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水北调中线移民调查之三:藏在传说中的小镇(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09:26 郑州晚报

  牛尾山传奇

  在金河镇观沟村,四周都是绵延不绝的黑色石头,其中一座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它的形状由东向西逐渐减低,看上去很像一条牛尾巴。

  在观沟村,56岁的老汉全建国告诉我,这座山就叫牛尾巴山,这个名字还包含了一段
神奇的故事。全建国坐在村口的一块石头上,向我讲述了这个颇富传奇色彩的故事。

  元朝末年,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遭了灾,他逃荒来到河南淅川的冬青园,给一家姓张的员外放牛。他吃的是残汤剩菜,睡的是柴草窝。员外稍不顺心,就狠打他,他被折磨得皮包骨头。

  一天朱元璋到村后的山上放牛,忽然发现了一个洞。他钻进洞里,从山东边一直走到山西边,感觉里面好凉快,他就睡在洞里,醒来出洞一看,天已黑了,他吃了一惊慌忙去赶牛,可是有一头黑牛怎么也赶不出来。

  夜深后,朱元璋悄悄下了山,从厨房里摸出锅和菜刀,把黑牛杀了,然后熬了一锅牛肉,然后美美吃了一顿。吃完后,朱元璋发了愁,怎么回去和员外交代呢?突然想起来一个注意,他把牛头塞到了山东头的洞口,牛尾巴塞到山西头的洞口,然后就说牛钻进山里面出不来了。这时天已经有些发白,马上要亮了,他拿出来的锅和菜刀还没有还,要是被人看见就糟了。他急得团团转,对着天空长叹一声:“老天爷,你要再黑一会就好了。”话音刚落,天真的黑了下来,他赶紧趁着夜色把东西送了回去。从此,黎明前便开始有了一阵黑暗。

  第二天,朱元璋把牛赶回去,员外果然问起黑牛的事情,朱元璋按照原来的设想说了,员外不信。于是朱元璋就领着员外去了山上,果然发现了黑牛卡在山洞里,就上前去拉。说来不可思议,一拉牛尾巴,山东头就传来一阵牛叫,但怎么也拉不出来,员外无可奈何只好回家了。

  凭吊清代墓

  在观沟,除了自然传说外,还有人文景观。

  5月21日,在村子里寻访时,一位全姓的妇女向我们说,在他们村子的西边,以前有一个非常大的墓葬,还有一个20多米高的牌坊,在全村非常的显眼,小的时候,村子里的小孩子们都喜欢在那里玩,在大家的记忆中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性建筑,但可惜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时被砸掉了。

  在走访观沟村多位老人后,我们终于清楚了那位妇女所说的墓葬和牌坊是清代的建筑,是该村一位富甲乡里的豪绅姚宗德为他的母亲修建的,如今他的孙子姚三乐还居住在另外一个村子,于是我们决定拜访。

  在离观沟村西约1公里的姚寨,我们见到了74岁的姚三乐,听说我们来拜访他,精神矍铄的姚三乐老人很是高兴,向我们讲述了她的爷爷姚宗德的发家史。姚宗德以前也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但是从15岁起就到关外开始去贩盐做生意,在吃了无数的口头之后,终于积攒了万贯家财,便回到家乡购买田地。“四十五里姚半川”这个时候是姚宗德最风光的时候,方圆四十五里的田地有一半是姚家的,大型的墓葬和牌坊都是在那个时候修建的,其中饱含了那个时代与人生的沧桑。

  事实上,现在村子里有很多人都用姚宗德的故事来激励后人发愤努力。

  在讲述完家史之后,姚三乐带着我们去参观残留的墓葬。在村子西边30米处的田地中,座西向东,整个墓顶已经露出地表,破坏严重。从残留的部分可以看出,墓葬全部是用青石砌成,石灰泥接缝。墓顶是椭圆形,长四米、宽3米、高2米,墓葬完全是清末的风格。

  “我家的水位线在170米以下,也要搬迁了,这些墓葬以后就埋在水底了。”姚三乐老人在站在墓顶,有些眷恋的看着脚下的墓,就像看着自己的先人。

  我们在目前站了好长时间,听着老人的叙述,看着墓葬的荒乱,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生活了多少年代的人们,可能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家园了,因为他们要沉入江底,后人们可能只能在上一代的口述中回忆和凭吊祖先了。(郑州晚报记者 尹海涛 文)

[上一页] [1] [2]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