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背后乱象丛生:招生名额变成商品(3)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11:51 新世纪周刊 | ||||||||
考后 命运抉择一瞬间 本刊记者/沈沉 考试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高考的完结,当考生们开始疯狂地寻求各种补偿时,压力已经开始转移到决定考生命运的阅卷者手中。
而在分数公布后,“机动名额”、“定向招生”、“自主招生”等一些招生录取政策,则成为个别学校、个别人要挟考生和家长,用来敛财的工具。 研究生难当重任 王兰(化名)近年来曾经连续参加了几次所在地区的高考阅卷工作。作为一名一线中学教师,王兰告诉记者,她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据了解,目前中国的高考阅卷者主要由两类人构成,即相关专业大学在校教师和研究生以及中学教师,其中中学教师所占比例较小。 “阅卷并不神秘,”王兰说,“如同平时上下班一样。”她告诉记者,除了客观题由计算机阅卷,其余的主观题则根据题型的不同,将阅卷人分成若干小组进行阅卷。此外,每一道题除了阅卷人之外,还要经过复核以尽可能减少误判。 王兰告诉记者,两类阅卷人之间的差别是明显的,但却是很细微的。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更加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王兰并不否认其中的感情因素,但她也更加强调对学生负责。 “很多中学教师在阅卷时只要认为考生的某个意思符合知识点,即使不是很明确,也会和阅卷组组长进行讨论。而来自同一学科的大学教师和研究生,则在阅卷中更多的是从学科的标准出发,参照标准答案。由于我经常帮学生找分,而且在阅卷的标准上与他们不同,因此我们之间是存在矛盾的,而且这种矛盾具有普遍性。” 王兰还表示,大学生们并不愿意参加高考阅卷,“他们更喜欢参加成人高考阅卷,那里获得报酬更多,而且压力不大。”据悉,针对这一情况,阅卷组织者不得不将高考阅卷与成人高考阅卷工作相捆绑,“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他们在工作中有些注意力不集中。” 阅卷:60秒 60分的作文题无疑是高考中最大分值的主观题,作文的阅卷评分是难度最大、最为敏感的部分。 与一般主观题不同,作文并没有相应的知识点作为标准答案,这一特点给予了阅卷者较大的自由。但由于每个阅卷人要承担大量的工作,因此计算下来,每篇作文的阅卷时间仅为60秒。 针对这一情况,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巢宗祺等教育专家们痛心地表示,高考阅卷方式的落后,严重制约了高考命题的改革,制约了教学改革的深入。一位资深老师谈了她监督高考网上阅卷时的亲眼所见:一位从某校抽调来阅卷的研究生,改作文时速度奇快,每一两秒钟就点一次鼠标,给一篇作文打出分数。 “简直不可思议!”巢宗祺教授指出:各地阅卷队伍都是临时召集起来的,水平往往良莠不齐。要突破这个瓶颈,必须建立一个阅卷“专家库”,有一支专业的“裁判队伍”,并保持总体稳定,才能确保高考阅卷的质量。 近年来包括王兰在内的中学教师,多次向教委及考试院等单位呼吁,希望增加一线教师在阅卷人中的比例。“我们对他们的能力并不怀疑,但抛开我们与学生的感情不论,把与考生一生命运相关的高考阅卷工作,交给毫无教学经验的人是不负责任的。”而这种呼吁似乎已经有了反应,记者了解到,今年北京市考试院在个别学科方面增加了中学教师比例。 录取:10万元 2004年8月初,一名广西的考生家长反映,他的孩子不久前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但必须交10万元,否则领不到录取通知书。遭到家长拒绝后,第二天就发现该考生被退档,家长被迫交出10万元后才被录取。 此事被曝光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8月14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李未向社会公开道歉,承认此件事对北航的声誉和对全国高考录取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有人曾用一句话形象地概括现在高考入学的现状:“考试看孩子的,挑学校看家长的。”在越过各地高考最低录取线之后,家庭背景各自不同的考生们,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一个由学校、招生办、家长组成的招生黑幕中。从已披露的情况看,北航招生丑闻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机动名额”、“定向招生”、“自主招生”等一些招生录取政策,最容易被个别学校个别工作人员钻空子。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姜钢介绍,这些政策都规定了使用原则、使用程序和使用责任。但是,个别高校个别工作人员没有执行国家关于招生录取工作的政策和规定,没有遵守招生纪律。 目前,在高校招生环节还存在一些监管不到位的暗箱操作。比如,个别保送生资格成了钱权交易的工具;再如,由于定向就业招生可以在学校调档线下20分以内、当批录取分数线上录取,一些不法分子和中介机构就借机向考生收取所谓的“ 定向费”,有的高达数万元之多;又如,调档阶段,有的考生家长通过关系将其考号告知招生老师,只要这个考生被提档,招生老师就有权力将其录取;还有,调剂、补录阶段也有一些“关系生”被录取进来。 当教育走向市场 除了北航,全国其他一些高校如西安音乐学院等,也在招生阶段被揭露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专家指出,招生环节暴露出的问题,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在迅猛发展的同时,管理方面却出现了偏差,形成了滋生腐败的土壤。在招生工作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招生指标很容易成为敛财工具。 “北航事件的发生有两个原因:一是高招工作人员不具备应有的素质;二是目前市场化的做法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劳凯声就此事发表了见解。 他分析,过去高等学校的考试招生和录取工作基本上是非市场的运行机制,分数是一个人能否上大学的决定因素。可现在,择校等只在民办学校或其他领域进行的一些市场化做法,越来越多地渗透到高校的招生范畴中。 市场化做法之所以能够渗透到教育领域,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市场已经出现,但是并不规范。“问题是现在市场已经有了,但规则没有形成,于是有人就钻空子来牟取私利。”劳凯声说,“今天,必须在承认市场逐步与教育发生关系的前提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严格的限制。不能说市场化就一切都市场化,高校招生录取应该坚决制止市场化。” 从隐性腐败到招生腐败 在打击高校招生腐败方面,教育部今年特别强调,严禁任何单位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向考生收取任何费用,绝不允许将发放录取通知书与收费挂钩;严禁任何中介机构参与招生录取工作,严禁利用“调整计划”等政策指定生源、随意降低考试成绩要求或向考生乱收费。 教育部还和纪检监察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高校的招生录取工作进行检查,并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区情况,组织自查自检。 但是,要改变招生腐败,不能仅仅依靠教育部的三令五申和招生单位、个人的自觉性。有关专家指出,招生工作必须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强有力的外部监督机制和考务人员约束机制。如果招生工作程序、制定分数线的依据、考生录取过程等,都能通过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广而告之,那么,招生黑幕将在阳光下无处容身。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类似发生在招生领域中的腐败事件,只是近年来才“崭露头角”的新鲜事物。而实际上,招生领域从来就不比其他领域“清白”。其中的腐败现象早已存在,只不过受贿形式一般较为隐蔽,不一定是现金交易罢了,可称之为“隐性腐败”。这种腐败行为往往不为人们注意,招生工作是一项“肥差”,这已成了各高校人所共知的秘密。 实际上,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家长迫切希望子女能够上名牌学校、读热门专业。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可能不惜采取行贿手段拉拢各高校的招生人员。很多学生家长明知孩子的高考成绩已经达到录取分数线,却总觉得没送钱不放心,给了钱才安心。原因就在于招生人员实际掌握着在录取分数线(提档线)以上挑选新生、调配专业方向的权力。如果这些权力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便可能成为滋生腐败的权力基础。 相关专题:2005年高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