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补选专题 > 正文

现代文明画报:曾荫权的现在和香港的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8日16:12 现代文明画报

  本刊记者 王立忠

  2005年6月24日上午9时,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就职仪式在国歌声中举行。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主持就职仪式并宣读了国务院任命曾荫权为香港特行区行政长官的第437号令。曾荫权向温家宝总理宣誓就职。温家宝总理向曾荫权颁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书。

  此时的曾荫权等于把香港扛在了自己的肩上。他要为中国人民负责,因为中国政府把香港交给了他;他要为香港人负责,因为香港人对他充满了希望,而香港的未来在曾荫权特首的领导下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为什么是曾荫权?

  在香港,能够成为特首的潜在竞争者大有人在,像香港的“财神爷”唐英年、香港的“明日之星”梁振英以及勇于开拓的李国章等等,有分析家认为,他们的优势和能力都不在曾荫权之下,而有分析家则认为,唐英年出任特首的可能性最大。

  偏偏是曾荫权,这一点也许会让那些分析家们吃惊。而对于香港的市民来说,一点都不会吃惊,在他们看来曾荫权就是香港特首最佳人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法律研究中心陈欣新秘书长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务员履历和相关工作背景是曾荫权当选重要原因,其所获得的广泛支持有利于香港今后的发展。

  陈欣新秘书长认为:“曾荫权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务司长,在任期内的工作中获得了香港各界广泛的认同,同时在目前这种情况下,香港各界人士都认为以曾荫权的资历和工作能力是当前最合适的人选。香港过去能够保持稳定和繁荣,重要的一点是它有一支在全球范围内称道的公务员队伍。而曾荫权先生作为公务员中杰出的一个代表,在香港也积累了相当多的支持。”

  陈欣新秘书长说:“我跟曾荫权先生有过一面之交,有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织了一次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2007年的行政长官产生方式和2008年的立法会产生方式’的研讨会议。曾荫权先生当时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务司司长,他和梁爱诗司长,林瑞麟局长来到北京,同内地的五位法律学者交换意见,我当时参加了那次会议。我个人觉得曾荫权先生首先是非常坦诚,其次他对于工作是相当熟悉,特别是对于他自己的职责,认识得非常清楚。虽然接触的时间很短,但是从和曾荫权先生的接触当中反映出来,他具有很强的爱国爱港之心。作为一个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公务员,十分注意为香港市民的利益考虑,同时也能够照顾到香港和内地之间的一些法律协调问题,我个人认为曾荫权先生能够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是最合适不过的,这对于中央人民政府是一件好事,对于香港未来的发展也是件好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殷弘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曾荫权的工作经历、工作作风肯定与董建华不同,他有几十年担任公务员系统的工作经历,在香港回归后历任财政司、政务司司长等要职,对香港社会、对政府内部的行政操作都十分熟悉。这是他最大的优势。

  其次,由于曾荫权在回归八年中不是太出头,总是在特首董建华的背后,加上他为人处事灵活、有分寸,工作效率高,不仅在特区政府内部,而且在香港公众中形象较好、民望较高。这对他来说,今后管理香港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另外,曾荫权是行政官员,与各界人士打交道多,虽然他可能不会像董建华先生那样对商界熟悉,但由于接触的人较多,本身又是公务员这样一种比较中立的角色,所以对各方面情况应该都有所了解,能够平衡各方面的诉求。这是他开展工作的又一大优势。

  曾荫权你准备好了吗?

  2005年6月18日,就在曾荫权首次入选香港新的行政长官后的公众答问会上,曾荫权表示,提升政府管治能力、创建和谐社会和全方位发展经济这三个领域,是未来两年内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他希望能在近几个月内,与各方广泛接触,征求意见,如期在今年十月发表施政报告。虽然现时香港经济已经复苏,但还有不少问题和隐忧,港人仍要居安思危。

  前香港特首董建华在2005年的一次讲话中说到:“目前香港从内部看,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经济转型的任务还未完成;人力资源错配,失业率过高,就业仍是困扰市民的主要难题;社会上的贫穷问题亦需要认真面对。”

  “从外部看,油价和美元汇率大幅度波动;利率进入了回升期;疫症的风险继续构成威胁;恐怖主义、台海局势和国际矛盾带来的冲击依然存在。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突发事件,都会引发经济波动和市场震荡,直接影响香港经济发展。”

  实际上,这些正是曾荫权今后要面对的。

  振兴经济,改善民生”。这是香港民众对新特首最大的诉求。

  从曾荫权代理香港特首的那天起,香港的民众就对他给予了厚望。

  目前,香港各界普遍认为,香港未来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而曾荫权上任后最主要的任务是带领香港民众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否则面对世界一体化经济的激烈竞争,香港就有可能被人抛在后面。

  根据香港的民意调查显示,85%以上的市民表示最关心经济问题。香港各界也表示,希望港府未来施政专注发展经济,加强内地和香港的经济融合。

  令人期待的十月施政报告

  在曾荫权以“强政励治”为口号的施政纲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如何“加强政府的管治能力”,其核心是强化政策的统筹能力、协调和执行能力,做到议而必行,行而必快,让市民感受到,政府的施政是有成效、有信心的施政。

  曾荫权在今年十月就要发表他的重要的施政报告,而报告中都会有哪些重要的施政内容?目前是人们猜测最多的,不过,从曾荫权的几次谈话中,记者不难看出,曾荫权这个掌握香港未来命运的特首是充满信心的,而他的十月施政报告,也应该非常精彩。

  香港是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都极其复杂的国际性都市,各种势力、利益交叉,各类矛盾在这里集结,而且在回归祖国建设特别行政区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激荡和震动。如果不建立一个强势政府,就不足以应对纷至沓来的矛盾和隐患。

  曾荫权也表示过,目前香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提升政府管治能力、创建和谐社会和全方位发展经济这三个领域,因此,极具西方生活、工作习惯和西方理念的曾荫权,已经进入了香港未来两年的重要工作的准备阶段。

  十月施政报告令人期待,它是曾荫权特首为香港人打开香港未来大门的金钥匙,同时也是曾荫权施政能力的最终体现。

  祝愿曾荫权先生一路走好!祝愿新香港一路走好!

  各界寄语曾荫权:

  全国人大常委曾宪梓表示,曾荫权得到广大选委的支持,显示他当选是众望所归,相信他会有更大的作为。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杨孙西对曾荫权顺利当选表示“开心”。杨孙西说,曾荫权行政经验丰富,处事果断,并得到香港市民的支持。期望曾荫权上任后,能维持香港经济复苏的势头,减少社会上的无谓争拗。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主席余国春表示,希望曾荫权能把握机遇,全面发展经济,为香港找寻新的定位,并发挥港人的勤奋和创意。全国人大代表杨耀忠认为,曾荫权对政府的运作了解得十分透彻,民意调查也发现民众对他的支持度甚高,充分显示了他具备的优势。期望曾荫权上任后,能兑现他的政纲,搞好经济和实行强政励治,不要辜负市民的期望。

  香港工商界和各社团也寄语曾荫权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中华总商会会长霍震寰相信,曾荫权有能力实践他的政纲,带领香港向前发展。他说,中华总商会对曾荫权有四点期望:建立和谐社会;为香港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及持续发展策略;坚持市场主导,便利创业营商;积极发挥香港固有优势,建立市民信心。

  香港总商会主席艾尔敦、工业总会主席丁午寿、中华出入口商会会长黄定光等表示,希望曾荫权上任后维持社会稳定及和谐,营造一个良好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吸引外商投资,确保香港继续作为亚洲区内营商环境最优越的城市。

  香港各社团希望曾荫权继续倾听民意,实践政纲。新界社团联会总干事陈勇说,多个社团及他们自己进行的数次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市民支持曾荫权当选,这说明除获得选委的支持外,曾同时也赢得了市民大众的支持。工联会、广东社团总会、福建社团联会等表示,希望政府未来施政专注发展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恒生银行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柯清辉认为,曾荫权在特区政府服务多年,十分熟悉政府运作,对香港的经济与金融市场有精辟的了解。曾荫权当选新的行政长官人选,将进一步提升香港的优良营商环境,并加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表示,曾荫权当选新的行政长官人选,穆迪对香港的主权信贷评级展望将会维持稳定。

  曾荫权简历

  曾荫权1944年10月生于香港。1964年香港华仁书院预科毕业。198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获公共行政硕士学位。

  曾荫权于1967年加入港英政府,先后出任多个重要职位,主要工作范围涉及财政、贸易等。曾荫权于1991年任贸易署署长,1993年5月任库务司,1995年9月任财政司,是首位出任这一重要职务的华人。

  1997年7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的提名,任命曾荫权为香港特区政府首位财政司司长。2001年5月获任命为政务司司长。

  2005年3月12日,国务院批准董建华辞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职务后,按照香港基本法的规定,曾荫权以政务司司长身份出任署理香港特区行政长官。6月1日,曾荫权为参选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辞去政务司司长之职,获国务院批准。

  曾荫权曾获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2002年因“多年来竭诚服务香港,成绩超卓”而荣获香港特区大紫荆勋章。

  相关专题: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补选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