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京大屠杀史实网站开通专题 > 正文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纪念馆发展情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19:39 新浪网

  2005年7月7日,新浪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及龙虎网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永不忘却”南京大屠杀史实网站的开通仪式。江苏省委外宣办副主任徐发波、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曹劲松、王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新浪CEO兼总裁汪延、龙虎网副总经理陈伟东、众多民间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大城市的主流媒体共同见证了史实网站的开通。以下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纪念馆发展情况。

  新华社记者:我想请问朱成山馆长和汪延先生,“不忘历史之痛,必怀强国之心”,我们都知道,纪念馆是世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的重要窗口,那么想请问朱成山馆长,在近些年的建设和发展中,我们的纪念馆遇到了那些问题。史料网站开通以后,对于纪念馆和新浪网来说,都有哪些内容展示,或者是它对史料的陈列方面,有哪些的改变或者促进作用?谢谢!

  朱成山:纪念馆近年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包括传媒的支持,所以影响越来越大,但是相比较而言,纪念馆由于是二十年前建的,而且是中国第一个是抗战纪念馆,比卢沟桥早建了两年,比沈阳九一八早建了七年,当时建立的规模比较小,像我们现有的大屠杀史料成列的展厅呢,只有800平米,从去年3月1号,我们在全国率先免费开放以后,关注量倍增,一年有100多万人,我们是六家场馆当中的最多的,他们最多的只有60万人,一般的只有50万人。我们才只有几百平方米,所以现在从中央到江苏省南京市领导,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非常的关心,所以纪念馆扩建工程已经正式启动,三年时间建成,三年以后纪念馆面积小、接待量有限的困难将会解决;第二个方面就是南京大屠杀的研究起步较晚,昨天有一家中央媒体批评我们了,我觉得批评是对了,但是他不了解情况,简单的做了类比,和奥斯维辛及其他西方的纪念馆,奥斯维辛,我去过两次,他们在建国之初就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为国家博物馆,而我们是在抗战胜利四十年以后才成立的。截至现在,还只是是南京市的一个地方小馆,我们所有的投入是南京市地方的,既不是国家的,也是不是江苏的,人家是国家的,我们不能和它比;第二个主要是起步晚,你刚才所讲的,我们这个史料的征集确实比较晚,所以南京大屠杀的都五十多年以后,抗战胜利四十年以后,才开始收集资料,很多资料已经不复存在了,所以现在我们的资料都是抢救性的,所以非常感谢汪延先生和新浪网,他们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很大的平台,我们在过去的这几年,处于一种对历史的一种责任感,一直在想方设法抢救,但是在我的力量不行,因为我们这个纪念馆的平台很小,所以我想新浪网他们准备投巨资,建成史料网,主要是帮助我们在世界各地征集资料,所以我们是非常感谢的。如果我们这一代不来做这些史料征集的话,我们下一代人花的钱再多,也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那些证人、幸存者,包括时代的一些印记都流失了,所以现在我们做这项工作,我们属于抢救性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此,我们纪念馆的力量是有限的,不仅经费有限,更主要的是人手比较少。因为大家的帮持,我们将来会有很大的力量。我们场馆的扩建,现在不仅是硬件,软件方面需要更多史料,扩建以后面积增加了,它拿什么东西来展览呢,所以在扩建的时候,需要新浪网帮助我们,刚才媒体采访的时候说了,我们只说了这个方面,很多人是不可能到南京,到纪念馆来的,他们通过新浪网这个平台,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也许我们二十年110万观众,在新浪网内也许一年就解决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史料问题,我们不太可能把所有的地方的史料都拿来,通过新浪网包括在座的媒体的传播,这项工作我们会事半功倍。谢谢。

  相关专题:南京大屠杀史实网站开通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