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纺织品贸易谈判揭秘(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13:26 《环球》杂志 | |||||||||
薄熙来:必须顾及发展中国家利益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向《环球》杂志记者介绍说,中国纺织品的前3大出口市场是美国、欧盟和日本;而印度、墨西哥、巴基斯坦、孟加拉、泰国、斯里兰卡、越南、南非、尼日利亚等众多发展中国家也是纺织品出口国,出口市场与中国重叠。一些国家的个别类别市场份额还超过中国产品。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迅速发展,既和发达国家相当一部
早在纺织品一体化之前,65个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的115个行业协会,通过了《伊斯坦布尔宣言》,要求推迟实行纺织品一体化,这一提议被世界贸易组织拒绝。今年以来,已先后有数十个发展中国家,完成了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特殊保障措施的国内立法,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对中国纺织品设限。 国务院主管对外经济贸易的副总理吴仪曾多次讲过,在纺织品贸易问题上,一定要顾及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中国不能犯众怒,不能四面楚歌,失道寡助。 美国商务部部长古铁雷斯访华时曾问薄熙来,中国纺织品的竞争对手是谁,薄熙来想了想后回答说:“没有”。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对记者说,中国的纺织品竞争力太强了,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在后配额时代一定要保持一个好的出口秩序,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过快的数量增长势必带来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最终使你退出这个市场。 薄熙来也认为,我们不能得理不让人,不能全包圆,把穷哥们全挤跑了。要顾全大局,顾及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惊心动魄10小时 谈判之前,虽然中欧双方都剑拔弩张、气势汹汹,但谁都不想摊牌,都希望协商解决问题。 在正式谈判前,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四次通电话,了解欧方关切的问题。商务部派出一名副部长率代表团赴欧盟总部会谈,并一直与欧方保持着副部长级和技术层沟通。通过沟通和磋商缩小了分歧,形成了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共同愿望。 应薄熙来的邀请,曼德尔森6月10日飞抵上海,与中方进行谈判。 谈判前,商务部通过座谈会等多个途径,了解到出口基数和贸易环境的稳定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而且企业对于数量限制也可以接受。为了做好谈判,商务部专门成立了专家小组,处理了上万个数据,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要价的多种预案,从技术层面保证了谈判中的主动地位。 谈判就是讨价还价,就是通过有取有舍,争取自己最大的利益。薄熙来介绍说,双方虽然都有诚意,但是在谈判的基础上差距甚远。欧方坚持要以《对华纺织品特殊保障措施行动指南》为谈判基础,以一体化前2004年中国对欧出口为基数,而中方坚持必须考虑一体化后中国对欧盟的实际出口,经过艰苦的谈判和施压,最终迫使欧方让步,使我们获得了较高的出口基数。10小时谈判,仅仅谈基数就谈了6个小时。 从6月10日下午一直谈到11日凌晨,经过几轮针锋相对的较量,其间也出现过摔文件、吵架、临时中止谈判的激烈场面,但双方还是互谅互让,终于达成了一致。用参加谈判的一位中方人士的话来说,真是惊心动魄的10小时。 高虎成介绍说,这次谈判取得三大重要成果,一是争取到了较好的纺织品出口基数和合理的增长率,二是以较小的代价争取到了一揽子安排,三是促使对方承诺克制使用我国在加入WTO时承诺的242段条款,在世贸组织各成员中率先打开一个缺口。 中欧协议是“高智慧的结晶” 中欧纺织品贸易谈判,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做出的政治决断。谈判的成功,意义重大,使中欧实现了双赢,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经受住了考验;谈判的成功,为我国纺织品对欧盟出口赢得了稳定的发展环境,有利于我国纺织业的健康发展。 谈判的成功,还防止了一些国家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形成合围态势,也缓解了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在纺织品问题上的矛盾。 中欧纺织品贸易达成协议后,国内纺织品企业开始感受到协议带来的诸多好处,一是企业有了一个稳定的贸易环境,不再忧心忡忡、不知所措;二是企业接到的欧洲订单明显增加;三是出口欧洲纺织品的价格也在上升。 上海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重要口岸,江浙地区数以千计的纺织企业通过上海的出口企业走向海外。前一段时期,由于形势不明朗,企业不敢接欧盟地区的订单,一些工厂无奈进行裁员或停产。中欧纺织品协议的签订,使纺织品对欧盟出口的前景明朗化,企业敢接订单,也敢组织生产了。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副总裁李灵敏称赞中欧协议是“高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务实、利好”的协议。他说,在到2007年底的两年半时间内,中国纺织品企业应加强自律,不能再搞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应当做好结构调整,增加西服、夹克衫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资料: 根据《中欧谅解备忘录》,欧盟承诺对T恤衫等十类中国输欧纺织品终止调查。双方同意,在2005年6月11日至2007年底期间内,对上述十类纺织品合理确定基数,并按照每年8%至12.5%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 欧盟承诺在2005年~2007年期间,对于上述十类产品之外的2005年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242段条款;2008年,对所有2005年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242段条款。 (配文)薄熙来:必须考虑六大因素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承认,中欧纺织品贸易协议还是一个贸易保护主义的东西,但它是现阶段能够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他告诉《环球》记者,在谈判中他反复强调这一点,批判欧盟搞数量限制是贸易保护主义,使得一直主张自由贸易的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很受刺激。 薄熙来说,在谈判中有六大因素是必须考虑的。 一是在纺织品一体化的10年过渡期内欧美没有采取过渡措施,已经是历史,必须承认。你如果和它打法律仗,可能为期甚久,结果还是不了了之。 二是中国纺织品事实上对欧美产品形成了竞争关系。我们的媒体力量不及欧洲,欧洲也在大做“中国威胁论”。处理好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有助于消除所谓“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三是这场贸易摩擦涉及到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出口市场,一是欧洲,二是美国,中国拿下的份额多了,发展中国家就要退出去。因此必须顾及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四是如果硬和欧盟干下去,就会使我们孤立起来。欧盟在法律上已经完成了所有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程序,如果我们一点不让步,就会逼着欧盟和其他国家联手对付中国。 五是必须考虑中国纺织业的实际利益。中国纺织业是各行业中最需要稳定环境的一个产业,如果和欧盟打起贸易战,欧洲的进口商不敢下单,国内企业不敢接单和组织生产,将有六千家纺织企业关门,上百万工人下岗。 六是必须考虑中国的外交大局。中国和欧盟,不仅仅是纺织品争端一件事,还有其他许多大事要处理,不能由于纺织品问题而影响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大局。 薄熙来对《环球》杂志记者说,中欧纺织品贸易谈成后,并不是一劳永逸,克制使用242段条款并不是不用,也不是取消。纺织品贸易争端将是长期的,纺织品以外其他产品的贸易摩擦,也会不断产生。今后和欧盟可以做到不打架,但是吵架是免不了的。 一定要用平常心对待贸易摩擦,继续做好各项应对工作。《环球》杂志记者/张毅 车玉明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