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5年传媒蓝皮书首发暨传媒发展论坛上午举行(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6日11:45 中国网

  [崔保国]:

  谢谢昝老师,他本人就是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下面请原《北京青年报》社长、总编,原《北京娱乐信报》社长、总编崔恩卿发言。

  [崔恩卿]:

  我听到《中国传媒蓝皮书》出版了非常兴奋。由崔保国主编,我非常兴奋。我阴差阳错地搞了二十多年报纸,对媒体很有兴趣。现在虽然是退休了,对报纸仍然是非常有兴趣。看了这本书非常兴奋,我觉得抓住了中国传媒发展的转折时期、转型时期,做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崔恩卿]:

  中国的传媒在发展,中国的报纸也发展,中国的传媒发展远远没到它的顶峰时代,实际上刚刚处于转型期,任重而道远,中国传媒如何为中国经济建设、政治改革做贡献?那是非常有现实作用的,也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过去的几十年只重新闻,近几十年报纸、传媒开始作为经济产业研究,这也是非常好的事情。预祝我们这个报告在今后的中国传媒业的发展中能够起积极的作用。谢谢崔保国教授,谢谢清华大学各位教授以及参与研究的人员。谢谢各位!

  [崔保国]:

  谢谢崔社长。下面请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所长周鸿铎教授,他也是我们新闻界的老前辈,请他发言。

  [周鸿铎]:

  谢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老师们、谢谢崔保国教授给我这个机会发言。首先祝贺崔保国教授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编这么一本好书,也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这本书,敢出这本书,而且出的这么好。因此,这也是卖了一个老资格,希望我们出版社多出这样的书。

  [周鸿铎]:

  我们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少,为什么出这样的书呢?现在据我所知,负责决策的同志埋怨我们,说你们的成果太少了、你们的理论研究太落后了。其实,我们的成果并不少,我们的理论研究不落后,关键是决策者没看到、领导者没看到,我们以蓝皮书或其他的形式出会看到,这对产业发展很有好处。

  [周鸿铎]: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现在总算对媒介的认识有一个很好的认识,也有一个很好的定论。我们以前搞的都是事业性的,是行政干预的。本来是搞得很好的事业,又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问题。比如说《北京青年报》,我当时在《北京日报》的时候,报纸那时候很小,一周出三次,到那里一看10分钟就看完了。崔社长就有一个新的理念,把《北京青年报》发展起来了,现在又上市了。首先这是他的创意,把报纸的定位从中学生定位为三四十岁的白领。由崔社长的建议,又办了《信报》,也办的很好。我们可以总结经验,这样对于我们媒介发展是很有作用的。

  [周鸿铎]:

  同时我认为还应该看到我们的不足或者是教训,比如现在的产业集团。关于牡丹江集团的文章,崔老师用的是中国第一个媒介产业集团。为什么是第一呢?中广集团很大,为不能他们不是第一呢?我们产业的问题也是一种巧合,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广电总局在海南开了一个厅局长会,会上宣布,从今年起不再审批事业集团。原来的广电集团如果要经营的话,要实行资产剥离。事业不存在集团的问题。报业集团,从1996年开始,广电集团从1999年开始,除了牡丹江一家之外,全都事业集团。

  [周鸿铎]:

  企业和产业是不一样的,这个产业会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既会有社会效益问题,也会有经济效益问题。既然说产业,我们也进行改革开放,我们也要和产业接轨。第七届传媒经济论坛在中国开,我们正在积极准备,得到了教育部的支持,我们有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中国报刊社等五家单位组织。

  [周鸿铎]:

  我们要研究大北京金三角的媒介主题研究,大北京、金三角和渤海经济圈都联系。我们还要研究西部媒介产业发展战略。这个会议上会有很多精英。而且我们要出三本书。会议上好的论文都有双语版(中文和英语),在会上我们要邀请五十多个国家参与,我们要送他们这本书。我想将来这种蓝皮书会出的越来越好,这样对媒介产业发展会起到更大、更好的促进作用。谢谢大家!

  [崔保国]:

  感谢周老师的鼓励和支持。周老师也是我们第七届传媒经济大会的组委会副主席,明年大会之前还有三个分会,将会有一些区域市场。下面请北京慧聪国际资讯副总裁兼科研总监姚林先生致辞。

  [姚林]:

  各位来宾大家好!非常高兴在这里和大家沟通和交流,非常感谢崔主编,我和他在日本都呆了很多年,也结合那些经验写了一些分析。我听到这个会的第一个感觉就是非常快,因为我的文章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出来了。国内期刊还有一些其他的新闻出版媒介,以及类似白皮书的,阅稿时间都很长,但这本书在传媒产业发展过程当中,我觉得出版是非常快了。

  [姚林]:

  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它的实用性和对整个产业的把握和了解,我觉得是最好的。我在开会的时间翻阅了一部分文章,可以说是精华浓缩式的报告。东西非常有用,特别是对于传媒产业本身的企业、报刊社、新闻出版单位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仅仅对我们做研究的研究者有帮助,而且对产业经营者有帮助。

  [姚林]:

  刚才崔老师着重介绍的对传媒产业的分类代码的研究,以及对整个传媒产业的规模研究数据我觉得不高。中国传媒产业规模到底有多大?过去的数据是零散的,甚至有的数据是缺失的。我们这几年始终说传媒产业新的增长点、传媒产业的投资热等等,到底传媒产业有多大,我们没有清晰的认识。而崔老师领导的课题组告诉大家是3000亿人民币的规模。我觉得这样的数据对我们判断这个传媒产业已经最足够了。而且我觉得非常好的一点,数字的价值在于崔老师剔除了一部分重复计算。

  [姚林]:

  我们从统计的角度上去看,去重新统计是不可能的,只能用研究的方法把重复统计解决了。2004年中国广告业的数据,现在国家正式的数据还没有。原来是在四月颁布,但今年还没有出来。我听到的实际消息是数字出来了,但出来两天又收回去了。为什么收回去了呢?就是感觉有的传媒数据会有误差,甚至有比较大的偏差。收回去之后,到现在为止数字也没有公布。

  [姚林]:

  上年度公布的是1079亿,就是广告市场的总规模,这个里面就有重复计算的因素。广告费最初是由企业投放广告,经过广告公司,广告公司有制作、容量、创意等等费用的支出,广告公司也要有自己的利润留下来,然后把媒介购买的费用转给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台、户外等等。我们就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媒介的费用在广告公司统计了一遍,在媒介也重复了一遍。1985年以后国家开始采取GDP的统计方法,排除了重复计算。

  [姚林]:

  今年年初的时候在国统局开会的时候,广告业的数据是一个缺失。崔老师公开地公布了排除重复统计的数字,我觉得这已经使我们对广告业有一个很明确的认识,特别是对传媒、广告商、投资商来讲,有一个很清晰的盘子。任何投资商都要知道这个市场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否则的话,不会轻易涉足这个市场。我觉得在这部分是非常有价值的数据。

  [姚林]:

  这本蓝皮书,我感觉是目前中国传媒产业研究的一个极大产物,我们不能说百分之百,几乎包含了所有的研究成果,业界无论是在高校,还是研究机构,还是研究公司,都集中起来。所以,这蓝皮书,尽管还存在一些缺陷,明年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崔老师刚才也讲了,我觉得它基本上能够代表目前我国对传媒产业的发展以及对市场的判断的最高水平。

  [姚林]:

  当然,现在有了产业发展的报告,但对产业经营方面、对产业的体制方面的研究稍微弱一点。我是学经济学的,进行传媒产业的研究是从1999年开始,所以时间还不算长。但我想在经济学、营销、管理方面的专业和我们过去的传统传媒产业广告专业应该有一个很好的结合,没有一个很好的结合,我们传媒研究再向更深层次发展的只有会遇到障碍。

  [姚林]:

  我觉得传媒产业是一个边缘性的产业,它是把新闻学、统计学等各学科集合起来的学科,非常需要复合型的人才,我看到清华大学、传媒大学等各大学对人才的培养都是往经济学方面发展。我想今年有了我们第一本《中国传媒蓝皮书》,明年会有一更好的蓝皮书,我想每年大家都会等待这个报告的出版。谢谢崔老师课题组的工作,我们也希望明年的报告会出得更好,谢谢大家!

  [崔保国]:

  谢谢姚老师,姚老师也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文章。下面请出版社项目负责人宋月华女士讲话。

  [宋月华]:

  大家好!当这本书还带着油墨的清香奉献给读者的时候,我心里非常高兴,但也有惴惴不安。高兴的是,这是业界的书。除了传媒专家之外,还有新闻界的朋友,这是自己的一本书,终于出版了。所以我也非常高兴,惴惴不安的是这本书在运作过程中时间确实太短了,所以会存在很多遗憾,不光是在结构方面,还有编辑加工方面都会有很多的遗憾,所以心里又惴惴不安。希望大家能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多多帮助,多提宝贵的意见。

  [宋月华]:

  在这里我也要感谢崔老师选择我们出版社出版,选择我作为项目负责人。当崔老师对我说要出这样一本书的时候,首先我感觉到这本书非常有价值,应该出这么一本书。跟崔老师沟通之后,大致规划了一下应该写哪些方面、应该怎么安排,崔老师课题组在短短两三个月内,就把稿子都交上来了。我们非常值得向他们学习。

  [宋月华]:

  今天听了座谈中很多专家学者的发言,我很受启发。我们要想出这方面的好书,首先要得益于专家学者的能力,然后要靠我们出版界和新闻界的支持。作为出版界,我希望专家学者们把好的书、好的研究成果放在我们出版社来出。作为一个出版者,我们也希望多出好书,扶助学者把他们的书都推向市场。这也是我们的愿望。

  我相信这本书有大家的参与,下一部会写的更好。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谢谢大家!

  [崔保国]:

  谢谢宋女士。下面请出版科学研究所主任王利明发言。

  [王利明]:

  很有幸参加这次写作,也是很偶然的机会,但自己对自己写的不是很满意,因为没有做很仔细的准备。出版科研所这几年产值、资产翻了4倍多,国家很重视,投资也很大。刚才讲了产业经济要以这种手段做明年的蓝皮书。我汇报一下,明年会有12个课题。希望明年出的书会更好。

  [崔保国]:

  谢谢王利明先生。下面请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孙宝寅老师讲话。

  [孙宝寅]:

  谢谢各位。看到这本书放在书架上,很值得其观。感谢出版社的领导、感谢宋主任、谢谢责任编辑。我记得几年之前,王教授提出,国家意识形态要向产业化发展。我觉得意识形态肯定要保护,但怎么向产业化发展?如果说产业本身是媒体的话,我们这本书是一个脸面。所以,怎么把这本书做得更好,我想借这个机会讲讲。

  [孙宝寅]:

  我们这书从业界来讲应该具有权威性,权威性的前提是全面,光从出版社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本书做的是不够的。“快”,两个月。但两个月中有遗憾。

  我觉得这本书有几个特点,第一是解读。对于我们传媒业2004年—2005年起到解读的作用。既然是产业,应当更多地从经济的角度来说,现在这方面还有一些困难,比如说我们想了解一些数据,我们现在解读除了总的概貌以外,每个行业要从数据出发。

  [孙宝寅]:

  第二是诊断。各行业的专家对我们媒介在这一年的走势有哪些问题、也哪些亮点,应该起到诊断作用。第三就是预测。对于今后两三年的走向做出预测。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将会对传媒业有很大的作用。我们今年把这本书作为研究生写论文的主题。

  从这本书的编委会成员来讲,今天到得不齐。我觉得出这本书,就应该把专家和学者搭一个平台进行交流。从现在开始,我们每年开一两次研讨会,让出版社市场做得更好。另外,作为退休的清华大学教师,也希望大家能够清华大学心情愉快。

  [崔保国]:

  下面请海外专家,新加坡新传媒的石惠敏女士,她也是博士生,我们听听她的意见。

  [石惠敏]:

  谢谢崔老师的邀请,能够参与《中国传媒蓝皮书》的发表会,我非常兴奋,为什么兴奋呢?尤其对海外工作者来说,是一个福音,我们把它当做一本非常重要的参考书。过去我们在海外,希望对中国的传媒业有更多的了解。而这本书对中国传媒业是一个非常详细的记录,我们很兴奋有这样的书出版。以后每年都会有这样的书出版,这也是令人兴奋的地方。

  [石惠敏]:

  这本书中有非常多的内容,比如说在趋势上做比较详细的描述,对业者来说,有更多的实用价值。刚才我和崔老师也说到,如果我们早点知道,我们很愿意将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等各国的传媒状况放在里面,我想一定会收录在里面,在明年出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很愿意把这些资料放在里面。谢谢!

  [崔保国]:

  我们蓝皮书应该把港台、新加坡等地的传媒业发展纳入进去。已经有了日本、香港、韩国,也希望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我们也希望蓝皮书能够在新加坡宣传推广。

  下面请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熊澄宇教授发言。

  [熊澄宇]:

  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很高兴各位能够来参加这个研讨会,对此我也表示祝贺,对到场的各位表示欢迎。《中国传媒蓝皮书》的出版,我想实际上是有一些标志性意义的。传媒能不能够作为产业?在中国实际上是有不同争论的意见。在国外的传播学和跟传媒相关的教科书里都有一章,这章叫“市场”。但在几十年来新闻体系里这部分是空缺的。

  [熊澄宇]:

  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如何任何传媒的性质?在我们崔教授谈这本书的时候,他说2004年一个词叫“改制”,改制这个词的含义对传媒的性质、传媒的运作方式进行重新审视。传媒应该具有双重属性的,就是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既有内容的分量,又有产业的分量。

  [熊澄宇]:

  中央关于这样领域的政策规范,最充分的表现在2004年3月29日国家统计局的一个文件,把文化产业的七大类分类里四类是直接传媒,新闻服务、出版版权服务、广播电影电视服务、信息服务。这个里面就清晰地给传媒产业属性得一个解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媒产业报告确实具有标志性。

  [熊澄宇]:

  实际上这本书还有一些意义在里面,我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至少有三方面:第一,它是国家认可的。清华承载着国家的重大项目和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传媒产业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任务定的内容很高,叫做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这说明我国有重大的需求。在完成国家任务的过程当中,这本书有其特殊意义。

  [熊澄宇]:

  第二,它具有市场需求。前面的各位专家学者、业界领导人都从各方面谈到对传媒的研究、对传媒产业的数据需求,对传媒产业发展的趋势需求,表现在方方面面,不仅业界要用、管理部门要用、业界要用、研究课题也用,市场有很大的空间。对这样一个大的行业进行梳理,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报告,这是很难的。

  [熊澄宇]:

  第三,刚才各位提的一个观点我很赞成,这本书不光是清华大学的成果,它是一个公共成果,是为业界提供的,是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是一个成果展示的平台,也是推动这个行业向前发展的平台,所以清华搭建这个平台,也是为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推动这个行业向前发展。

  [熊澄宇]:

  作为一个正在努力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清华大学,学校目前面临着很多的方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在清华大学建立新闻传播学院、建立新闻传播学科,我们在努力把这三方面结合。人才培养离不开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紧密相连的。所以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清华的办学思路。崔教授带领的团队也使我们在科学层面、社会服务层面的一个探索。

  最后,祝贺崔教授课题组有这样的成果发布,也欢迎学界、业界、各行业管理部门的领导和我们一起搭这个平台,来推动中国传统产业的发展。谢谢!

  [崔保国]:

  感谢熊老师的发言。感谢支持此次发布会的各个媒体记者。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