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时代人物周报:关注高官频繁出书(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16:38 时代人物周报

  “他很注重提拔人才”

  一月风暴虽是一月刮起,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黄建章认为在全书四个章节中核心是第二章“暴风骤雨”,它细致描写了一月风暴刮起时上海变化中的点点滴滴,而更有人指出其中“叶群的一次电话和江青的两次请吃”部分
更是以往未被披露的细节。

  “你曾在序中写道,1966年6月江青在群众大会上说你的父亲从‘红小鬼变成了胆小鬼’,1967年4月,她在《为人民立新功》中又把陈丕显比作了‘黑小鬼’,你能谈其中经过吗?”

  “你很细心,可是其中缘由很复杂,现在不想说,以后再讲吧。”胡德平没有正面回答。

  胡德平始终觉得,他与陈丕显接触最深的是1984年他在中央整党办公室地方组工作时期,“他当时管政法这块,以前又在湖北工作过。我正好作整党办联络组成员在湖北搞调查,有一些事常向他汇报。特别是有一些案件,他听的时候特别认真,对案件有自己的看法,对工作非常负责。”

  “同时,他对人才的培养也让我记忆深刻。”1980年,陈丕显向邓小平推荐了年仅38岁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副厂长王兆国,如今王兆国已经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了。

  同一个细节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中也有记载:前年,我和陈丕显同志到第二汽车制造厂,有个副厂长陪着我们参观,我发现这个人不错。“这个人”就是王兆国。

  1982年,陈丕显陪同胡耀邦再次视察第二汽车制造厂,身边同时陪同的也是王兆国,胡耀邦代表组织亲自对他作了考察。

  “很多的,像浙江省委副书记梁平波也是由他培养出来的。他不像有些人因为工作忙碌就忽视选拔人才,更不会只忙于培养自己的子女。”胡德平说。

  “我写这本书有我的道理”

  多年前,波兰钢琴大师阿瑟尔.鲁宾斯坦为自己是“弹错音的冠军”解释道,“有的人总是谨小慎微,总是放不开,只想到别漏掉某个音,别把邻近的两个音同时压下去,这是由于害怕弹错音的缘故……其实这些枝节上的考虑都应当排除掉……这个密集和弦是全曲的高潮嘛。那么为了需要,我就得把它‘砸’出来,弹错一两个音没有关系,主要是整体。”

  多年后,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自己的《音乐笔谈》中写道:我写这本书,也是从他的话中得到的勇气。没有学过音乐的人,竟敢写一本关于音乐的书,就不怕有人挑毛病说你班门弄斧吗?我却认为,我写这本书有我的道理,我是外行,自然可能有错,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但我不能因怕出错就放弃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和使命。

  《李岚清音乐笔谈》在2004年9月的教师节前后由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当月就又开机重印了6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音乐人士谈论该书时指出,就音乐知识的普及性而言,它是很耐看的,但这不算是本专业书籍。

  在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岚清音乐笔谈》的责任编辑苏雨恒的办公室一角摆放一尊贝多芬像,与李岚清书桌上的“贝多芬”十分相像。

  苏雨恒认为,普及性正是《李岚清音乐笔谈》的高明之处。“高就高在出书的动机。有些音乐书籍是很专业,更像专家的学术,很想让读者们都知道,可从普及性知识上下的功夫不够。李岚清同志一直就想写一本音乐普及性读物,为写这本书,他历时八年,下足了功夫,特别是在材料的追根溯源上面。”

  在这本书的札记《柴科夫斯基珍藏的指挥棒究竟是属于谁的》中,李岚清提到了一个细节,一次,他在参观柴科夫斯基博物馆时,无意中看到陈列的橱窗里有一枝珍贵的指挥棒。讲解员告诉他,这是柴科夫斯基的珍藏品,据说它曾为德国音乐家勃拉姆斯所用。李岚清在写书时想及此事,认为并不欣赏勃拉姆斯的柴科夫斯基不可能珍视他的东西,于是就向莫斯科驻俄使馆的同志核实,直到找到了博物馆的一位研究人员,才把情况搞清楚。

  “还有在向读者介绍约翰·斯特劳斯在美国的演出活动,当时的乐队人数、合唱队人数、观众人数到底是多少,作者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直至查考了当时当地的新闻报道。”苏雨恒继续说,“我认为他的音乐素养很高。他的音乐启蒙者是他的舅父。”

  李岚清也曾在书中提及了舅舅对他在音乐上的影响,并为他日后为什么没学音乐作了解释,“对音乐感兴趣和做一个音乐家是两回事。就我的体会,成为一个真正的音乐家,需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天赋,二是兴趣,三是勤奋,四是环境,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对后三条,我想不会有异议,说到天赋,可能有人会怀疑‘天赋’是否存在?我认为‘天赋’是客观存在的,这不是唯心主义……”

  对于“一些名人出书并非亲自操作,是有自己的创作班子”的传闻,苏雨恒笃定说道:“在《李岚清教育笔谈》出版后,我们并不知他有出这本书的计划。后来才知道他为了写这本书,准备了八年的时间。他从1995年到1996年间就着手收集各种资料,把自己对音乐的感悟用卡片或笔记方式记下,其中关于音乐家传略的前36位都是他的手写稿,后来的部分写作是他用电脑录入的,可以说这本书的每个环节都是他亲自操作的。”

  “编辑前国家领导人的书稿感受如何?”

  “要知道很多作者是不喜欢编辑改动他的稿件的。可是他却再三对我们强调,‘书稿中有什么问题一定要提出来,要敢于大胆地修改,我是欢迎大家提出问题或进行修改的,千万不要以为李岚清写的东西就不可以修改。’所以,我想他是一位真正的音乐爱好者,音乐确实伴随了他的一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