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抗战老兵曾经七负重伤 称百团大战胜得惨烈(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1日05:46 重庆晨报
抗战老兵曾经七负重伤称百团大战胜得惨烈(图)

梁子平老人身上多处负伤。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抗战炮火中七负重伤

  老战士梁子平回忆说,八路军拿命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梁子平,河南孟州人。21岁从延安抗大毕业后,投身抗日。一生战功显著,曾在炮火中七负重伤。抗战期间,先后担任过八路军侦察通讯队队长、特务连连长、独立营政委等职。

  梁子平老人今年88岁,看上去精神矍铄,他身着中山装,一头银发梳得一丝不苟。接受记者采访时,梁老讲起60多年前的抗战经历,记忆清晰。

  地下党介绍去抗大

  梁子平出生在河南孟州农村。由于家境贫困,念了三年学堂后,13岁的他到河南开封当学徒工。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为躲避战乱,梁子平只身来到西安,在一家车马店(旧时的一种旅馆)做店小二。

  一天,店里来了一位教书先生,见梁子平聪明伶俐,便问他是否识字,梁回答说认识一些,先生又拿出纸和笔,让其写孙中山的“国事遗嘱”(旧时被选入课本),梁很快默写出来,先生看后不住点头赞许。

  此人是当时著名的地下党员李那培,在李的介绍下,梁子平来到陕北公学。陕北公学毕业后,梁子平又被送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开始系统学习革命和军事理论。

  “抗大的经历,改变了我的一生。”梁子平说,当时的延安抗大会集了一大批激进的知识青年,在这些人的影响下,梁积极投身抗战,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百团大战”胜得惨烈

  1940年初,抗大毕业后,梁子平来到位于太行山的抗日革命根据地。此时,侵华日军实施“囚笼政策”,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企图分割和封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

  为粉碎日军的阴谋,“百团大战前后历时3个半月,大小战斗1800多次,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此役八路军共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缴获大批武器辎重,解放了四五十座县城。”梁子平当时是八路军的一个排长,如今回忆,记忆清晰。

  “这个胜利,是八路军拿命拼来的!”梁子平说,尽管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的抗日军民,但八路军付出的代价却可用“惨烈”来形容,“由于日军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而八路军却是小米加步枪,敌我力量悬殊太大,此次战役中,八路军伤亡达22000人!”

  炮火中曾七负重伤

  在抗战期间,梁子平先后担任过八路军侦察通讯队队长、特务连连长、独立营政委等职。战争给他带来了军功章,也带来了满身的伤疤。

  采访中,梁子平解开衣扣,细数着战争年代留下的“纪念”:颈项、手臂、腹部、大腿……在他参加的大大小小几百场战斗中,先后有七次身负重伤,其中四次是在炮火中死里逃生。

  抗战胜利后,梁子平随刘邓大军解放了大西南。解放后,梁曾担任重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1985年离休。文!图本报记者王大伦延安抗大的来历

  为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于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成立中国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校址迁至延安,改名抗日军政大学。

  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席,林彪任校长。学员主要是从部门抽调来的干部,并招收一些知识青年,学习政治、军事、历史、民运、统战等课程。毛泽东为该校题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1938年12月,晋东南和晋察冀根据地分别成立抗大分校。1939年,总校迁往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先后在延安、淮北、苏北、晋绥、淮南、苏中、鄂豫皖等根据地建立分校。至1945年总校和12个分校共培养了20余万名革命干部,其中许多人员成为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抗战胜利后,抗日军政大学改名为军事政治大学。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本报特辟《经历抗战烽火》,公开征集线索,请您讲述抗战烽火。

  无论您当年身处哪个阵营,无论您是军人还是平民,无论是抗战中的情事、喜事,还是恨事、憾事,我们都愿意倾听。

  也许,您就是经历那个时代的老人;也许,您的邻居、师长、亲人中就有这样的老人。相关线索,请致电晨报热线966966或发送邮件至xwb@cqcb.com。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