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追忆革命家贺敏学:毛泽东曾称其武装暴动第一(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4日11:50 《人物》杂志

  为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奠定基础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山上的茨坪、大小五井等地有水田和村庄,农业经济自给自足尚有富余。黄洋界等五大哨口是天然关卡,使其进可攻、退可守,确是个占山为王的理想之地。

  贺敏学暂时在袁文才的地盘--茅坪安顿下来,和永新县委的几位负责人住在攀龙书院的八角楼里(永新县委就设在井冈山),其他人员则分散在深山老林或老百姓家中。率众上井冈后,贺敏学以赣西农民自卫军党代表、副总指挥身份在茅坪和茨坪上下轮流走动,帮助两支农军练兵习武。

  袁、王部队绿林习气很重,脑子里装的净是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和侠客的劫富济贫思想,对人对事往往只重感情,爱憎多从个人恩怨出发。虽然贺敏学针对这种情况给他们灌输了一些革命道理,从水浒英雄最终被朝廷招安、闯王军队兵败京城李自成本人被害,讲到共产党人为劳苦大众谋解放的崇高理想,但似乎并没有见到明显的成效。有一次,贺敏学和贺子珍上山到王佐的茨坪不久,王佐就率队下山找仇敌尹道一报仇,不料中了埋伏,连茨坪和大小五井都遭到了尹道一保卫团的烧杀抢掠。贺敏学兄妹幸亏躲避及时,才逃过此劫。看到王佐损兵折将,贺敏学经与永新县委领导人商量,主动向王佐提议将永新武装编进其部。但王佐却怕永新的武装超过自己的力量而不敢接受,只勉强编进了一小部分。

  随着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开来"进剿", 尹道一和肖家璧等反动武装也趁机犯境。几仗下来,由于敌强我弱,农民军又缺少作战经验,结果部队都给打散了,井冈山形势顿陷危急。为了应付这个局面,袁文才、王佐召集各县在山上避难的共产党员紧急磋商。他们认为,敌人来势太猛,敌众我寡,不宜硬打硬拼,只有采取打埋伏的办法,把队伍化整为零,分散在老百姓当中,才能保存力量。他们还提出,永新的自卫军人数不少,目标过大,又对山上的情况不甚熟悉,隐蔽有一定的困难,最好的办法是潜回永新,分散埋伏。这次会议搞得永新一些领导人闷闷不乐,认为袁、王是怕永新力量过于强大,山上出现第三支武装,于己不利,才找此借口。贺敏学考虑的却是,王佐他们要管这么多人的吃住,确有困难,又逢大敌当前,总不免分心,不利渡过难关,既然他们不想多收编永新武装,徒留无益,还是分散潜伏的好。

  永新农民自卫军上山不久,又要遭遣回家,今后何去何从,命运如何,都是一个谜团,大家为此都有一些埋怨和不满的情绪。贺敏学双肩顶泰山,反复做思想工作,动员大家把枪支埋藏起来,下山隐蔽,有条件的尽可能潜回永新转入地下工作,恢复当地组织,领导群众开展斗争。县委还给每人发了几块大洋作为回家的路费和活动经费。袁、王部队中已有一部分永新武装在内,作为赣西农民自卫军的党代表、副总指挥,贺敏学和一部分人员还得留下来工作。他叮嘱大家,天大的困难也要经得起考验,永不投敌,更不得出卖同志泄漏山上情报,否则,一旦察觉决不轻饶。他还乐观地表示,阴霾必将过去,待时机好转条件成熟,他一定会收集力量,再和大家轰轰烈烈地干革命。贺敏学坚定的语气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给了大家巨大的鼓舞。

  永新武装多数分散下山后,贺敏学和贺子珍等人每天跟着袁文才数十人的精干队伍,在山头和丛林中运动。对敌人来说,井冈山只有那么几条路,可对土生土长的袁、王部队来说,到处有路可通。敌人搜索这个山头,他们早已转移到另一个山头了。袁文才告诉贺敏学:不用会打仗,只要会兜圈子捉迷藏,就能拖垮敌人。贺敏学对袁、王实行的这种战术颇觉新鲜。

  敌军撤围、战斗告一段落后,贺子珍却因辛劳过度得了疟疾。发起病来,大热天蒙几床被子都说冷。不独贺敏学着急,袁文才也十分焦虑,从各处延请了几位土郎中为她看病。袁文才还把贺子珍接到家里住,让妻子谢梅香像对亲妹子一般专门服侍她。

  贺子珍服了不少中草药,又经一些时日的调养,病体慢慢地好转起来。贺敏学刚放下心来,新的忧虑又接踵而至。敌人在一时难以剿灭袁、王武装的情况下,改用安抚和争取对策,国民党宁冈县政府表示要委袁文才为保安团团总。袁、王与他们也时有接触。如果袁、王立场不稳,革命力量处境将十分危险。贺敏学为此忧心,找到袁文才摸底。袁文才表示自己与对方接触不过是虚与委蛇罢了。贺敏学略觉放心,说:尽管共产党眼下遭到了失败,但革命的火种是扑不灭的,只要咱们齐心协力,总有胜利的希望。在山上避难的宁冈县委书记龙超清也说,我们以井冈山作依托,只要能保住人和枪,不管他官府如何"追剿",也不愁日后没有出山的日子。虽然贺敏学自信"我和袁文才是同学,我的话他还能听一听",而王佐是听袁文才的,有袁文才在,王佐决不会干卖友求荣之事,但他还是感觉心里不够踏实,担心革命力量意外受损。况且,井冈山过于闭塞,永新县委在山上形同虚设,与党已失去联系多时。他想掌握一下永新同志潜回家乡后的活动情况,并设法寻找上级党组织,既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又可请示下一步的行动,寻机扭转包括井冈山在内的边界局面。贺敏学主意既定,叮嘱了贺子珍一些话语,要她多注意袁文才的思想动向并加以引导,随后又分别与袁文才、王佐做了番长谈,并将贺子珍托付给袁文才谢梅香夫妇照料,就与永新县委委员胡波等人潜行下山。

  贺敏学下山后,打探到小江山和万年山仍有永新地下党的活动,还拥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自卫军武装,心中欣喜万分,在这两地分别停留了些时日,检查指导工作。闻听湖南发生了秋收起义,贺敏学经和胡波商量,决定带一支小分队前去寻找起义部队。不料刚到湖南桂东,便与强敌遭遇,寡不敌众,牺牲很大,队伍也被打散了。贺敏学和胡波等人又潜回永新、宁冈交界的小江山。就在这时,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了三湾。贺敏学派人打听到这支部队的来路后,马上将有关情况告知山上的袁文才、王佐他们。

  毛泽东和秋收起义部队能够上井冈山并在此安家,贺敏学是起了重要作用的。金冲及《毛泽东传》中有段表述即蕴含此意:"担任中共永新县委书记的永新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贺敏学,是袁文才在永新禾川中学的同学。他和一批共产党员(其中有贺敏学的妹妹贺子珍),率领一部分农民自卫军携枪随同退到井冈山麓的茅坪。永新县委也到了山上。这是袁、王能够欢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上山的思想基础。"

  毛泽东在秋收起义时,就通过永新暴动的领导人之一王新亚(王新亚率部回湖南途中奉命参加秋收起义,不幸在起义时牺牲)了解到井冈山的情况,并知道了贺敏学贺子珍兄妹等人。井冈山的革命基础和复杂地形,是毛泽东决定引兵上山的先决条件。工农革命军上山不久,贺敏学奉毛泽东命令通知莲花、宁冈、永新三县各地埋伏的干部开会,是谓象山庵三县联席会议。毛泽东在象山庵会议定下建立根据地的蓝图后,各县负责人纷纷回原地领导斗争,贺敏学却被毛泽东留了下来,以便咨询袁文才、王佐等人及井冈山的有关情况。

  贺敏学站在党的利益高度上为毛泽东分析袁文才、王佐的内心世界,他的真知灼见让毛泽东更好地了解了袁、王部队的性质。毛泽东由此决定先改造袁文才部队的思想,将他们训练成革命军的指战员,让他们都听党的话,并借此影响王佐,带动对王部的改造。他把探口风的事交给了贺敏学。

  有贺敏学在两头穿针引线,毛、袁之间的关系得以进一步升温。经袁文才同意,毛泽东从革命军中选了徐彦刚、陈伯钧等得力干部,以教官身份走进袁文才的队伍之中。毛泽东也答应袁文才的邀请,搬来茅坪八角楼居住。他在八角楼住的那间房子,就是贺敏学让出来的。

  八角楼离袁文才家只有百来步路,毛泽东与袁文才之间来往方便。贺子珍因疟疾未愈,未随永新的共产党员一起回去,此时仍住袁家。一来二往,毛泽东与生性活泼的贺子珍便熟络起来。贺子珍和哥哥贺敏学一样,成了毛泽东详细了解边界历史、地理、农民斗争、风土人情等的最好的访问对象。这段时间的接触,使贺敏学深感毛泽东那卓尔不凡的气度、海纳百川的胸襟,认定这是位足可成大事的领导者。

  二打茶陵后,贺敏学奉命赶到九陇山,参与筹建永新县委、组织工农暴动队、发展地方武装等工作,不久又接到进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受训的命令。教导队的培训结束后,毛泽东亲自点将,派贺敏学到新成立的二团(即袁文才、王佐部队)担任党委书记,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协助党代表何长工工作。为把袁、王部队改造成一支在共产党绝对领导之下的为工农大众求解放的革命队伍和红军主力,贺敏学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心血。但由于他从不居功自诩,加上各种可以理解的原因,致使解放后党史涉及对袁、王部队改造的内容时,很少提到他的这段经历。时隔60多个春秋,在贺敏学作古后,当时在二团担任连党代表的中顾委副主任宋任穷在悼念文章里,始给历史和后人作了个明确而清晰的交代。

  朱、毛红军会师并整编成工农红军第四军后,二团改为三十二团。看到袁、王部队的改造基本成功,毛泽东又把一项新的使命交给了贺敏学:回永新发展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暴动。贺敏学不辱使命,投身九陇山根据地的建设和巩固,使之和井冈山根据地互为呼应。

  1928年8月,毛泽东率主力前往迎接湘南失利的红军大队,敌军乘机来攻井冈山。贺敏学率永新武装参加了黄洋界保卫战,为保住井冈山根据地立下汗马功劳。毛泽东在迎还红军大队途中,闻知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喜讯,欣然命笔,写下《西江月·井冈山》,内有"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一句。人们只知道黄洋界保卫战中这一炮起了特殊作用,而不知抬炮携弹者何人。几十年过去后,贺敏学的永新老乡、曾任贵州省委书记、全国政协常委的李立在晚年回忆井冈山斗争诸事时,始揭谜底:"(黄洋界)保卫战的时候,他(引者按:指贺敏学)在小井一个仓库里找到了三发炮弹,搬到哨口上,在俘虏里找到了一个炮手,结果三发炮弹,只打响一发。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中,'黄洋界上炮声隆',讲的就是这发炮弹。"

  贺敏学以他的特殊身份,不仅完成了对袁、王这支绿林部队的改造,而且对井冈山武装斗争及红色割据政权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鉴于他的殊勋,他被选进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委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强力推荐:
滚动新闻实时浏览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