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日本二战战犯向辽宁平顶山惨案幸存者鞠躬忏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9日01:12 辽沈晚报
日本二战战犯向辽宁平顶山惨案幸存者鞠躬忏悔

日本二战战犯向平顶山惨案幸存者杨玉芬鞠躬忏悔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日本抚顺战犯管理所访中团昨日参观了抚顺战犯管理所、平顶山殉难同胞遗骨馆等,并向平顶山惨案幸存者杨玉芬鞠躬忏悔。

  当2名原日本战犯大河原孝一和绵贯好男,昨日下午在抚顺平顶山殉难同胞遗骨馆意外见到平顶山惨案幸存者——已经82岁高龄的杨玉芬女士时,不禁百感交集,他们主动起身向这位幸存者鞠躬,表示诚挚的忏悔。绵贯好男对杨玉芬说:“我已经88岁了,我要教育下一
代世代友好,要和平。”说完,他再次向杨玉芬鞠躬。

  昨日,日本抚顺战犯管理所访中团的50多名成员还集体参观了抚顺战犯管理所、西露天矿、原日本战犯岛亚坛的“三光”系列画展。

  参观战犯管理所:侵华历史不容歪曲

  昨日上午9时开始,日本抚顺战犯管理所访中团的50多名成员集体参观抚顺战犯管理所和原日本战犯岛亚坛的“三光”系列画展,这些专程从日本赶来的随团人员中最小的18岁,最大的已经80多岁了,他们中有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也有尚在学校读书的学生。

  当看到岛亚坛呕心沥血完成的版画展时,年轻的日本学生久久不能平静,表情惊讶,而年老者则长久矗立在版画前,思绪万千。一位日本学生告诉记者,他听朋友介绍过日本侵华战争这段历史,所以才特意参加了这次访中团,中国人对待日本战犯的宽容和关爱,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简直太友善了,“今后我还要回去告诉其他同学和年轻人,侵华战争是铁一样的事实,这不容改变。”

  平顶山遗骨馆里:日本老兵深深忏悔

  昨日下午,访中团来到了此次抚顺之行的最后一站——平顶山殉难同胞遗骨馆。作为原日本战犯,大河原孝一和绵贯好男一起随团来到了遗骨馆。

  遗骨馆的工作人员首先向访中团介绍了平顶山惨案的由来及事发经过,不少人边注意听讲边用笔做着记录,听到惨烈处,人群中有人默默低下了头,擦着眼泪。此刻站在人群中的两个日本老兵更是全神贯注,侧耳倾听着讲解员的每一句话。

  大河原孝一和绵贯好男一起走到遗骨馆的护栏处,先是默默注视着坑中的尸骨,久久没有作声,之后两个人不约而同向遗骨馆里的死难者鞠躬默哀。绵贯好男的腰弯得很深,很久,他慢慢抬起身时,记者看到,这位曾经杀害过中国百姓的原日本战犯的眼睛湿润了,头上渗出了汗珠,他是在用心向死难者做着忏悔。

  昔日战犯面对幸存者:教育下一辈世代友好

  昨日下午,作为平顶山惨案幸存者之一的杨玉芬老人来到了平顶山殉难同胞遗骨馆,当两名日本老兵出现在她的面前时,杨玉芬显得有些激动,但很快恢复了平静。

  面对两名日本老兵和50多名访中团成员,杨玉芬介绍了自己的悲惨遭遇:“1932年9月16日,我当时8岁,日本鬼子冲进了我家所在的平顶山上,以照相为名将全村百姓骗到了一起,然后用机枪射击,在一阵惨叫声中,身边的村民们一个个躺在了血泊中,我被父亲用身体压在了身下,这才保住了一条性命。但是在这次惨案中,我全家24口人,只有6个人逃了出来……”

  说到家人无辜被杀害时,杨玉芬忍不住悲伤,痛哭流涕。此时此刻,倾听讲述的日本友人也流下了泪水,一个团员起身对杨玉芬说,他代表此次访中团全体成员向杨玉芬女士遇害的家人及死难的中国百姓表示深深的歉意,并鞠躬致歉。杨玉芬说:“我不恨你们,我恨那些杀害我家人的侵华日军,是他们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杨玉芬讲完后,一些访中团成员涌到了杨玉芬身前不停问候着,而绵贯好男也主动挤到人群中,冲着杨玉芬深深鞠躬:“对不起,我参加过侵华战争,经过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改造,把我从一个鬼改变成了一个人,我已经88岁了,我要教育下一代世代友好,要和平。”谈话间,绵贯好男十分虔诚地再次向杨玉芬鞠躬,可能是怕自己的心意没有表达清楚,他又站在杨玉芬的身旁久久不肯离开。随后,大河原孝一也走过来紧紧抓住杨玉芬的手说:“多保重,多保重。”

  特派抚顺首席记者 温俊勇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