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抗战胜利:历史的回声(上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15:02 新华网

  声音,记录下历史烟云,声音,唤醒起民族记忆。

  穿越时光60年,那场民族抗争的刀光剑影早已凝固,但镌刻在历史年轮上的铿锵声音,却仍犹晨钟暮鼓,历历在耳。

  它们是智慧的绽放,是决心的展示,是信念的呈现,更是胜利的见证。

  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时刻,让我们追随这历史的回响去重温那段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烽火岁月……

  信念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1938年5月26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中满怀激情地说。这篇讲演就是后来著名的经典文献:《论持久战》。

  “我们对于敌人制胜的唯一办法就是事事与之相反。就是他利于速战,我却用持久之方针来使他疲敝,他的武力中心放在第一线,我们却放在第二线,而且在腹地深深地藏着,使他一时有力没用处。”——1923年,近代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在与人谈及中日可能爆发的战争时,作出上述预言。他甚至还猜测到战事最终会在湖南一带长期胶着,10多年后的抗战局势与他的预言惊人地相符。抗战爆发后,蒋百里出任陆军大学校长,1939年,在中日战争最为险恶的日子里,病逝在任上。

  “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谈话,宣称中国政府已不准备再屈服于日本的任何压力,决心“抗战到底”。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1940年5月,枣宜战役正酣,张自忠将军率部由宜城渡襄河截击日军。鉴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在渡河之前,为鼓舞士气,将军亲笔告谕所部将士。5天后,将军以身殉国。

  “不管过去的错误和当前的不幸,人民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将再次以一个伟大的国家屹立在世界上。”——1939年,在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阶段,29岁的费孝通在其成名作《江村经济》中,饱含深情地写道。

  壮怀

  “日本固有新奇的武器,我当以热血应付;日本固有猛烈的枪炮,我当以头颅拼挡。”——1931年11月,江桥抗战失利后,东北抗日英雄马占山处于困境之中,但他抗日到底的决心未曾改变。1940年,在天寒地冻、军需供应异常困难的情况下,率部与敌周旋的马占山,在一次营团以上军官会议上这样慷慨誓言。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1933年5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建立,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率部北进,三战三捷,收复多伦,后被亲日势力逮捕。1934年11月24日,在就义的刑场上,吉鸿昌以树枝作笔,大地为纸,疾诗一首,气贯长虹。

  “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七·七事变爆发,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部得到事变消息后,给前线士兵下达了抵抗命令。

  “命在旦夕,你们不要管我。城内有我老母,你回去告诉她说:‘忠孝不能兼全,万一不幸,她儿子为国死了,也是光荣,不用以我挂在心里!’”——1937年7月28日,日军猛攻北平南苑,第29军132师师长赵登禹率部奋勇杀敌,不幸身负重伤,士兵劝他离开火线,他含泪这样答道。话毕,这位年仅42岁的将领倒在了血泊中。

  “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1938年春,台儿庄大战最激烈时,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对守城的师长池峰城下命令说。

  “尔国侵略中国,罪恶深重。尔再不训,则百万传单,将一变为千吨炸弹,尔再戒之。”——1938年5月20日,中国空军第14中队长徐焕升驾机远征日本,进行“纸片轰炸”,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外国飞机轰炸,此为传单上的内容。

  “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1942年3月22日,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在缅北作战时,致信家中。两个月后,将军壮烈殉国。

  同仇

  “我们的斗争不是孤立的,我们不仅有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同盟国英美,和全世界反法西斯人士的援助。就是在轴心国家中,也有不少反法西斯人士在关心我们、援助我们。”——抗战爆发后,中国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大力援助,《大众日报》1943年12月1日发表社论这样说。

  “四年抗战,证明了中国四万万五千万人的力量,是永不可侮的力量,四万万五千万人的团结,是我们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大保障。”——八年抗战,中国虽是一个弱国,却敢于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促成并竭尽全力维护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关键作用。1941年7月7日,周恩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撰文指出。

  “敌未出国土前议和即汉奸。”——1938年10月,针对汪精卫集团的卖国活动,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一个电报提案,这仅有11个字的提案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我们文艺的力量完全随着我们的枪炮,一起打到敌人身上,完全与前线上的杀声一同引起全世界的义愤与钦仰。”——1938年3月27日,广泛团结全国文艺界抗日力量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大会所通过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如是宣称。在文协“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号召下,抗战烽火中的文艺活动生气蓬勃。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希前哲。须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是西南联大的校歌。抗战期间,以西南联合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高等院校的师生们,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高扬爱国旗帜,让科学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胜利

  “谨按平型关战役,八路军的大捷……使日寇知道中国大有人在,锐气挫折,不敢如以前那样的长驱直进。忻口战役敌人未敢贸然深入,我军士气高涨,未尝不是平型关歼灭战的影响。”——1937年,接到八路军115师平型关大捷消息后,时任第二战区战地动员会主任范续亭如是说。

  “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三立,盛名当垂不朽。”——1938年,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获悉中国守军在万家岭取得大捷后,对其给予高度评价。

  “这个攻势,方在发动,已凌厉无前,收获佳果;而三军用命,人人奋勇,攻势正猛,战果必仍将扩大。北方的胜利方在开始,而在全局上的意义尤其重大。”——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在华北发起“百团大战”,共歼灭日伪军4.6万人。9月6日《大公报》载文报道给予盛赞。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这是八年抗战艰苦奋斗的结果,这是东亚及全世界人类和平与繁荣从此开一新纪元。”——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仪式结束后,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向全世界宣布道。

  “从今天起,台湾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政府主权之下。此极为有意义之事实,本人特向中国同胞及全世界报告周知。”——1945年10月25日,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将军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在台北中山堂受降。签字后,陈仪向全世界广播。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