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美国计划允许美将领访台以换取台推动巨额军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16:06 国际先驱导报

  在连宋掀起“大陆热”之后,美国一些势力为了自身利益,又开始千方百计支持“台独”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彭维学报道 5月25日晚,美国众议院通过了《2006财年国防授权法》,其中的涉华条款要求美国国防部长“推动与台湾之间的高级官员互访计划”。要求美国国防部放宽军方官员访问台湾的层级限制,让将级以上军官访问台湾。

  法案尚不具法律效应

  《2006年财年国防授权法》涉华条款部分法案规定,美国防部长应确实采行计划,推动美台之间的资深“国防”官员交流互访,交流应包括“军方与国会之间”,包括“美国及台湾两地在内”。法案中的所谓“资深官员”,军职指的是将官以上,文职指的是国防部副助理部长以上。所谓交流活动包括,美国的军职及国防部文职人员与台湾的军职及文职人员间的活动、观摩、演习等,特别是有关台湾的反潜、导弹防御、以及指管通情等C4ISR项目,“以增强台湾的防卫能力”。

  美国防部目前的做法是,军官赴台访问的阶层不得超过上校,文官赴台湾的阶层不得高于副助理部长。在这一惯例之下,虽说台湾“国防部长”多次赴美活动,但被视为“对台友好”的美国防部亚太副助理部长劳利斯在就任之后,就没有去过台湾;美国防部一度有意让准将艾伦访问台湾,不过在新闻曝光后因白宫特别是大陆的反对而取消。

  如果美国众院上述涉华条款最终成为正式法律,意味着美台军事交流得到全面提升,无疑将导致中美关系的倒退。不过,去年的《国防授权法案》当中,类似文字在众院通过,但参院因“法案对中美关系的敏感性”并不坚持,最后两院协商敲定的版本删除了这段文字。鉴于此,众院将《2006年度国防授权法》送交参议院后,台当局正通过“驻美代表处”、台湾在美国聘请的“公关公司”等机构,全力游说美国参议员。

  岛内舆论和美国舆论普遍认为,该法案的涉华条款在参议院通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最后仍有可能面临被删除的命运。按美国的法律程序规定,众议院通过的法案,必须参议院通过、美国总统签字后才有法律效力,因而众议院《2006年度国防授权法》中的涉华条款不具法律效力,对美国行政部门没有约束力。

  为陈水扁撑腰打气

  打着“维持台湾稳定”的涉华条款虽不具备法律效力,但美国通过政策宣示,来影响岛内政局、操纵两岸关系、谋取战略利益的政治用心相当明显。

  两岸维持“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状态,最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出于这一考虑,美国既不希望两岸关系高度紧张,甚至卷入“台独”战火,但也不希望两岸关系缓和得太快,两岸走得太近,更不希望美国在台湾的棋子压力太大。

  连战、宋楚瑜登陆之初,美国肯定此举对缓和两岸紧张关系“有正面意义”,主要着眼点是缓解陈水扁“台独”施政导致的两岸紧张。而连宋大陆行不但掀起大陆热,开启了两岸党对党交流新管道,更沉重打击岛内“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使陈水扁当局大陆政策面临极大的调整压力,于是美国又千方百计为大陆热降温。美国要求中国“与拥有公权力的陈水扁打交道”,将2架E-2T“鹰眼2000”预警机运抵台湾,众议院又通过涉华条款,实质上是美国营造美台关系“很铁”的假象、淡化大陆热对台湾社会民心的冲击、为遭受重挫的“台独”势力及陈水扁当局撑腰打气。

  为军购案作铺垫

  提高对台军售质量、提升美台军事人员交流层级、加速美台军事一体化进程,历来是美国“以台制华”战略的重要支柱,也是美国军火商捞取巨额利润的重要渠道。台当局去年通过的“6108亿军购案”,因为泛蓝阵营的反对,不但预算一减再减,而且多次在“立法院”闯关失败,至今没有下文。

  “山姆大叔”为了使“军购案”尽速通过,可以说是绞尽脑汁,软硬兼施。美方炮制所谓“解放军军力报告”,煽动“大陆威胁”,强调所谓“台海军力失衡”。“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包道格拜会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私下邀宴台湾“立法院国防委员会”的召集委员,争取军购案早日过关。5月26日,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海德等33位众议员,甚至联名致函国民党主席连战,要求“协助”促成军购案在“立院”快速通过。而美国众议院的涉华条款,名义上是“重视台海安全”,实际上以此为诱饵,吊足岛内朝野政党的胃口,争取台湾“立法院”在7月份的临时会上通过“军购案”。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