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评论:今天我们怎样过端午节(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1日16:31 东方网-文汇报

  上海街头巷尾寻觅端午风情

  文/王伟如

  在上海繁华的商业区、高档商务区和时尚大商场,端午时节是不可能显出任何像圣诞节那样的节日气氛的。只有商业街区的店铺和职工食堂大量供应的粽子和咸蛋,提示着上班族,端午将至。甚至连豫园老街、龙华、朱家角古镇这样日日演绎传统江南民俗风情的地方,今年也没有特意安排彰显江南端午风俗的特色活动。今年的龙舟赛从传统竞渡变为标准锦标赛,因而从苏州河转移到了淀山湖畔的水上运动场,想看还得费番周折。

  然而,部分端午的习俗还保留在街头巷尾、住宅小区。早晨在徐汇区田林新村的路旁,看到一位大妈买菜回家,带回一束菖蒲和艾蓬,一捆粽箬,就知道即使在高层住宅区,也总会有人家还没有忘记端午在门口挂束菖艾,小区里也总会有人家飘出自煮的粽香。到菜场一看,推着小三轮车卖菖蒲艾蓬的,八角一束、一元五两束,选购的人倒也络绎不绝,不想挂在门口也可当插花养在花瓶;买粽箬的大都是有裹粽手艺的中老年妇女;小摊上有卖现裹的粽子,碧绿养眼,里面的肉肥多肥少可随买主的意,买回去自己煮可闻个满室清香,再买串小粽子可挂起来当装饰。不少人还顺便在卖彩色香袋的小贩那儿挑几个香袋带回家。街上女孩包上挂的彩色香袋,或许一部分就是出自这儿。

  如果到上海老城厢的弄堂或市郊乡镇走走,这种气氛就更浓了,菖蒲艾蓬和粽箬的销路也更好。走进弄堂或小巷,总能闻到谁家煮粽的清香。这儿的粽子每年有一部分要送到亲朋好友那儿。我的朋友从不买粽子,年年吃的都是住在老城厢的妹妹和青浦的嫂嫂送来的。

  在上海的高档住宅区里,对端午节情有独钟的,倒是台商聚居的社区,不少台商还保持着端午回老家团聚的传统。

  就在端午节庆气氛越来越淡薄的上海,教育界却在为传承民俗文化做着一件实事:端午、重阳等传统民族节日,如今已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

  今年端午节前一周,上海不少学校适时开展了以端午节为主的教育活动。曲阳第四小学在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上,由教工团支部的老师向孩子讲述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朗诵屈原的诗;在图画课上,孩子们画屈原、画龙舟、画粽子,有的班级还出了端午节专题黑板报。继光初级中学在中预年级四个班中进行了民族传统教育,各班级都举行“走近屈原”主题班队会,班主任老师给孩子们讲述端午节的来历,及与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故事的关系,学生还自发组织了屈原诗歌朗诵会。继光中学还让劳技课老师教孩子们用糯米、豆沙、鲜肉学包三角粽子,包好煮熟后,把一部分粽子送到地区敬老院给爷爷奶奶们品尝。老人们咬着粽子,望着天真活泼的孙辈们,高兴得乐不可支。

  作为上海青少年活动基地的东方绿舟,在端午节来临之际,也举办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在这儿,人们可以瞻仰著名雕塑家创作的屈原塑像,并以吃粽子、划龙舟等传统的方式纪念这位世界名人。

  姑苏端午今俗

  文/凌奕

  姑苏清晨,端午临近的日子,买菜归家的主妇手中,常见多了一样用红绳扎成的艾草菖蒲,上面还有几个用丝线缠绕的大蒜头。手提此物的市民,在端午前的农贸市场,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苏州的老传统除了悬艾草菖蒲外,还有给孩子穿戴虎头鞋帽,妇女和孩子胸前挂上用丝绸之类缝制的各种五色香袋。苏州一些老字号药店,如王鸿翥等精心制作的端午香袋,配有特制的中药香料,淡淡的药草香气提神醒脑,形状有老虎头、南瓜娃娃、糖娃娃等,成为传统节令产品中的一枝奇葩。这些天,顾客川流不息来买香袋,有的会一下包揽十多个可爱的小老虎香袋,送给朋友同事的小孩。端午的特色食品粽子,一举成为继月饼之后销量上升最快的节令食品,专卖店顾客排成长龙,大卖场各种品牌汇聚,早餐车里粽子香气腾腾。这两天,“洋超市”也过起中国节,在家乐福超市,做成龙船形状的柜台栩栩如生,上面满载的是端午时令商品粽子、粽叶、咸鸭蛋等,“大龙”身上还插满了端午龙旗。

  中华民族风俗传统“多源一体”,各地关于端午节风俗来历的传说也不尽相同。在苏州,流传着划龙舟、包粽子这些习俗源于纪念“象天法地”筑苏州城的伍子胥。春秋末年伍子胥被杀、投尸胥江后,吴地一带居民不但立祠,还以龙舟竞渡的方式纪念他。照此推算,吴地端午龙舟竞渡的历史比祭祀屈原早了200多年。

  苏州人纪念伍子胥,除了有流传下来的伍子胥建姑苏城、穹窿山助孙武著《孙子兵法》、东山迎胥母、辅佐吴王称霸等民间故事,有古胥门、胥江、胥口等地名,有伍相祠、盘门景区和古胥门外高矗的伍子胥雕像,还在太湖边的胥口镇、连通太湖的胥江边胥王墓原址,兴建占地50多亩的伍公祠景点。以伍子胥名字命名的古胥门和相连的百花洲一带,历史上是姑苏水陆换乘的水马驿站,随着环古城风貌带建成、古胥门城墙改造、百花洲公园重修,这一带重新焕发光彩,如今成了旅游和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并逐步形成一个以酒店、会展、商务等为主的胥门商市。

  近年来,在百花洲等地,苏州市民经常以自己展示民俗文化活动的方式庆贺端午佳节。一到端午,社区的百花洲龙灯狮舞、荡荷船、蚌壳舞、木兰扇、腰鼓队、大头娃娃、彩马游街,以及吴门书画、巧手“粽子王”决赛、龙舟竞渡等表演精彩登场。最有趣味的还是包粽大赛,参赛的老妈妈个个精神抖擞,使出浑身解数,包出的粽子千姿百态,有的式样见所未见。

   相关链接

  韩国江陵端午祭

  文/黄磊

  端午与春节、中秋一道,是韩国三大民俗节庆。端午节原来是韩国的法定假日,后来因为公休日太多而被取消了。在韩国的农村里,端午的气氛依然很浓厚,农民们自己放一天假。尤其以江陵为中心的东部地区,节庆的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江陵端午祭和假面舞剧1967年被韩国文化财厅(文化部)确认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之后,更是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

  江陵端午祭起源于山神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有韩国民俗特色的活动体系,分为祭典、演戏、游艺三大部分,活动的跨度达二十天之久。端午祭的祭仪有25种之多,按程序有“酿神酒”、“山神祭”、“砍神木”、“迎神祭”、“端午巫术”和“送神祭”等,并由专门的祭官来主持。巫俗祭仪用歌舞表达,娱神又娱人,均由女巫引导,全民参与,共祝村落安宁,渔农丰收。民俗演艺中最具特色的是官奴假面舞剧巡回演出,幽默谐趣。除此之外,还有农乐、和歌、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棋王赛等多种文娱项目。同时还举办大规模的“乱场”,类似中国的庙会,汇集各地特产商品展销和民俗表演,吸引了大批人前来观光和消费。

  江陵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的最大不同,是不吃粽子,不划龙舟。这天,韩国男的会参加摔跤,女的则荡秋千,用艾蒿煮水洗头、沐浴。村民们还要酿制浊酒,就是米酒;用小米、粟米粉加香菜、葱,煎车轮饼,类似我国的葱油煎饼;用山牛蒡打制牛蒡糕,裹上炒熟的黄豆粉,吃起来香软可口,就像我国北方的“驴打滚”。端午祭的习俗中还有削制菖蒲发簪,绘端午扇等。 如今,江陵端午祭每年能吸引百万国内外游客前往参观。

[上一页] [1] [2]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