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称美中关系可决定世界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09:33 新华网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称美中关系可决定世界未来

  5月12日下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中)兴致勃勃地来到河南省许昌县邓庄乡许庄村村民梁书华(右一)家访问。基辛格在客厅与梁家人交谈,并与他们亲切握手,感受当地农户的家庭生活。新华社发(牛书培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9日发表亨利·基辛格撰写的文章:冲突不是办法。指出中国不会走军事帝国主义道路,对中国实施冷战时期的军事遏制政策非明智之举。中国正寻求与美国合作,美国也不可能从冷战对中国造成的危害中获益。中美关系的好坏很可能决定我们的子孙是生活在比20世纪更糟的动荡局势中,还是将目睹一个与全球对和平与进步渴望一致的世界新秩序。文章如下:

  目前美中关系处于不明朗时期。美国七任总统都强调过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性,并作出过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承诺。

  尽管如此,美国还是突然对中国又爱又恨。美国官员、国会议员和新闻媒体大肆攻击中国从汇率到军事集结的各项政策,其腔调似乎暗示美国在对中国进行某种形式的考察。

  中国(和亚洲)的崛起将在今后10年内使国际体系发生实质性变化。世界事务的重心正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

  有人常常将中国现在扮演的角色比作上世纪初德意志帝国扮演的角色。其含意是一场战略冲突在所难免,美国最好对此做好准备。这一假设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危险的。中国不会走军事帝国主义道路。中国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每一步都会经过慎重的考虑和耐心细致的研究。

  对中国实施冷战时期的军事遏制政策也非明智之举。苏联有帝国主义传统,而中国目前的疆域范围基本上维持了2000年。

  台湾问题通常被认为是引发冲突的根源。如果中美两国中的任何一方放弃二三十多年以来中美关系恪守的克制态度,那这种情况就有可能发生。但它的发生决非不可避免。世界上所有主要国家都承认中国关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声明。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的七任总统也承认这一点。

  至于整体平衡问题,中国众多且受到教育的人口,其庞大的市场,它在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中日益重要的作用,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中国具有给世界带来机遇和风险的能力,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货币。

  中国的用意取决于其日益增强的能力是被用来谋求将美国排挤出亚洲,还是被用来与美国开展合作。

  荒谬的是,实现反霸权目标的最佳战略在于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所有大国保持密切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亚洲的崛起将考验美国在当今这个世界、尤其是在亚洲国家中的竞争力。

  亚洲绝大多数国家都根据对其自身利益的理解来看待它们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在美国与中国发生冲突时,它们会竭力避免站在谁一边。与此同时,它们一般而言更愿意与美国共同参与一种多边体制,而不愿意选择一种排外的亚洲民族主义。

  它们不希望被看作是美国计划的一部分。例如,印度发现,它可以一方面与美国改善关系,一方面与中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两者之间不存在矛盾。

  中国出于多方面的原因正寻求与美国合作,这符合中国的自身利益。这些原因包括,中国需要缩小其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差距;有必要使其政治机构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技术革命;中美冷战对继续提高生活水平具有灾难性的影响。

  但美国也不可能从冷战对中国造成的危害中获益。美国在亚洲不会有多少追随者。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亚洲国家都会继续与中国做生意,中国不会消失。美国与中国开展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态度非常重要。中国需要慎重对待似乎要将美国排挤出亚洲的政策,以及美国对人权问题的敏感。人权问题将影响到美国对中国立场的灵活性。

  美国需要明白恃强凌弱的语气会使中国想起帝国主义国家的傲慢态度。在与一个4000多年以来一直实行自治的国家打交道时采用这种语调是不合适的。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美关系的好坏很可能决定我们的子孙是生活在比20世纪更糟的动荡局势中,还是将目睹一个与全球对和平与进步渴望一致的世界新秩序。(完)(来源:参编)

  基辛格撰文指出对中国实行遏制政策不明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