体需要如何改造还不知道,差不多停业三年了。公墓如果要搬迁,这么多墓穴需要多少费用呀?”刘义福说,现在公墓中有2000多座坟墓,是2003年停业后的数目,没有再增加过。 西静园公墓的相关负责人宋武限主任表示,停业至今,他们仍未接到上级进一步的改造通知。而公墓东二区的七八十亩地同样至今还荒废在那儿,无人问津。 化工研究院:搬迁费用待协调 在清华西门丁字路口,一座漂亮的5层新大楼矗立在西南角,此处就是昨天上午新闻发布会中提到的北京市化工研究院的一处地点。记者随后了解到,其在圆明园遗址规划用地的东南角仍有一处地点没有腾退。 据了解,自上世纪90年代圆明园围墙开始复建,一些占用遗址的单位和住户是圈起来还是迁出去,争论一直存在着。最后,在有关部门强令搬迁通牒下,至2001年底,仅有个别单位仍未腾退。而北京市化工研究院也被戏称为“钉子户”。究其原因,据称主要是资金问题。北京化工研究院占了圆明园20多亩地,拆迁补偿金算起来要上亿元,经费哪里来?这可能也是有关部门今后需要协调的最主要问题。 本报记者公冶祥波 史薇佳 专家观点 古建恢复面积应低于10% 《规划》设计专家接受本报采访时针对圆明园现状提出改进建议 对圆明园近日来遭遇的若干质疑,《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方案》的编制主持者、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吴淑琴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规划工作者,总有些理想化,总希望完美,所以对这些现状感到特别心痛。她还对圆明园的规划与保护等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建议1 防渗处理不能搁置太久 针对圆明园首遭质疑的铺设防渗膜事件,吴淑琴认为,因为圆明园湿地是渗水严重的大漏斗,如果不做防渗处理,单靠圆明园补给地下水是不现实的。 从圆明园整体的保护和恢复而言,水系的恢复重建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保证足够的水量,不做防渗处理显然是不行的,至于防渗采用哪种方式更合适、更环保,则是另一个需要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探讨解决的问题了。 另外对于铺设防渗膜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她说,只能等环评结果出来后才能知道。总体来讲,圆明园的山形水系恢复中,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甚至还涉及山野植被的恢复,对此,吴淑琴建议,应尽量找过去的资料进行改造,比如尽可能找到圆明园的植物名录予以恢复。同时她表示,防渗处理和山形水系植被恢复,不能搁置太久。 建议2 商业行为应逐步退出 针对频遭质疑的湖心岛出租和万春园别墅问题,吴淑琴说,当初因为经济原因,缺乏资金所做的事情,现在应该到了改变的时候了,必须尽可能考虑圆明园的大环境、大氛围,目前的出租和别墅经营等都是利用了圆明园的资源。 吴淑琴同时认为,这作为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起来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所以逐步收回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否则等将来再收回时,就面目全非了。 建议3 可成立专家组织监督 如果要克服目前的一些弊端,吴淑琴认为,应考虑改变圆明园的管理体制,将管理机构升格为市级或国家级,更好地解决经费和管理权限问题,同时管理部门人员也应补充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并要成立学会等专家组织,对圆明园的管理和建设进行指导和监督,但这个专家组织必须是独立的,不能与管理机构有任何依附关系,能真正发挥监督职能。 建议4 古建的恢复宜少不宜多 针对下步该怎样做的问题,吴淑琴说,山形水系是圆明三园的基本骨架,也是保留相对完整的重要部分,有条件整体恢复,应先期实施,使圆明三园遗址的骨架尽早形成,展现过去的园林结构与风貌。在园林植被景观的恢复方面,三园内现状绿化用地为总用地的51%,植物品种与历史不符,应结合山形水系的恢复,以水为纲,以木为本,依据考证按各景点原有植物配置逐步予以调整,使其符合历史意境。 古建的恢复规划本着宜少不宜多的原则,功能性的建筑尽可能少,并尽量布局在外围。恢复建筑面积控制在古建筑遗址面积的10%以内比较好。 本报记者张剑锋
相关专题:圆明园湖心岛出租给私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