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专题 > 正文

陈云诞辰百年:新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卓越领导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08:24 新华网

  中央纪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内容提要

  陈云同志在主持中央纪委工作的9年时间里,以其远见卓识和杰出的领导才能,做了大量工作,为开创新时期纪检工作的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云同志在领导纪检工作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并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创造力,在党风建设和提高党的拒腐防变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

  陈云同志的辉煌业绩和不朽风范,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要向陈云同志学习,“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局面。

  陈云同志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建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陈云同志为第一书记。陈云同志在主持中央纪委工作的9年时间里,以其远见卓识和杰出的领导才能,做了大量工作,为开创新时期纪检工作的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深入学习和研究陈云同志关于党的纪律检查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做好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陈云同志领导开创了新时期党的纪检工作新局面

  我们党历来注重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重视纪律检查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组建的中央纪委如何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开展工作,是当时党内外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陈云同志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解决了“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使党的纪检工作很快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明确提出新时期开展纪检工作的方针和基本任务。1979年1月初,陈云同志明确提出:“中纪委的工作指导方针是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问题。”在随后召开的中央纪委第一次全会上,中央纪委委员完全赞同陈云同志提出的这个方针,认为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是对党的纪检工作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坚决贯彻这个方针,既有利于解决“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又能够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贯彻执行。这次全会发表的《通告》指出:“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党规党法,保护党员的权利,发挥党员的革命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同一切违反党纪、破坏党的优良传统的不良倾向作斗争,协助各级党委切实搞好党风。”实践证明,陈云同志提出的新时期纪检工作的方针和基本任务是完全正确的。

  坚持有错必纠,指导平反冤假错案工作。新的中央纪委成立之初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因“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冤假错案堆积如山。能否正确、及时地平反冤假错案,直接影响党心民心,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贯彻执行,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陈云同志在打倒“四人帮”后挺身而出,积极推动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他担任中央纪委第一书记后,把“抓紧处理积压案件,做好冤假错案的复查平反工作”列为三项重要工作之一。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案件复查工作十分困难。陈云同志明确指示,一定要坚持有错必纠的方针,把问题放到当时的历史情况中去考察,作出实事求是的结论。按照陈云同志的意见,中央纪委确定了平反冤假错案的三项原则:第一,不论是谁批示过,错误的就要纠正。第二,无论新案旧案,只要是错案就必须全部纠正。第三,无论案件多么复杂,都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这些原则的提出和执行,有力地克服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障碍,使一大批冤假错案得到平反、纠正。

  提出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着力开展端正党风工作。在陈云同志主持中央纪委工作期间,中央纪委在党中央领导下,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加强对全党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提高党员的党性觉悟;推动全党肃清“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的影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端正党的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和学风;纠正以权谋私的歪风,端正党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纠正歪曲改革开放政策的言行,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整顿党风,带动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中央纪委和地方各级纪委针对群众反映强烈、阻碍改革开放政策贯彻执行的突出问题,加强监督检查,遏制不正之风滋生蔓延的势头,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强保证。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决同经济领域的不正之风和犯罪活动进行斗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同时,由于各种原因,经济领域的不正之风和犯罪活动也明显增多。陈云同志告诫全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必须重视解决这些问题,否则是“会翻船的”。中央纪委按照陈云同志的要求,从1979年6月到1981年7月,接连发出一系列重要文件,纠正干部队伍中行贿受贿、徇私舞弊的歪风,杜绝“关系户”,刹住购销产品中的不正之风,打击盗窃国家财产的犯罪行为。1982年1月,根据陈云同志的批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的斗争。此后4年半时间里,中央纪委和地方各级纪委作为打击经济犯罪斗争的办事机构,在协助各级党委开展这场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参谋和助手作用。

  重视制度创新,推动党的纪律建设走上规范化轨道。陈云同志高度重视加强党内法规建设,主持制定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在政治纪律方面,陈云同志领导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政治纪律的专门法规,为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贯彻落实提供了重要的法规依据。在经济工作纪律方面,陈云同志针对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领导制定了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决定,关于禁止领导干部的子女、配偶经商的决定,关于党政机关干部不兼任经济实体职务的规定等。在党内监督方面,中央纪委制定了《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关于对党员干部加强党内纪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在陈云同志领导下,党的纪律建设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重视纪检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纪检干部的整体素质。陈云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历来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截至1987年底,全国县以上地方和单位基本上都建立了纪检机构,专职纪检干部达25万多人。在纪检工作体制方面,1980年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根据陈云同志的意见,正式向党中央提出建议,把中央纪委以下的各级纪委由受同级党委领导改为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党中央批准了这个建议。陈云同志强调:“要把党的纪律检查队伍本身的干部选好,用好。做纪律检查工作的干部,应当是有坚强的党性,有一股正气的人;应当是能够坚持原则,敢于同党内各种不正之风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坚决斗争的人;而不应当是在原则问题上‘和稀泥’,做和事佬、老好人的人。”在陈云同志的积极倡导下,经过各级党委和纪委的共同努力,逐步形成了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的纪检干部队伍。

  陈云同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理论贡献

  陈云同志是我们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领导纪检工作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并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创造力,在党风建设和提高党的拒腐防变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是陈云同志在1980年11月中央纪委召开的第三次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座谈会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他认为,党风状况如何,关系着人心向背,决定着党的命运。党风好,党就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和拥护,就有了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风不好,党就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就成了光杆子的党,这样的党也是不能存在的”。“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陈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断,从执政党的生存发展和政权盛衰兴亡的战略高度,科学总结了我们党的执政经验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教训,深刻揭示了新时期加强党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极为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执政条件下加强党风建设的重点是解决以权谋私问题。这是陈云同志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讲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他指出:党在全国执政前和执政后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从中央到基层政权,从企业事业单位到生产队的领导权,都掌握在党员手里了,党员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各种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他认为,对外开放,不可避免地会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侵入到党员干部中。“我们也讲了要充分注意对外开放中带来的消极东西。但现在看来,防止消极后果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因此,他要求各级党委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这个问题,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防止党员干部经受不住改革开放的考验,发生以权谋私等严重问题。

  重要的是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教育,提高党员素质。陈云同志指出,一些党员在歪风来时顶不住,一下子就卷进去了,这个情况反映了我们一部分党员素质不高、党性不强的问题。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党的纪检机关,不能只是查处违法乱纪的案子,更重要的是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教育和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的教育。陈云同志结合延安整风的经验多次强调,党性是党风的决定因素,提高共产党员的素质是端正党风的根本问题;加强党性教育,注重从思想上和世界观上解决问题,是党的作风建设的一贯原则。只要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教育,那么资本主义思想的侵入并不可怕”,“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真理,一定会战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蚀”。

  端正党风的关键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陈云同志指出,对于党风建设,“一是各级党组织要重视。二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重视。要真正身体力行,作出榜样。三是老党员、老干部要重视,包括退居二线或者离休、退休的在内。”陈云同志经常提醒老党员、老干部警觉和重视党风问题,强调“在以身作则、关心党风党纪、发挥监督作用上,没有退居二线和离休、退休的问题。只要是党员,活着就永远处在第一线。”他要求“所有党的高级领导人员,在教育好子女的问题上,给全党带好头。决不允许他们依仗亲属关系,谋权谋利,成为特殊人物”。

  端正党风必须坚持从严治党,严明党的纪律。陈云同志指出:“共产党不论在地下工作时期或执政时期,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纪律。”他明确提出,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为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他提出了一系列严格要求:(1)“各级党委和纪委负有重大责任”。在党内,一定“要提倡坚持原则,提倡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的精神。只有我们党内首先形成是非分明的风气,党的团结才有基础,党才有战斗力,整个社会风气才会跟着好转,才会使正气上升,邪气下降”;“无论是谁违反党纪、政纪,都要坚决按党纪、政纪处理;违反法律的,要建议依法处理。各级纪委必须按此原则办事,否则就是失职。”(2)“对于利用职权谋私利的人,如果不给以严厉的打击,对这股歪风如果不加制止,或制止不力,就会败坏党的风气,使党丧失民心”;“要动员和组织全党和社会的力量,以除恶务尽的精神,同这种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3)党必须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建立和执行必要的规章制度、条例和法规。(4)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起,进行综合治理,“疑难不决的事情,要请教群众。没有这一条,不能算马克思主义者”。

  党的纪检工作要为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服务。陈云同志强调,“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纪检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协助党委抓好党风;同时,纪检机关又要自觉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坚定地维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妨碍、破坏改革的行为,成为保证和促进改革的重要力量。只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才能从根本上为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

  陈云同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既是对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陈云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0年了。他的辉煌业绩和不朽风范,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学习陈云同志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对共产主义事业忠贞不渝、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政治智慧,不断提高从政治的高度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习他统揽全局的卓越才能,始终坚持从大局出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纪检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学习他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秀品质,自觉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局面。

  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纪律检查职责,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坚强保证。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根本职责,是保证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的实现。各级纪委要从整体上把握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和任务。”党章是我们立党治党的总章程,也是党的纪检工作的根本依据。党章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党章还规定了纪委的经常性工作:对党员进行纪律教育,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违纪案件,受理党员控告申诉,保障党员权利。这三项主要任务和五项经常性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纪委的基本职责。我们要按照党章规定和中央要求,全面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前,应着重加强对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执行情况的检查,促进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强对党内监督条例执行情况的检查,切实纠正违反条例的行为,使党员干部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加强对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落实情况的检查,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权利,对侵犯党员权利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加强对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检查,把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维护责任制的严肃性;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修订和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不断推进制度建设。

  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为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包括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的基础。只有发展,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更好地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发展,才能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只有更好地为发展服务,才能体现自身价值,为实现党的战略目标提供政治保证。各级纪委要贴紧党委的中心工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党风政风方面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对党的经济发展重大决策和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优化法制环境、政府服务环境和市场环境;通过惩恶扬善,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努力形成人心思进、奋发向上、促进发展的局面。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着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不断加大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力度,在全面把握、深刻理解《实施纲要》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实际,抓紧制定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和办法。当前,要把落实《实施纲要》与正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完成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部署的反腐倡廉任务相结合,保持遏制腐败的强劲势头,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坚持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推进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制度创新。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改革措施之中,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责任编辑:祝进)(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专题: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