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台湾新党访问大陆专题 > 正文

新党大陆访问团在南京:两岸团结奋斗谋统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09:1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7月8日上午,“新党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陆访问团”在南京拜谒了中山陵,并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致哀。新党主席郁慕明呼吁,海峡两岸中国人毋忘国耻,团结奋斗谋统一。

  “情系中山在人心”

  8日上午8时15分,郁慕明率领新党大陆访问团来到中山陵。8时35分,祭祀典礼在祭堂举行。孙中山大理石坐像前摆放着新党大陆访问团敬献的花篮。拜谒仪式开始,全体团员默哀后,郁慕明代表访问团向孙中山坐像敬献黄色花环,率访问团成员行三鞠躬礼,随后,访问团成员每人手持一枝洁白的百合花,依序进入墓室凭吊。

  走出祭堂,郁慕明在事先准备好的条案上挥笔题词:“情系中山在人心”。

  沿着392级台阶走下,郁慕明和访问团成员不断向周围的人群挥手。走到中间时,访问团全体成员立定列队,举起右拳,反复高声呼喊:“和平奋斗救中国!”赢得南京市民一片热烈的掌声。

  在博爱广场,新党访问团再次列队,庄严肃立,齐声背诵孙中山“总理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此情此景,让围观的群众也不禁肃然起敬,场面十分感人。

  郁慕明随后发表了讲话。他说,孙中山先生过去奋斗所期盼的是中国的统一、中国的强大。今天我们到中山陵来纪念、拜祭他,内心充满了惭愧。在台湾,我们有负于中山先生的期盼。今天到大陆,我们重温中山先生提出的“和平、奋斗、救中国”,更感到为了国家民族的兴旺,两岸之间必须和平,中国人必须奋斗。孙中山先生强调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现阶段情形下,是“统一尚未成功,同胞仍需努力”。郁慕明表示,不仅是在南京,在其他所有地方,我们来追随中山先生的精神,不是一时,而是永远的奋斗。

  新党访问团谒陵过程中,受到自发聚集在墓道两侧的南京市民的热情欢迎。

  毋忘国耻开创未来

  结束在中山陵的拜谒后,新党大陆访问团一行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悼念遇难同胞。

  馆长朱成山向新党访问团介绍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实,并引导访问团成员参观了纪念馆和平广场、“证人的脚印”铜版路、史料陈列馆、侵华日军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万人坑”丛葬地等。访问团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敬献了花圈,挽联上写着:抗战遇难同胞永垂不朽。

  在纪念馆祭奠广场,访问团成员肃立默哀,向死难同胞行三鞠躬礼。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新党代表、台北市议员侯冠群恭读了《新党恭祭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哀悼文》:“吾辈来宁,肃立馆中,心内伤痛,五味杂陈;一以悼亡,一以惕生,国运维艰,未可弛逸;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抚今追昔,时不为远;新危机现,凶险暗藏,但愿两岸,早弃琐隙;民族至上,人民至上,记取教训,及时团结;兄弟齐心,共御外侮,南京冤魂,佑我中华!”

  参观结束后,郁慕明挥毫写下“毋忘国耻”4个大字,并撞响了“和平大钟”。随后,郁慕明发表了感言。

  他说,新党大陆访问团成员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面对被掩埋的死难者,站在死难同胞的前面,面对着被湮埋的墓地,心情无限悲痛。我们不仅是来了解真相,更加期盼和平。在场的每一个团员、每一个人,都会化悲痛为力量,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他说,我们真的期盼日本人民要站起来告诉他们的领导人、政治人物,不要再篡改历史,像刚才所看到的每一张图片,每一具中国人的骨骸,假得了吗?真的假不了!事实就是事实。

  他说,一个忘记教训的民族,可能还会遇到战争的灾难;一个不知悔改的民族,还会发动侵害其他民族和人民的战争。我们在这里正告日本军国主义者、右翼势力,不要再让军国主义复活。

  郁慕明说,惨痛的历史告诉我们:人民不团结,国家分裂,带来的只有人家看轻我们、羞辱我们、欺凌我们、残害我们。我们期盼所有的同胞们能够团结、奋起,才能让中华民族强大、人民幸福。

  在纪念馆外,南京市民手举标语热烈欢迎郁慕明一行,上面写着“和为贵”等口号。

  新党大陆访问团一行是7日下午抵达南京的。当晚,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会见并宴请了访问团。

  在结束南京的行程后,新党大陆访问团于8日中午离开南京,前往“民族之旅”的第三站大连。(人民日报海外版聂传清)

  相关专题:台湾新党访问大陆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