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台办针对台湾政策落实情况召开发布会(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11:53 人民网

  [李维一]:第二个问题请贺之军局长回答一下。 [10:26]

  [贺之军]:台湾前天有关的表示,涉及两个内容,你刚才提到一个就是所谓的包机问题,还有就是农产品的问题可以和民间组织谈。 [10:27]

  [贺之军]:除此之外,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台中市长胡志强参加北京城市论坛的问题,严
格来讲是三个问题,关于农副产品也好,关于两岸的客运包机的节日化和常态化以及货运包机的问题,我们实际上在今春以来已经多次表达过,没有更新的内容可讲,这是我们一贯的主张,胡志强先生来参加北京举办的城市论坛,他也是会员之一,当时和曾庆红副主席发表重要致辞以后有一个握手和一个寒喧,我想这些情况大家都知道。我们所了解大概也是这样,没有更多的内容。谢谢。 [10:29]

  [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这一次台湾方面刚刚有一个回应,货运包机由台北的航运工会负责委托来协商,另外一个是农产品到大陆是委托外贸协会来跟大陆谈,对于这一次的说法,大陆这边是否觉得这是一个善意的回应还是另外一个看法? [10:29]

  [李维一]:我们注意到目前这样的谈话,关于两岸货运包机,在谈话中将请台北市航运工会协会参与包机的模式,就是双向对飞不中停具体的规划进行两岸协商。今年春节包机实现以后,我们多次提出两岸民间组织可以就今年包机的协商方式尽快就两岸的客运、货运包机进行沟通,交换意见。 [10:30]

  [李维一]:台湾的有关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也曾明确的表示,有关后续节日包机是否持续推动或者商谈两岸包机便捷化的方案,只要双方有意向,可以在澳门“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商谈。 [10:31]

  [李维一]:目前两岸人员的往来,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据统计每年有三百万的台胞到大陆,大陆赴台湾也有很多,同时在大陆经商、就学,陈云林主任也宣布了将在近期开放大陆居民到台湾旅游。台湾方面也表示到台湾旅游的人数可以每天达到一千人次,为了方便两岸往来和方便旅游,客运包机已经成为最现实、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今年春节包机已有成功的经验,希望台湾主管方面不要以任何理由拖欠下去,应该尽快同意民间行业组织就客运直航方面的问题进行沟通和做出安排,与此同时,我们也愿意就两岸货运包机一事充分的交换意见。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情,我们会尽力做,而且也会做好。我们积极推动客运、货运包机的想法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10:32]

  [中央电视台记者]:刘司长,在你刚才介绍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的新规定当中,我们更多的听到是取消这个词,无疑是简化手续最直接的一种方法,我们也了解到在新规定当中,有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增加了职业资格证书,我想问一下,这个增加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谢谢。 [10:32]

  [刘丹华]:谢谢你的提问。新的规定里面对职业资格证书确实是更明确做了规定,职业资格证书是内地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因为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对从事职业是否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一个证明,也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就业的资格凭证。 [10:33]

  [刘丹华]:这次新规定当中有一条,如果台港澳人员从事国家规定的职业或者技术工种就要提交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际上这个要求并不是特别为台港澳人员制定的,是跟内地居民就业的条件是一致的,因为根据内地有关法律法规,对于一些从事技术比较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这样一些职业和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后才能就业。由于这项制度,我们是在1994年以后逐步完善的,在94年我们制定原规定的时候,还没有具体提到这项内容,谢谢大家。 [10:33]

  [台湾中国时报记者]:上次在新闻发布会相关官员曾经提到台湾有关团体到大陆来谈水果品种的问题,台湾方面说会委托“外贸协会”来具体协调谈这个事情,我想请教一下发言人对这个事情的看法? [10:35]

  [李维一]:我们一贯主张包括对台湾水果实行零关税的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事务是两岸内部事务,为了维护两岸共同利益,我们注意到上述的讲话,对协助解决丰收季节滞销的台湾水果在大陆销售问题,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在今年6月1日向台湾省农会等台湾农业组织发出的邀请,欢迎上述民间机构尽快组团访问北京,就对台湾水果实行零关税等技术性问题进行商谈,我们也愿意为任何能够为台湾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和维护台湾农民利益的民间团体和组织进行沟通,让台湾农民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 [10:37]

  [台湾中天电视记者]:关于大陆同胞赴台旅游的问题,在近期内大陆将派一个什么组织到台湾谈这个事,有报道说两岸人员的幕僚曾经接触过,我想证实一下是否有这个事。 [10:38]

  [贺之军]:我们这边已经很明确的表示过,我们希望台湾方面尽快的能够指定民间的旅游组织或者机构,我们这边有一个你刚才关心的中国旅游协会就相关问题进行磋商,这点是很明确的。谢谢你。 [10:39]

  [李维一]:第二个问题,四个字,空穴来风。 [10:39]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贺局长,我关注到台湾的媒体报道说,台湾方面前日称大陆人们赴台湾旅游,之所以人数比较少,主要的原因是“大陆没有将台湾列为旅游目的地”,请问贺局长对这个说法怎么看?谢谢。 [10:40]

  [贺之军]:说句老实话,记者朋友也会心一笑,这个问题也非常的清楚,台湾把大陆居民分为三类,至今也没有开放大陆的民众赴台旅游,这才是主要障碍之所在。 [10:41]

  [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记者]:在6月13日台湾原住民高金素梅在日本要求靖国神社,归还在二战期间被帝国主义强行推向战场并失去生命的原住民牌位,遭到右翼势力的骚乱甚至恐吓,对此问题怎么评价?贺局长,刚才提到为了方便学生到大陆就学,在学费和分数线方面有优惠政策,具体还有什么优惠政策,以及具体时间? [10:42]

  [李维一]:在不久前,外交部发布会上已经报道了。我们注意到这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应该得到尊重,日本领导人应该信守承诺,以实际行动对日本军国主义那段侵略的历史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作出反省。 [10:42]

  [贺之军]:刚才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我在最初的致辞中已经讲到,关于收费的标准以及涉及到技术性的问题,因为台生就读我们的高校有不同的院校、不同的系和类别,比如有的是中医的,有的是艺术类的,除此之外,这边高校大家也知道有部属的高校,也有北京市的或者某个省区管的学校,这些都在规划之中。目前进展顺利,刚才讲了是紧锣密鼓准备,时间不会太久,届时会请教育部相关人士做详细的说明,谢谢。 [10:44]

  [台湾年代电视]:关于水果问题,继续请教发言人,“外贸协会”这个单位在大陆官方来看是否具有一个代表性的民间团体?谢谢。 [10:44]

  [李维一]:我前面已经做了回答。 [10:45]

  [中央电视台记者]:有关方便台湾居民出入境的手续,是否一年内多次来往大陆的一些签证手续都取消呢? [10:45]

  [李长友]:按照现行的做法,台湾居民在大陆停留,申请签注延期,申请签注次数是由审批签发机关决定,新的政策推出后,在大陆停留一年以内的台湾居民,申请签注延期、签注有效期和有效次数,我着重强调一下是完全由台湾居民自己按照需要来决定。更简单的说,实现在大陆停留一年以内的台湾居民,按照自己的需要申请办理签注。 [10:46]

  [人民日报记者]:第一个问题,刚才刘司长在讲话中谈到台湾居民到大陆要办就业证,是出于什么考虑?第二个问题请教发言人,台湾方面以某些理由暂缓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驻点台湾采访,已经有两个月时间,目前没有看到恢复的迹象。有消息传来,台湾有关方面想开放大陆地方媒体驻点采访,请问发言人有什么看法? [10:47]

  [刘丹华]: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办理就业证,这是一项基本的管理制度,并不是这次新规定新实行的,已经实行了十几年,台港澳人员就业证是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的合法凭证,也是依法保护台港澳人员合法权益的一种依据。实际上跟内地居民的就业管理制度是一致的,因为根据内地管理规定,招聘人员以后都得到劳动部门办理录用备案以及为录用人员办理录用登记,办理就业证的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各项待遇、工资、劳动保护、工作时间、休假、社会保险等一些待遇都和大陆居民是一样的。 [10:48]

  [刘丹华]:另外通过办理就业证,劳动保障部门可以掌握台湾居民在大陆工作的情况,这样有利于依法督促用人单位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0:48]

  [李维一]:关于第二个问题,两岸的新闻交流,回顾发展的过程,大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我们对促进两岸新闻交流一贯是持积极的态度,采取了许多推进的措施。令人遗撼的是台湾方面在两岸新闻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客观的说是消极的、被动的,甚至设一些人为的障碍造成了困难,贵报和新华社在台湾新闻社采访的记者被停止在台湾的驻点,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证。 [10:49]

  [李维一]:这个事件出来以后,两岸的新闻界和两岸的新闻舆论给予了普遍的批评,有的称之为对两岸的交流开倒车。我们认为,对两岸新闻交流应当积极的促进顺利发展。如果台湾方面有这样的诚意的话,当前所要做的就是尽快恢复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记者在台湾驻点采访。 [10:49]

  [李维一]: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0:49]

[上一页] [1] [2] [3]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