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5年传媒蓝皮书首发暨传媒发展论坛上午举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6日11:45 中国网
2005年传媒蓝皮书首发暨传媒发展论坛上午举行

新闻出版署研究所主任王利明发言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2005年传媒蓝皮书首发暨传媒发展论坛上午举行

《中国传媒蓝皮书》主编崔保国先生发言


2005年传媒蓝皮书首发暨传媒发展论坛上午举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主持本次会议


  2005年5月26日上午9时,在清华大学举行《2005年传媒蓝皮书》首发暨中国传媒发展论坛。会议将邀请新闻出版署、广电总局等部门领导,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领导和专家参加并发言,蓝皮书主编将做主题报告。

  [中国网]: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2005年传媒蓝皮书》首发暨中国传媒发展论坛9:30正式开始。会议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熊澄宇教授主持。

  [中国网]: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邹东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国务院新闻办出版局李智慧处长等嘉宾将致辞。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国将做题为《中国传媒产业的现实与增长潜力分析》的主题发言。

  [熊澄宇]:

  各位先生们、女士们,《中国传媒蓝皮书》成果研讨会现在开始。首先介绍一下到会的嘉宾: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邹东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中心主任宋月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市场部主任蔡继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王健华等等。欢迎今天到会的教授、研究生,以及媒体嘉宾。

  首先请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致辞。

  [谢维和]:

  尊敬的邹主编、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各位老师、同学,我想借今天《2005年中国传媒蓝皮书》发布会的机会,大家相聚在一起,来研究和讨论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趋势,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在这里首先代表清华大学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领导、各位兄弟院校的专家、各位领导、媒体记者表示欢迎,也对《2005年中国传媒蓝皮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

  [谢维和]:

  这件事之所以引起社会广泛的注意,不是简单地说这本书出的如何好,关键是中国文化产业、传媒产业现在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这本书的出版能够引起广泛重视、引起大家的关注,也恰恰和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重大问题结合在一起,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有时候评价一本书,除了出版物的本身价值之外,关键是他是否与社会发展的趋势、走向以及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我觉得这样才能够使好的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国有一句话叫“时势造英雄”,我要说时势造好书。我在这里要感谢出版界的朋友,新闻出版界传媒产业对清华大学的支持。有大家的支持,我觉得作为一个国家重点大学的建设,我们也会更有信心。

  [谢维和]:

  此外,我想特别说说新闻传播学院。它是我们清华大学人文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用一句时髦的话说也是我们的一个品牌学科。也是我们建设人文科学的一个亮点。这个学科除了人才培养上,要面向主流,还要参与国家的重大改革,包括在传媒、影视等各个方面。新闻传播学院把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研究,把它与社会、与国家重要结合起来,这正是传播学院的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学校也会支持学院做这样的事情,使它更好地结合社会。

  [谢维和]:

  现在清华大学还处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各方面的压力也很大,我想借这样一个机会,再次呼吁大家更多关心支持我们清华大学的建设,来关心和支持新闻学院的建设,这样才能使学校发挥它的作用。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成功,也预祝大家在清华大学能够开心!谢谢大家。

  [熊澄宇]:

  谢谢谢副校长的致辞,下面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邹东涛先生致辞。

  [邹东涛]:

  尊敬的会议主持人熊澄宇教授、尊敬的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高兴地在这里举办《2005年传媒蓝皮书》首发暨2005年中国传媒发展论坛,首先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代表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同志,向会议主办单位和全体与会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也借此机会,向全国传媒界的朋友们和研究传媒的学者们致以崇高敬意!

  [邹东涛]:

  传媒业既是一个国家社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传媒业是社会舆情舆论的载体;从民族文化学的角度来说,传媒业既是一国精神文明、也是传承华夏文明的基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传媒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的学者还把传媒业单列为“第四产业”;从国际关系学的角度来说,传媒业是对外开放、联结世界的桥梁;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说,传媒业号称国家的“第四权利”。这些都表明,社会经济越是发展,传媒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是重要。

  [邹东涛]: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传媒业的改革和发展在较长时期都处于滞后状态。而近两年来,这种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观,改革的不断深化必然地把传媒业体制改革推到历史的前台。2005年是我国的“改革年”,在这个时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不失时机地推出我国第一部《中国传媒蓝皮书》,这是我们出版社为“改革年”献上的一份厚礼,也是为我国整个媒体行业传媒学者献上的一份厚礼。

  [邹东涛]:

  我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传媒蓝皮书》的主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崔保国教授和以他为首的作者队伍,为我国第一本传媒蓝皮书的问世立下了汗马功劳。清华大学暨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有关部门、有关传媒公司,都对这项工作铺路垫石,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我国第一部传媒蓝皮书问世的时候,尤其不能忘了他们的辛勤劳动和各个方面的竭诚支持。让我们向这本书的组织者、作者、支持者,都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邹东涛]:

  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是专门出版社科著作的出版社。蓝皮书是我社的著名品牌,也是我国传媒界的著名品牌。在我社的出版工作中,特别是在蓝皮书著名品牌的打造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界朋友的厚爱和鼎力支持,在此,我要向积极支持我社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特别是传媒界的朋友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熊澄宇]:

  谢谢邹东涛总编辑,下面请清华大学尹鸿教授致辞。

  [尹鸿]:

  大家好!《中国传媒蓝皮书》确实恰逢其时,因为现在的传媒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型,而这个转型和社会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蓝皮书的记录、探讨和总结,具有重要的价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了产业文化蓝皮书,这个书包括旅游和文化,和各地的文化部门比较有联系,传播是文化行业。而这次基本上集中在传媒业,从分类上来讲,把传统的分类做了总结,又把新的发展态势做了归纳。

  [尹鸿]:

  从这书的翔实资料和完整程度来讲,有非常好的研究价值。我也有幸参加了其中一部分的撰写,我想这本书将来会发展成为一种品牌,今天也是这个品牌建构的行为之一,今天请到各个专家、媒体、新闻界的朋友们来参加这个会议,这也这个品牌的一个开始,这不仅仅属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它可以说是为国家传媒业将来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媒介经营管理中心的很多老师和同学,从年初的一开始就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这是第一本,难免有一些各个方面不够完善的地方,今天有这个机会听到各个专家的意见,我们一起帮助崔老师他们的中心,结合更多方面把这本书做好。

  谢谢大家光临,谢谢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熊澄宇]:

  谢谢尹鸿教授。下面请国务院新闻办出版局李智慧处长致辞。

  [李智慧]:

  我既是崔老师的学生,也是这个课题组的成员,我对这本书的出版感到非常高兴,也对此书的出版表示祝贺,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表示感谢。

  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讲,传媒既是国家影视业的一个载体,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传媒产业的不断壮大,随着体制改革的进行,传媒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希望这本书能够给各界关注传媒、投资传媒、发展传媒的人士以借鉴的作用,使我们传媒业快速发展起来,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谢谢!

  [熊澄宇]:

  谢谢李智慧处长。下面请《中国传媒蓝皮书》主编崔保国先生发言。

  [崔保国]:

  首先对各位领导、嘉宾出席今天的会议表示感谢,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本书的过程,从现在开始,我们准备2006年版的蓝皮书。这本书的创意产生是在春节前夕,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宋月华主任探讨,我们准备出一本蓝皮书。宋主任是第一本文化产业的编辑。国内有这样的需求,现在传媒产业的发展也需要这么一本书。

  [崔保国]:

  从春节前开始着手准备做计划,真正启动它是三月份开始,五月份中旬这本书最快的速度出来了。各位作者、编辑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做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工作。从传媒的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运营,以及所出的蓝皮书的经典系列,本身就是传媒产业经典之意,我们得到了大力的帮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学习。

  [崔保国]:

  我曾经在1997年的时候参与了日本传媒产业白皮书的工作,那时候有一个梦想,中国应该搞一本传媒产业的白皮书。当然,白皮书没有机会去做。后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已经把蓝皮书系列做称了国内书页的经典系列。所以我们有幸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列入蓝皮书系列,我感到非常荣幸,感到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从传媒产业上来讲,这本书还是有很大的创新。我们分成十个章节,请了相关单位的领导、司局进行分析,报告对各传媒产业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分析,全面展示了2004—2005年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情况。

  [崔保国]:

  我们在编辑这本蓝皮书的过程中,得到了国内各个传媒机构的大力支持,比如说得到了央视索福瑞、IMI(创研)市场信息研究所、紫光传媒有限公司等机构提供的数据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也表示衷心的感谢。国外的日本电通,我在春节前夕和日本电通总研进行了沟通,他们把世界的传媒发展进程有一个翔实的数据,他们把这部分作为无偿提供,蓝皮书后半部分不是由我们直接编写的,而是从电通的白皮书里摘译的。这是我们整个书的结构。

  [崔保国]:

  第二点创新,国内关于传媒产业没有一个完整的统计标准,过去我们传媒产业在国家统计局里主要是分散了两个门类里面,一个门类是信息产业门类,一部分是和传媒产业交叉的,另外一部分是和文化产业交叉的。没有对传媒产业专门的统计和分类标准,这次做传媒产业蓝皮书的时候,要分析产业结构,必须对它进行明确的定义,我们在国家统计局原来对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统计分类、统计代码的基础上,有一个新的统计标准。

  [崔保国]:

  (图)这是从美国、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其他各个国家传媒产业标准的基础上比较研究,把这部分抽出来,形成了我们对传媒产业应该是由哪些行业构成、怎么进行统计分类。我们分成十大类,有新闻业、报纸产业、期刊产业、电视产业、广播产业、电影产业等十大类产业。有这样的分类之后,才能有科学、完整地把握它,或者是固定的统计把握它。

  [崔保国]:

  有了这样的统计标准之后,我们这本书里,进而对产业结构的分析,测算出中国传媒产业的盘子到底有多大,经过统计之后,现在中国传媒产业已经超过3000亿人民币,我们的统计大概是3500亿,但这个里面有一部分是广告业和电视、报纸重叠的部分,把这部分除掉之后,因为这部分很难清除到底是多少。我们统计出的是3000亿人民币。传媒产业的规模、布局是通过这样来展现的(图),得到的新闻出版业是1550亿,这是从新闻出版署得来的。从对中国传媒产业的分类统计标准和规模及结构分析上来讲,可以说我们对传媒产业发展的创新。

  [崔保国]:

  还有一些其他的创新点,在各个子报告里面,每个子报告的头一篇文章,都是这个行业里最权威的学者、专家写的报告。比如说报业里面主要是由我、唐绪军教授,还有汇通公司的老总对报业都有分析,还有沈颖女士是搞调查中心的,有大量的数据分析。书中还有一个经典的案例,周鸿铎编写的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公司模式分析。学术界老一辈的学者们也写了广播产业的报告。新闻产业是在文化界非常有名的熊澄宇教授,还有社科院李纳鸿教授等写了网络到游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我们在附录里面还摘录了中国传媒大学销售行为和年鉴的老百姓销售形态的状态,作为附录。最后是2004年中国传媒产业大事记。

  [崔保国]:

  这本书做下来之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通过得到学校和出版社等的大力支持,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但这本书还有一些缺陷,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的论文有的还没有编录进去,有的编委还没有写上,今年我们的编委还将继续扩大,重组新的班子要把蓝皮书做成越来越有发展的报告。

  从产业经济学上讲,我们真正对传媒产业进行产业经济学、统计学上做的分析还不够,特别是写总报告的时候,我感觉到我们只能是从产业规模、结构、发展趋势上做分析。特别是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深度、广度上,我们希望再做蓝皮书的时候,我们要聘请产业经济学的专家对传媒产业把脉、进行深入分析。

  [崔保国]:

  另外,我觉得传媒产业发展报告,除了对传媒各个行业的发展之外,在最初稿中规划过,搞几个区域的传媒产业发展的报告,这次很难找到对区域市场全面把握的专家、学者。能够写这个稿子的需要时间,比如说都是从行业里切开之后看传媒产业发展的。比如说北京地区的传媒产业发展状况如何?上海、长三角地区的传媒产业发展状况如何?四川等区域的传媒产业发展如何?我们希望下次能够有更多的内容。还有在编辑方面有很多遗憾的地方,在此欢迎大家指正,明年将精益求精,以更高的质量做好蓝皮书。在下本蓝皮书的编辑和写作过程当中,得到更多专家学者、社会的广泛关注。再次表示感谢!

  [熊澄宇]:

  我们这个研讨会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致辞和主题发言,第二部分是研讨。下面先茶休。

  [崔保国]:

  第二部分的会议由我来主持,下面请中国传媒大学管理学院昝廷全院长讲话。

  [昝廷全]:

  非常高兴参加这次会议,应该说它是传媒业的大事。最近传媒业喜事连连,昨天有一个中国传媒产业高峰会专场,今天是《中国传媒蓝皮书》成果研讨会,这确实是喜事连连。从这书的构思和整体设计上来说,都是非常漂亮的,在这么短时间内出了这本书。对产业的划分和标准化方面,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以前都是划分在不同的产业、行业里,我觉得崔老师给这本书这么一个规划方法,我觉得这对传媒业将来的工作起到奠定作用。现在第一步已经有了这样的蓝皮书,将来我们在传媒产业会有一个基本的口径,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从崔老师的这本书里,囊括了各业界的精英和专家,从这点来讲也体现出崔老师的胆识。这本书是具有权威性的。

  [昝廷全]:

  做这件事情,首先有没有权威性?很多人都可以出很多书,现在出书也不是很难的事情,但出高质量、权威性的书是很不容易的。把精英们都请到,人际关系、权威性很重要,崔老师具有这种权威性和广泛的人际关系。希望大家把这个品牌共同打造好。崔老师也看到经济学方面的问题,咱们国家现在关于传媒研究,基本上是从新闻、记者,从经济管理角度切入过来的非常少,我觉得崔老师这种对经济学的判断很准确。我们将来的配合和合作,要使这本书更加完善。我们也希望有机会更深入地参与到崔老师的科研中来。谢谢大家!

  

 [1] [2] [下一页]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