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大王郑渊洁谈子女教育:要把孩子往死里夸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00:00 武汉晚报 | ||||||||
本期人物:郑渊洁 *舒克和贝塔,皮皮鲁和鲁西西,这曾经是每一个中国小孩都很熟悉的人物;在那个国产童话稀少的年代,他的童话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 *看他的童话长大的我们都已经长大成人,“郑渊洁叔叔”还在写童话,他一个人把
*十年前,他断绝了与媒体及作家圈的往来,居于远离喧闹的地方,让儿子弃校归家,自己教育。儿子初长成,他也开始在媒体活跃 本报记者专访童话大王郑渊洁 我的心理年龄只有6岁 人物新闻主持人:范春歌 [印象] 肆无忌惮的“6岁”顽童 昨天,六一儿童节。循着这个锲机我实现了采访自己童年偶像的宏愿。在北京近郊其隐居地,亲见50岁的童话大王,与久违了的童心童趣喜重逢。 他,脑壳光亮--“剃光头是向我儿子学的”,衣着普通--“追求名牌不如把自己弄成名牌”,声音清朗--刚开口如播音员般字正腔圆让你听觉十分受用,继续下去有些肆无忌惮,夸口“心理年龄只有6岁”,声称“身上不带手机,怕影响自己60岁生第3个孩子的宏愿”,率真本色和名人身份相去甚远。 看得出,童话大王正活得健康向上,“我从来不吸烟,写了近千万字作品,没有吸过一支烟。”养了18条狗,采访中,爱犬在身旁热热闹闹,等待着“爸爸”带它们去逛马路。 [一] 奋力上电视为赚狗粮 “能熟练使用500个汉字,在计算器的支持下会四则运算。真实学历是小学四年级,虚假学历为小学毕业,拿过的唯一文凭是本驾照。”这是郑渊洁对自我“水平”的描述,他说这话时还带着几分自豪感。毕竟,以一人之力营造了一个影响中国两代人的童话世界,在中国找不出第二人了。 可是有几年间,郑渊洁和他的《童话大王》似乎在我们的视线中渐行渐远,直到去年底,这一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他突然在媒体频频曝光,他的众多经典“胡说八道”也在网上遭网民疯狂转贴。中国亿万读者的回忆,就这样开始被挖出。 记者:在2004年前的10年里,你一直过着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为什么突然亮相了? 郑渊洁:隐居是我梦寐以求的方式。我的性格喜欢独处。2004年底开始被媒体频频“性骚扰”(绝大多数记者是女性),起因是我的一位读者在成为记者后,想知道我的近况,想探询为什么我能一个人支撑一本月刊达20年之久的原因。见了面才知道,她不光是记者,还是作家,还是摇滚歌星(本版曾报道过的吴虹飞),这么出息的人物小时候竟然是我的读者,我自然很享受很麻醉。从那以后,就不断有记者采访我,都说是我的读者,反正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一听说是我的读者我就不知道东南西北了。 记者: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么? 郑渊洁:有。我参加了30次电视节目,是为了挣钱。 记者:上电视能挣钱?你的出场费是多少? 郑渊洁:不叫出场费,叫交通费。每次800元左右。我家最近新添了不少幼犬,幼犬要吃进口狗粮。由于盗版的猖獗,我手头拮据,没钱给这么多嗷嗷待哺的童犬买狗粮,只能通过上电视挣钱给童狗买食物。每次电视上出现我的镜头时,我家的狗最高兴。但我还是喜欢隐居的生活,今年5月10号是《童话大王》创刊20周年,怎么也躲不了,6月份过了50岁生日以后,就要像以前那样隐居了。 [二] 我的道路是一条被解聘的道路 郑渊洁的童话之路,本身就象一出童话。早年,他在随父母下放到河南遂平县五七干校时,打算续起被文革中断的学业,却还是被开除了。因为将老师出的《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作文,变更题目写了篇《早起的虫子被鸟吃》,在遭老师羞辱时,引爆了身上的一支鞭炮,“搞自杀性爆炸”。 虽然当年堪称“差生”典范,可郑渊洁写童话的近10年来,每年都会收到高考状元的来信,说感谢《童话大王》让他们的作文拿了高分。而10年来,他的童话也一直面临“少儿不宜”的争论,《童话大王》先是被迫转型,后来干脆重登旧作,甚至郑渊洁干脆宣称“鼻子以下的部位都不写了”。 记者:当年你勇敢地炒了单位,自己创办《童话大王》月刊,走上游离社会常规的道路,现在获得了主流社会的认可,据我所知现在有年轻人梦想复制你的路,您有何忠告。 郑渊洁:更正一下,不是我炒了单位,而是单位炒了我。会有年轻人想复制我的道路?我的道路就是一条被解聘的道路,1977年由于拒绝参加高考先是被女友解聘,逼得我选择写作作为择偶的手段。1980年从工厂被借调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当编辑,一年后该出版社拒绝给我转正,“解聘”发配回工厂继续看水泵。再后来又被北京市文联《东方少年》杂志社解聘。 记者:创办之初没有想过会坚持20年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